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科普

第43章 孟母三迁(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语故事科普》最新章节。

在古老的邹国,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城,城南的溪水潺潺流淌,城北的田野稻谷飘香。在这座宁静的小城里,住着一位年轻而美丽的母亲,她叫孟母。孟母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知书达理,气质温婉如兰。她的丈夫孟公,是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儒生。两人成婚不久,孟公却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孟母与腹中的孩子相依为命。

孟母强忍悲痛,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生下了孟子。孟子的出生,给孟母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慰藉。她望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婴儿,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他抚养成人,让他传承父亲的志向,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孟母开玩笑。孟公去世后,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孟母不得不搬到城南的一片墓地旁居住,那里房租低廉,她希望能节省些开支,将钱省下来供孟子将来读书。

墓地周围一片荒芜,枯草丛生,乌鸦的叫声在空中盘旋。墓碑林立,每逢祭祀之日,香烟袅袅,哭声震天。孟母每日带着孟子在茅屋中生活,幼小的孟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

一天,孟子在窗前玩耍,看见外面有人家送葬。只见孝子们披麻戴孝,号啕大哭,抬着棺材缓缓而行。孟子小跑过来,拉着孟母的衣角问道:“母亲,他们在做什么呀?”孟母轻抚孟子的头发,柔声说道:“孩子,他们在送亲人去很远的地方,那是亲人安息之所。”

第二天,孟子和小伙伴们在屋外玩耍,他突然提议:“我们来玩送葬的游戏吧!”其他孩子听了,觉得新奇,纷纷附和。孟子认真地模仿着昨日所见,用树枝当棺材,找来破布当孝衣,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哭喊着。孟母在屋内听到哭喊声,急忙出来,看到孟子玩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忧虑之色。

她意识到,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孩子年幼,模仿能力强,若长期生活在墓地旁,耳濡目染的都是祭祀、死亡之事,会让他幼小的心灵沾染上阴郁之气,更别提培养他读书学习的兴趣了。

于是,孟母决定搬家。她咬咬牙,将家什简单收拾,搬到了城北的集市附近。这里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货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色店铺林立,有卖布匹的、卖吃食的、卖农具的,行人摩肩接踵。

孟子对这里的新环境充满了好奇,每日跟在孟母身后,东瞧瞧西瞅瞅。他看着商贩们讨价还价,看着手艺人制作各种小玩意儿,眼中满是新奇。

一天,孟子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商贩在卖糖人。那商贩手法娴熟,用勺子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在石板上成型了,有小兔子、小猴子,还有飞龙。孩子们围在摊前,羡慕不已。

孟子看得入了迷,拉着孟母的手说:“母亲,我也想吃糖人。”孟母摸摸口袋,仅有的几个铜板还要留着买米,只好哄他说:“孩子,咱们今天先看看,改天母亲带你来买,好不好?”孟子极不情愿地点点头。

第二天,孟子在家中玩耍,他想起昨日糖人的模样,心中痒痒。他找来几根麦秸秆,又从厨房偷了点糖稀,学着商贩的模样,在院中的石板上画起来。他嘴里还念念有词:“我要做一个大糖人,一个比昨天还大的。”孟母听到动静出来,看到孟子满手是糖,地上弄得一片狼藉,心中五味杂陈。

孟母知道,孟子爱模仿,可集市上的风气鱼龙混杂,商贩们只顾着赚钱,整日为利益争吵。孟子若长期受这种环境影响,会变得世故圆滑,只懂得追逐眼前利益,而荒废了读书的志向。她不能让孟子变成一个只知逐利的商人,孟子的父亲希望他走的是读书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夜幕降临,孟母坐在灯下,看着熟睡的孟子,脸上满是坚定。她再次决定搬家,寻找一个真正适合孟子成长的地方。她相信,只要环境好了,孟子就能踏上正途。

经过多方打听,孟母听说城东的学宫附近,是个读书人汇聚之地。那里每日书声琅琅,学子们勤奋好学,有学宫的熏陶,孩子们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心中一喜,决定搬去那里。

学宫附近房租昂贵,孟母为了节省开支,接了许多女红的活计。她每日白天带着孟子四处奔波,给人缝补衣服、绣花,晚上就在灯下继续做。她的眼熬红了,手指上布满了针眼,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终于,孟母攒够了房租钱,带着孟子搬到了学宫旁的一间小屋。小屋虽简陋,但窗前正对着学宫的大门,每日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学宫传出,如春风拂过孟子的心田。

孟子每日清晨醒来,听到学宫的读书声,便会精神抖擞。他缠着孟母问:“母亲,他们在读什么呀?我也想去。”孟母微笑着答道:“他们在读圣贤书,母亲以后也教你读。”孟子听得眼睛发亮。

有一次,学宫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孟子看到学宫里的先生在整理书简,便跑了过去。先生见他可爱,便和他聊了几句。孟子奶声奶气地问:“先生,我能看看这些书吗?”

先生笑着点头,递给孟子一本《三字经》。孟子翻开书,看到上面工整的字迹,眼中满是新奇。他小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看,虽然不认得,但觉得这些字就像有趣的符号。回到家后,孟子缠着孟母:“母亲,我也想学这些字。”孟母知道,机会来了。

孟母开始亲自教导孟子读书识字。她将《三字经》《千字文》写在布帛上,挂在墙上,每日教孟子诵读。孟子十分聪明,又受到学宫氛围的感染,学习十分刻苦。他跟着孟母学字、背诗、习礼,进步飞快。

几年后,孟子已能熟读四书五经,言行举止间都透着书卷气。孟母看着成长中的孟子,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三次搬家的决定没有错,良好的环境是孟子成长的关键。

孟子也没让母亲失望,他勤奋学习,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有学问的人。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孟子不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更传承了父亲的品德,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少年。

长大后的孟子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学习儒家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他游历各国,宣扬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它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孟母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为孟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孟子在书声琅琅中开启智慧之门,在礼仪熏陶中塑造高尚品德。她的爱,不是溺爱,而是深谋远虑的引导;她的付出,是默默的坚守与辛勤的耕耘。正是这种智慧的母爱,成就了孟子辉煌的一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