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第1章 曹璟入狱(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最新章节。

青龙四年.邺城.秋

铜雀台的影子斜斜压在高阳王府斑驳的墙垣上,曹璟蹲在青石阶前,看一群红蚁搬运碎饼。八月的溽暑蒸得蝉声都蔫了,汗珠顺着他后颈滑进麻布衣领,在脊背上洇出深色水痕。

\"世子当心晒着。\"老仆曹恩举着蒲扇追出来,竹履踩过脱漆的廊柱,惊起阶前啄食的灰雀。这声叫唤让曹璟指尖微颤,细沙堆成的函谷关登时塌了一角——他用树枝在沙盘上推演的,正是七日前洛阳快马送来的陇西战报。

槐树荫里的蝉突然噤了声。曹璟耳尖微动,听见角门传来铁锁相击的脆响。他迅速抹平沙盘,将树枝藏进袖中。转身时脸上已换上懵懂神色,仿佛真是个在阶前玩蚂蚁的稚童。

\"诏令!\"谒者绯色官服刺破院中晦暗,两名虎贲按剑立于门侧。曹璟垂首盯着对方皂靴上金线绣的獬豸,听着那尖利嗓音穿透热浪:\"陛下有旨,今秋邺城行宫修缮,着高阳王移居临漳馆。\"

老槐树的枝叶在热风里簌簌作响。曹璟数着叶间漏下的光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那时父亲刚咽气,母亲握着他的手在树身刻下第一道痕。如今那道疤已经漫过他的头顶,树皮皲裂处还留着暗红血渍。

\"臣领旨。\"他伏地时闻到青砖缝里的霉味,这味道和记忆中母亲药汤的苦香混在一处。临漳馆在邺城西郊,比这囚笼般的王府更靠近太行余脉——这意味着什么?

谒者走后,曹璟借口如厕溜进东厢。他踩着条案够到房梁暗格,抽出那卷用油布裹着的《魏公子兵法》。这是去年守灵时,从父亲棺椁夹层找到的。泛黄的帛书上除了祖父批注,还有数行新鲜墨迹,字迹清峻如刀:\"元仲(曹叡表字)多疑,然其疾已入膏肓。待北宫星黯之日,当效文皇帝故事。\"

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疾风,将案头《战国策》哗啦啦掀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曹璟盯着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忽然听见前院传来器物碎裂声。他奔到月门边,正看见曹恩被虎贲按在井沿,苍老的面颊贴着湿滑的青苔。

\"搜!\"谒者抖开明黄绢帛,\"陛下得密报,邺城有宗室私藏甲胄!\"

屋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一大群手持利刃的将士如鬼魅般涌入。寒光闪烁的利刃在黯淡的光线中映出冰冷的色泽,令人胆寒。

将士们脚步沉稳而有力,整齐划一的动作好似训练有素的机器。他们目光冷峻,扫视着屋内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

带头的将士身形高大,面容刚毅,手中长刀散发着凛冽的气息。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指挥着手下有条不紊地搜查。

家具被粗暴地翻倒,发出刺耳的声响。将士们将抽屉用力拉开,纸张信件洒落一地。角落里的杂物也被一一翻出,扬起阵阵灰尘。

墙壁上的装饰被狠狠扯下,露出斑驳的墙面。柜子被推倒,里面的物品摔得七零八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屋内的人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

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惊恐的眼神中满是无助与恐惧。女人们用手紧紧捂住嘴巴,生怕一不小心发出声音引火烧身。男人们虽然强装镇定,但握紧的拳头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紧张。

随着搜查的继续,将士们的神情愈发严肃,仿佛在寻找着至关重要的东西,而这未知的目标,也让屋内的压抑氛围愈发浓重,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场搜查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

“启禀上官,屋内未有任何发现”一名将士上前禀报打磨。曹璟慌张地从屋内狂奔而出,脚步踉跄,险些摔倒。他“噗通”一声重重跪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此时阳光洒下,映照着他那因惊恐而扭曲的面容。

向来搜查的大臣们站在面前,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曹璟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慌乱与无助,嘴唇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惊恐地说道:“臣年岁日小,却也懂得忠义二字,绝不敢辜负陛下圣恩!”他的额头布满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身前的地面。

大臣们并未立刻回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曹璟双手伏地,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仿佛下一刻就会被恐惧吞噬。终于,为首的大臣开口,声音低沉:“既如此,那你屋内为何藏有这些违禁之物?”曹璟瞪大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急切辩解道:“上官,其中定有误会!这些东西不知为何会出现在此处,还望大人明察啊!”他边说边不停地磕头,额头已磕得红肿。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却没有丝毫动容,冷冷道:“是否误会,自会查明,先将他押下!”说罢,两名侍卫上前,架起瘫软在地的曹璟,缓缓离去。

曹璟坐在那狭小逼仄的囚车上,身子随着车子的颠簸而晃动。车窗外吹来的冷风,刮在他的脸上,却丝毫比不上此刻他内心的寒凉。

他望着那阴沉的天空,思绪翻涌。都说文帝阴狠,明帝刻薄,以前只是耳闻,如今自己深陷囹圄,才真切体会到这宫廷争斗的残酷。此次被人诬陷,无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

囚车的木栏硌得他脊背生疼,可这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心里的煎熬。他深知,若不能想办法脱困,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

曹璟紧闭双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仔细回想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些看似平常的往来,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此刻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他试图从这些细枝末节里找出破绽,找到能为自己洗清冤屈的线索。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被自己忽略的细节。那是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神秘人的出现,以及之后某些人不寻常的举动。或许,这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曹璟,字子玉,魏武帝曹操第三子陈王曹植之孙,父亲是陈王独子高阳王曹攸,母亲是刚侯张辽之女。现年十四岁,实际年龄四十四岁,前世是国内某药厂高层领导,却在一次意外中突然离世,醒来已是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年幼的他追随父母在河北各地辗转迁徙,时刻被防辅令监视,只能偷偷习文学武。

月落,阴暗潮湿的大牢里,曹璟被狱卒粗暴地推进牢房,“哐当”一声,铁门紧闭,锁上的那一刻仿佛将他所有的希望都隔绝在外。

曹璟缓缓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他望向牢头,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给我一张竹笺。”牢头本想呵斥,可看到他眼中那股决绝,竟鬼使神差地取来递给他。

曹璟接过竹笺,又要来一把小刀。他席地而坐,借着牢房外那微弱的光线,将竹笺平铺在地上。手中的小刀在他有力的握持下,开始在竹笺上奋力刻画。

他的神情专注且凝重,额头上青筋微凸,每一刀下去都倾注了全身的力量与情感。铁屑飞扬,伴随着“沙沙”的声响,竹笺上渐渐浮现出模糊的痕迹。

那痕迹逐渐清晰,似是一幅山河图,又似隐藏着什么秘密。曹璟一刻不停,仿佛时间紧迫。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机会,是留给外面人的信号,是他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牢房内安静得只剩下刻写的声音,他要把自己的冤屈、嘱托和期望都融入这小小的竹笺之中,若能上达天听,可保性命无虞。

“臣本宗室末流,帝室草芥,自视事以来,须臾不敢忘文帝,陛下恩德,臣父本为庸碌之才,得陛下信重,委以大事,先父为国事而亡,臣每每念及,痛心疾首,然国家之重重于家,一家之重重于己,臣唯有此心,矢志报国,忠于曹氏,岂敢怨怼,臣泣血以告,望陛下圣裁”

昏暗的牢房里,烛火摇曳。曹璟面色憔悴却目光坚毅,在简陋的几案上,终于写完了那卷竹简。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仔细将竹简卷起,长舒了一口气。

牢头在一旁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看到曹璟停笔,一脸不耐道:“你这写的是啥啊,还非要我转交给廷尉钟大人。”曹璟抬起头,望向牢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恳请:“烦请您帮我转交给廷尉钟大人,大人自有分辨。这竹简关乎重大,还望您千万送到。”说着,双手将竹简递向牢头。

牢头撇了撇嘴,伸手接过竹简,嘟囔着:“真麻烦,也不知道你这小案子能有啥花样。不过看你这般执着,我就给你跑一趟。要是钟大人怪罪我多事,我可找你算账。”曹璟连忙作揖致谢:“若能送到,日后定当重谢。”

待牢头离开后,曹璟缓缓坐回草席上。他深知,这竹简或许是自己洗清冤屈的唯一希望,钟大人一向公正严明,他只能将所有的信任寄托在这位廷尉身上。牢房又恢复了寂静,只有那微弱的烛火,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未知的结果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