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科普

第1章 画龙点睛(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语故事科普》最新章节。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治下的江南,宛如一幅被岁月精心晕染的水墨长卷。都城建康,朱雀桥边,秦淮河上画舫穿梭,丝竹之声与吴侬软语交织,尽显江南的繁华与柔美。太极殿,这座象征着皇权威严的巍峨建筑,此时正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之中,一场关乎艺术与传奇的盛事即将在此上演。

名画家张僧繇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他生于绘画世家,自幼便与笔墨丹青为伴。相传,他三岁时便能在沙地上勾勒出灵动的飞鸟走兽,五岁时所作的山水小品,竟让见多识广的画坛前辈惊叹不已。随着年岁增长,他的画技更是突飞猛进,在一尺绢帛上绘出千峰竞秀,山峦叠嶂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又能以三笔勾勒出云中游龙,龙身矫健,鳞片细密,大有破空而出之势。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他画技的传说,有人说他作画时,常有仙鹤在窗外盘旋,似是被画中神韵吸引;也有人说他笔下的人物,眼眸流转间仿佛能与人对话,种种神奇,让他的声名在江南大地广为传颂,被人们尊称为“画中圣手”,其画作更是千金难求。

这一日,江南的梅雨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张僧繇应梁武帝之诏,踏入了太极殿。他身着一袭月白长衫,衣袂飘飘,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发间一支银杏叶发簪,简约而不失雅致,更衬得他气质出尘。清瘦的身影在空旷而宏伟的大殿中,虽略显单薄,却自有一股孤高不凡的气度。

殿外,新雨过后的梧桐叶愈发青翠欲滴,在微风中轻轻舒展;殿内,洁白如雪的墙壁平整如镜,宛如一张巨大的未着墨的宣纸,静静地等待着这位画坛巨匠赋予它生命与色彩。张僧繇缓步上前,目光在墙壁上缓缓扫过,似是在心中勾勒着即将呈现的画面。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登上了特制的云梯。

只见他取过一支狼毫,将其饱蘸由赭石与藤黄精心调成的金棕色颜料。随着第一笔落下,大殿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涌动,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隐隐有风雷微动之感。梁武帝及一旁围观的众人纷纷屏息凝视,目光紧紧追随张僧繇手中的画笔。

张僧繇的手腕灵活转动,画笔如游龙走空,行云流水般在墙壁上舞动。他先用淡墨轻轻勾勒出五条龙的轮廓,每一笔都精准而流畅,线条或刚劲有力,或婉转柔美,将龙的形态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他以朱砂细致地点染龙须,那一抹鲜艳的红色,为龙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又用石青层层堆叠鳞片,每一片鳞片都细致入微,在光线的映照下,仿佛闪烁着幽幽的光泽。

五条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间的白龙昂首挺胸,盘踞在云头,龙目圆睁,似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随时准备俯冲而下;左侧的青龙振鬣长啸,龙身呈弓形,双翼舒展,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云霄,直上九天;右侧的黑龙俯瞰尘寰,嘴角微微上扬,似在冷笑,又似在洞察世间万物;还有两条龙,或相互缠绕嬉戏,或藏头露尾,神秘莫测。整个画面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妙哉!妙哉!”梁武帝忍不住击节赞叹,眼中满是惊喜与赞赏,“只是为何爱卿唯独不画龙睛?”他身后的宫女们手捧颜料盘,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环伺在一旁,整个大殿中,除了梁武帝的赞叹声,便只剩下丹青落纸的沙沙声。

张僧繇闻言,缓缓停笔,转身面向梁武帝,眸中闪过一丝忧虑:“陛下,龙乃灵物,传说中,龙睛乃是其灵魂所在。点睛之后,龙恐会破壁飞去。若此殿龙去壁空,岂非臣之罪?”他的声音清朗如玉,却透着难以言说的恳切,话语间满是对未知的敬畏。

梁武帝听后,放声大笑:“朕倒要见识这龙飞之景!”他宽袖一挥,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今日若不成,朕便罚你为朕再绘百龙!”

张僧繇无奈,只得长叹一声,再次登上云梯。他站在高处,凝视着墙壁上的白龙,神情庄重而专注。深吸几口气后,他屏息凝神,将狼毫顶端蘸上最浓的墨汁。当他的笔尖缓缓靠近白龙的左眼时,整个大殿的气氛都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即将落下的一笔。

第一笔落下,奇迹发生了。白龙鳞片上的石青颜料突然泛起波光,似有活水流淌,原本静止的龙身仿佛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微微颤动起来。紧接着,第二笔点向白龙的右眼,白龙的右眼骤然睁大,一双金瞳中倒映出整个大殿,光芒四射,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与神秘。

就在这时,狂风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起,瞬间撕裂了殿顶的瓦片。原本明亮的阳光被乌云迅速吞噬,整个大殿陷入一片黑暗。白龙的龙爪在壁上抓出三道耀眼的银光,鳞片如刀刃般锋利,它昂首长吟一声,声震云霄,巨大的冲击力竟将张僧繇所站的云梯撞得粉碎。

张僧繇在飞散的颜料盘中极力稳住身形,手中的狼毫早已不知去向。梁武帝惊得手中的杯盏落地,碎片四溅,他瞪大了双眼,眼睁睁地看着白龙卷起殿内的烛火,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穿云而去,只留下那悠长而震撼的龙吟声,在长江两岸回荡了整整三日。

待风雨稍歇,殿内众人仍惊魂未定,一个个呆立当场,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情。张僧繇定了定神,弯腰拾起地砖上残存的赭石颜料,没有丝毫犹豫,开始为另外四龙补全眼睛。他每补完一条,殿外便有一道闪电劈落江面,雷声轰鸣,仿佛天地都在为这神奇的一幕惊叹。

当最后一条赤龙点睛后,它张口喷出熊熊烈焰,炽热的火焰将未干的颜料瞬间定形,随后腾空而起,巨大的龙身带起一阵狂风,竟卷走了半幅壁画。当朝宰相徐勉目睹此景,诗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称此为“天妒神工”,将张僧繇的画技之神奇,描绘得淋漓尽致。

事后,梁武帝非但未处罚张僧繇,反而对他更加赏识,赐他黄金千两、宅邸三进,并下诏将残存的三条龙壁画列为国宝,命专人守护。消息传出,民间绘师纷纷慕名而来,想要临摹太极殿的残壁,希望能学到张僧繇画龙的精髓。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临摹出的画作中,龙睛始终空洞无神,与张僧繇的真迹相比,相差甚远。文人墨客们则将此事编入诗话,对张僧繇那神奇的点睛之笔赞不绝口,称其“点破苍穹,直取天机”。

数年后,一位游历四方的西域僧人云游至此,听闻此事,特意来到太极殿观瞻残壁。他凝视良久,不禁叹道:“龙之所以飞去,乃因张公笔下有真灵。世人只见画龙点睛之奇,却不知凡艺达神者,必遭造物忌惮。”这番话被后人记载于《画品》之中,成为了后世画家参悟艺术真谛的禅机。

而张僧繇本人,在太极殿事件后,仿佛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闭门谢客,谢绝一切应酬与邀约,终日对着家中的空壁枯坐。他常常一坐便是一整天,眼神深邃而迷茫,不知在思索着什么。传说,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梦见白龙归来,口中衔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龙珠。龙珠中,映出他未完成的《五岳图》,画面中山川壮丽,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自那以后,他笔下的山水皆有云气蒸腾,仿若活物;花鸟似能啼鸣,栩栩如生。只是,或许是那次经历太过震撼,又或许是对龙的敬畏之情愈发深厚,他再未触碰过龙的题材。

多年后,人们在他的故居废墟中掘出一方砚台,砚底竟有龙鳞纹理,细致逼真,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这方砚台,也被后世画家视为珍宝,奉为画坛神器,承载着张僧繇那传奇的艺术人生与千古流传的画龙点睛的故事。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