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第六十四章 丨谦退辇毂(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兴汉室》最新章节。

“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

“旅贲令还有何事吩咐?”王忠正在气头上,不客气的说道。

张辽听了这话不以为忤,王忠也算是与他患难与共,同时他也很欣赏对方的勇武。见王忠脾气恶劣,他不再开玩笑,直接说明了来意:“王忠,国家不是忘恩之人,你既然有大功,就一定会得到赏赐。国家特意吩咐过了,这亭长之职你若是当腻了,明天一早就去找卫尉,他手下正好缺一个都候。”

都候属卫尉辖下,分左、右都候两名,秩为六百石,手下直接掌管有七八百名剑戟士,负责督率他们护卫宫禁,夜间徼巡,并奉诏与使者或是廷尉收捕贵戚大臣入狱。

王忠知道都候一职极其重要,既担负着宫禁安危,又可以参与捉拿大臣。而且听张辽说现在的卫尉是前将军赵谦的弟弟,皇帝的心腹臣子,自己在他手下只要尽职尽责,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提拔。

他的心情立即由阴转晴,激动莫名,仿佛看到一条大好前程摆在自己眼前。

都候可比他现在做的亭长要好百倍,以前在雍营做都伯时手下不过才一百人,如今一步登天,能掌管近千人,而且还是最为精锐的禁军兵卫!这让王忠如何不喜?“国家信重如此,忠必恪尽职责,敢为其效死!”

皇帝闾里遇刺,很快就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此时尚未到常朝的日子,但群臣的章奏却宛如雪片一般飞到皇帝的案头。内容大致都是委婉的责备皇帝不该微服私访,身涉险地,还有的则是指责京兆尹和长安令等人治理无力,援军救援不及时。

虽然事后京兆尹和长安令都上奏引咎辞职,但还是无法让所有大臣满意,部分臣子甚至指责羽林中郎将等人,隐隐有让他们也跟着免官的态势。

这些人背后出于谁的授意,皇帝难道还不清楚?但皇帝岂会让他们如愿?

遇刺第二天,皇帝压住所有弹劾的奏疏,既不批复,也不发给尚书台,反而接连召见当日护驾功臣,大肆犒赏,比如王忠由一个小小的交道亭长擢升为右都候,莅任不过几天的旅贲令张辽转眼就封为关内侯,北军中候王斌与各校尉、羽林、虎贲中郎将等人各有赏赐。

在压住劾奏,犒赏功臣的同时,皇帝也特意召见了京兆尹司马防,只要说服了司马防不引退,那其他人也就都没什么过失了。

司马防,河内温县人,前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今年四十三岁。

皇帝特意查过官员籍册里关于司马防的简短出身,知道他以前做过治书侍御史,后来跟着董卓迁都长安,凭借着一直低调处事的作风和家世,被董卓提拔为京兆尹。

对于动『荡』的朝局,他什么都没有做,既不反抗,也不阿谀。阖门自守,不爱结交朝臣,即使不去办公上朝,也没有人弹劾他,无论是董卓还是王允都对其很放心。

“京兆尹临危决断,处事周详,援军能这么快赶来,你居功至伟,我应当重赏你才对。”皇帝盯着司马防缓缓说道。

司马防一丝不苟的回道:“此皆是王中候调配之功,臣不敢擅专。”

“不必推辞,你们都有功劳,绝不会少了赏赐。”皇帝不依不挠,似乎想和司马防拉近关系,体贴的问道;“听说司马公你有腿疾,很少上朝,就连京兆尹都不是很常去。我知你有经国之才,只是受拘于腿疾难以报效,前些天还上了辞表,实在可惜,不然明天就叫太医令去贵府上,可否?”

“臣的腿疾是积年老病,时好时坏,『药』石无用,不敢劳烦陛下挂念。”司马防想也不想就回绝道。

“时好时坏?那怎样才算好,怎样才算坏呢?”司马防狡猾的回避了皇帝,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皇帝也不气馁,反而更加直白的追问道,“换句话说,我要怎样,才能让司马公收回辞呈,到宣室、到中台里来呢?”

此话一出,不仅是司马防,就连随坐的侍中杨琦顿时难掩震惊之『色』,他没有想到司马防竟会如此受皇帝看重,司马防就算是在救驾时办事稳妥,值得嘉奖,但按皇帝平日里表现出的对关东士人的偏见,怎么也不应该有将其收为亲信的想法。

河内司马可是士族豪门,与关东士人关系错综复杂,难不成是皇帝想要开始制衡了么?

虽然司马防目前不想牵涉进皇帝与王允的纷争,但如果想兴旺家业,又不得不寻找一个值得依靠的对象。王允刚愎自用,羽翼丰满,此时投效他不过是锦上添花。

但皇帝就不一样了,年轻英睿,身边的亲信不多,无疑是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很快从一开始的震惊平复了心境:“臣无能,常为疾病所累,身为京兆尹,却导致长安盗贼横行,黔首不安,还让陛下遇险,但求无罪则已,岂能进图封赏?”

他早已看出了皇帝心思,隐忍了这么多年,自己也有投效的想法,只是出于谨慎,还是打算以退为进,留出可供『操』作的空间,观察一番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故作不悦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你与王斌有救于我,我不能厚此薄彼,即便是你有失职的罪过,也一样该赏罚分明。我便在尚冠里赐你一栋宅院,以酬你今日之功。至于京兆尹一职,你暂代理京兆尹,将功补过。我一向会给人两次机会,张喜不知珍惜,是故锒铛入狱,你要引以为戒。”

同样是惊扰圣驾,卫尉张喜被皇帝严厉处置,而京兆尹司马防却特许戴罪立功,皇帝为了避免他人非议,特意找了个勉勉强强的理由。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这都足以让司马防为皇帝的回护而感激:“臣防叩谢陛下恩遇。”

安抚了司马防,皇帝突然想起一事:“卿家有几子?现在何处?年齿几岁?”

就如同当初知道法衍的名字,借此打听到其子是颇有大名的法正,皇帝在知道司马防这独特的姓氏后,同样对他的儿子产生了兴趣。结果向杨琦等人打听,司马防确实有个儿子叫司马朗。

董卓西迁,司马防忧虑董卓不会长久,故而派司马朗带家属回乡,结果被人告发捉拿到董卓哪儿,司马朗当时不过十九岁,面对暴虐的董卓,他从容应对,得以脱险逃生。

这件事在当时传遍朝野,皇帝此时知晓,也是啧啧称奇。故而对司马防其余的几个儿子,尤其是司马懿大感兴趣,此时问起司马防的家属来,除了是打探以外,更有表示君臣关系亲近、有意笼络的意思。

司马防的心突地一跳,好似想到了什么:“臣家有三子,皆在河内老家,长子朗今年二十有二,次子懿十有三岁,幼子孚最劣,敢与陛下同龄。”

“从温县到长安,如今道路阻绝,少说也得半个月才能来。”皇帝略为惋惜:“昨日在闾里遇事,将本该在今日举行的承明殿策试延期至明天。即便如此,卿的两个儿子尽管合适,也来不及参与秘书郎的选拔了。”

在知道皇帝有意让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秘书郎的策试,司马防心里大为激奋,若不是关中局势未安,他早就派人写信让家属来长安了。只是错过得以随侍陛前,与皇帝培养情谊的大好时机,让他有些懊悔。

皇帝捕捉到了司马防脸上转瞬即逝的悔意,补充道:“但也无妨,等过些时日,你再让他们来长安与你团聚,届时我再亲自考察才能,若是确实不凡,再行补录也不晚。”

分明是皇帝迫不及待的想收司马懿入麾下,此时倒是让司马防千恩万谢。

皇帝为他做到了这个地步,司马防心里其实已经站好了队,只是面上没有表现出来,皇帝也通过他的态度心领神会。

遇刺事件在皇帝与王允两方人的暗中推动下愈演愈烈,借着常朝未至,皇帝接连下发了几道诏旨,不仅让赵温接替张喜成为卫尉,暗中分化卫将军吕布的权责。

还正式开始整顿兵卫,比照北军五营的模式,将宫中兵卫的老弱残幼尽皆裁汰,招募三辅良家子或健壮流民充任,更新甲兵。

短短时间,便建立了一支满编三千人的兵卫,其中卫士令高顺统兵八百,旅贲令张辽统兵五百,左都候李固,右都候王忠各统兵六百,公车司马令王端带其手下令尉、各宫门司马共统兵五百。

至于羽林、虎贲,则各在其羽林中郎将徐荣、羽林监盖顺与谒者仆『射』、监虎贲军事杨众的整顿下,编练成四千兵马。

再加上早已整顿完毕的一万北军,共计一万七千余人,虽然大多都是新兵,论作战能力不及吕布手中的三万部众,但足以对关中造成一定威慑,对朝局形成一定的影响。

就同王允不肯赦免李傕的态度一样,皇帝改革禁军的态度也是无比坚决,再加上在朝的以杨琦为首的弘农杨氏,马日磾为首的关西士人的支持下,禁军整顿顺利进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