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第335章 七嘴八舌(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最新章节。

吏部尚书的话,立刻引起了朱不治的兴趣。

“依李爱卿所言,将这各郡县的兵马集中起来不难,可有谁能率领这些兵马与哲别大军正面拼杀?”

说完,朱不治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李霖的脸。

“依微臣见,这统兵之人,必须要有相当的打仗经验和威望才行。”

吏部尚书刚献上了一条好主意,随即又说了一句废话。

相当的打仗经验,而且还要有威望!

这不,明摆着是在举荐岳佟吗?

镇北王行军打仗的经验倒是不少,并且威望也是不低,但年纪已经到了老迈的地步,如何能挂得了这帅?

除此之外,还有谁能占到这两个硬性条件?

方才还议论纷纷的众臣,这又开始沉默不语,生怕一言不慎惹下祸端。

就在众臣闭口不言时,一直没开腔的户部尚书梁祎站了出来,道:“圣上三思啊!”

身为户部尚书的梁祎一开口,众臣把目光纷纷看向这个掌控着大夏钱袋子的老臣。

梁祎微微躬身,神色凝重地接着说道:“若将各郡县兵马集中,此举虽能在兵力上占据一定优势,可后勤补给必将成为极大难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与作战,所需粮草、辎重数量庞大,户部恐难短时间筹备周全。”

朱不治眉头紧皱,他深知后勤补给的重要性。

“梁爱卿所言有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梁祎轻叹一声:“圣上,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要提前规划粮草筹集与运输线路,确保大军所需物资能及时供应;二是要与周边友邦商议,看能否借调部分粮草应急。”

这时,兵部侍郎也站了出来:“梁尚书所言虽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依下官看,还得从军队自身想办法,比如精简不必要的辎重,提高行军效率,速战速决,减少粮草消耗。”

这话,纯属屁话。

朝廷此时拿不出与元蒙鞑子可对抗的兵数,如何还能挑三拣四过筛精兵强将?

就是乌合之众的数量多了,那也会给哲别的大军造成心理压力。

这要是一精简,那还从各郡县调集个狗屁!

从邻近友邦借粮?

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狗屁之谈。

西北边的友邦本身就是宁鹘和元蒙。

东南边的邻邦,近年也是时时等待时机,只是还没有明着向大夏宣战而已。

借粮?

借你娘个蛋!

朝堂之上,众人又围绕着后勤与作战策略各抒己见,气氛愈发热烈,一场关乎大夏命运的讨论,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各种势力,以自己所图的目的,建议着各种各样的办法。

而最终的决策又将如何,无人知晓,只知局势紧迫,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大夏未来的走向。

这时候,朱桓面上浮起一丝得意,最起码北防军是不会让进入关内了。

等哲别这档子事了了,再收拾那个叶十三。

郑香逸已经去了边城快三个月了,此时还不见回来。

朱桓心里一直垂涎着郑香逸的绝世美貌。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