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方稷注意到茶杯虽然旧,但洗得发亮。他抿了一口,是农村少有的茉莉花茶,想必是特意准备的。
"高支书,咱们直接去地里看看吧。"方稷放下茶杯,"听说今年旱情严重?"
田埂上,热浪扭曲着远处的景象。方稷蹲下身,拨开麦丛查看墒情。土壤干得扎手,麦秆细弱,穗头小得可怜。
"这有多少亩?"方稷问跟在后面的老夏。
"报告领导,这一片是二百三十亩,都是'农大139'。"老夏佝偻着腰回答。(农大139是小麦品种)
方稷眉头一皱。部里记录显示,蔡各庄去年就该换种抗旱新品种"冀旱1号"了,还有专门的换种补贴。他不动声色地从公文包里取出卷尺,量了量株距。
"密度不够啊。"方稷指着测量数据,"按规定应该每亩保苗15万株,这连10万都不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夏搓着手,额头冒汗:"这个...种子不够,我们匀着种的。"
回大队部的路上,方稷注意到几块田里的麦子长势明显好些:"那片是谁家的?"
"那是大队的田。"老高解释道,"用了新农药。"
"什么农药?"
"是,是六六粉和乐果混着打的。"老夏接话,"治蚜虫效果好。"
方稷脚步一顿。这两种农药搭配确实有效,但部里三令五申禁止使用高残留的六六粉了。更重要的是,蔡各庄应该在"一喷三防"项目名单里,国家免费提供低毒新型农药才对。
午饭在大队部食堂,桌上摆着满腾腾油亮亮的葱炒鸡蛋、土豆炖豆角和刚蒸好的玉米面贴饼子。这在农村是待客的最高规格了。
"方领导别嫌弃,都是自家产的。"老高给方稷夹了块鸡蛋,"今年天旱,菜长得不好。"
方稷注意到几个村干部只吃面前的咸菜,心里一酸:"高支书,咱们边吃边聊。村里抗旱有什么困难?"
老高放下筷子,搓了搓手:"不瞒您说,最缺的就是打井的钱。咱村东头那口老井快干了,年轻人得半夜排队挑水..."
方稷和小陈对视一眼。部里记录显示,蔡各庄去年就领了打井专项补贴两万元。
"没申请过抗旱补贴吗?"方稷状似随意地问。
桌上突然安静了。老高困惑地眨着眼:"啥补贴?"
"就是国家给干旱地区的专项补助。"小陈插话,"包括打井、农药、良种这些。"
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老夏怯生生地问:"领导,咱庄稼人能领国家的钱?"
方稷的心沉了下去。他放下筷子,尽量平静地问:"那你们用的农药、种子都是自己买的?"
"可不是嘛!"老高来了精神,"去年秋收后,大队把公积金拿出来,统一去县里买的种子。农药是开春各家凑钱,大队派人去供销社拉的。"他压低声音,"就是贵,一袋子乐果要六块钱哩!"
方稷的指尖发凉。按国家规定,这些都应该有补贴,农民最多出三成。他强作镇定地继续吃饭,却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