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神医

第401章 《杨澜生中医辩证实录》(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衍神医》最新章节。

书稿里的初心:医案背后的仁心与坚守

研讨会的报告厅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前排的专家们翻看着手里的议程,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纸张的油墨味。管芳站在后台,深吸了一口气,指尖拂过白大褂的下摆——那是件洗得发白的旧褂子,袖口还留着去年熬药时烫出的痕迹。

“别紧张,就像平时在诊室汇报病例一样。”杨澜生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眼里带着温和的鼓励。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是彭悦特意给他熨烫的,领口挺括,衬得他比平时更沉稳了些。

管芳接过水杯,指尖微微发颤:“我就是怕……说不好研究中心的成绩。”

“你最有资格说。”杨澜生笑了,“从研究中心选址、装修,到病例收集、数据库建立,你哪样没盯着?连制剂室的消毒流程,都是你跟着老护士一点点学的。”

正说着,主持人报出了管芳的名字。她定了定神,提着裙摆走上讲台,聚光灯落在她身上,让她瞬间成了全场的焦点。台下的常东平微微点头,林琳抱着彭焱,对着她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小家伙似乎也看懂了,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叫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管芳的声音清亮,带着点平原县人特有的爽朗,“我是平原县中医辨证研究中心的管芳,今天由我来汇报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建设与发展……”

她从研究中心的筹建说起,讲起最初只有三间诊室、五名医生的窘迫;讲起杨澜生带着大家在田埂上给农户义诊,顶着烈日记录病例;讲起数据库建立时,为了一个辨证分型的标准,团队和省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吵到深夜;讲起制剂室投产那天,老周叔送来自家种的黄芪,说“这药得用咱平原的土疙瘩种出来的才管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一个个带着泥土气的故事。台下的专家们渐渐安静下来,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对着投影上的“基层常见病辨证图谱”频频点头。葛临东省长坐在第一排,看着屏幕上农户们捧着药材笑的照片,眼里泛起了暖意。

“……这一年,我们共接诊患者三万两千人次,收集有效病例八千余份,制定基层常见病辨证方案十七套。”管芳的声音里带着骄傲,“但我们知道,这些成绩不是终点,是起点。因为我们始终记得杨澜生主任说的——研究中心不是用来评奖的,是用来给老百姓看好病的。”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比任何一次理论汇报都更响亮。管芳深鞠一躬,并没有走下讲台,而是从讲台侧面拿起一个蓝色封皮的书稿,高高举过头顶。

“在这里,我还有一件特别的东西想跟大家分享。”她的声音带着点激动,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是我根据杨澜生主任平日里诊疗亲人的情况整理的书稿,名字叫《杨澜生中医辩证实录》。”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掉根针都能听见。专家们纷纷探头,想看清那本神秘的书稿,记者们的相机“咔嚓”作响,闪光灯在管芳脸上明明灭灭。

杨澜生坐在台下,心里也泛起了波澜。他知道管芳这两年一直在整理他的病例,却没想到她会在这样的场合拿出来,还起了这样一个直白的名字。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要专门整理‘诊疗亲人’的病例?”管芳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诚恳,“因为在我看来,给亲人看病,最能看出一个医生的真本事,也最能看出他的真性情。”

她翻开书稿,声音柔和下来:“这里面有杨主任给岳父调理高血压的病例。彭老爷子性子急,总爱偷偷喝酒,杨主任没批评他,只是每周三下午带着酒去家里,陪老爷子喝两盅,边喝边讲‘高血压要疏肝理气’的道理,半年下来,老爷子的血压稳了,酒也戒了大半。”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彭老爷子坐在家属席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彭大妈却抹起了眼泪——她知道,那些陪酒的夜晚,杨澜生其实滴酒不沾,每次回家都要喝两大杯浓茶醒酒。

“还有这个。”管芳翻到另一页,眼里闪着光,“这是杨主任给儿子先贺治过敏性鼻炎的病例。先贺在津门上大学时犯了鼻炎,杨主任没让他吃西药,而是开了个‘玉屏风散加味’的方子,还特意叮嘱他‘晨起用生理盐水洗鼻,睡前按揉迎香穴’。最特别的是,他每周给先贺写一封信,不是讲病情,是讲‘鼻炎要治,更要养,就像做人,得有抵抗力’。”

杨先贺坐在后排,眼眶有点红。他想起那些信,父亲的字迹不算漂亮,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信里除了医理,还有“天冷加衣”“别熬夜”的叮嘱,让独自在外的他,总能想起家里的暖。

“书稿里还有一部分,是杨主任与常东平教授、林琳医生等专家共同诊治的病例。”管芳特意顿了顿,语气郑重,“这些病例涉及疑难杂症,从辨证到用药,他们有过争论,有过探讨,最终形成的诊疗方案,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我们已经征得了各位专家的同意,把这些珍贵的诊疗过程完整呈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常东平推了推眼镜,看向杨澜生,眼里是藏不住的欣慰。他想起去年会诊那个红斑狼疮患者,杨澜生坚持“从脾论治”,与他的“从肾论治”意见相左,两人争了三天,最后一起守在病床前观察药效,直到患者的皮疹消退,才相视一笑,在病例上共同签下了名字。

“为什么叫‘第一部’?”管芳举起书稿,声音里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因为杨主任还在看病,还在总结,我们还在收集更多的病例,还在跟更多的专家沟通。我们想慢慢写,好好写,写出一本能给基层医生做参考,能让老百姓看得懂的书。”

她的话刚说完,报告厅里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葛临东省长站起身,第一个鼓起了掌,他看着台上的管芳,又看看台下的杨澜生,感慨道:“这才是咱们基层中医该有的样子——不仅能看病,还能总结;不仅有技术,还有情怀。”

管芳走下讲台时,腿还有点软。杨澜生迎上来,递给她一张纸巾:“说得真好。”

“都是实话。”管芳擦了擦汗,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把我平时看在眼里的,说给大家听而已。”

研讨会的茶歇时间,专家们围着管芳,想提前看看书稿。林琳抱着彭焱,翻到杨澜生给彭焱治幼儿急疹的病例,上面还画着个小小的退烧穴位图,旁边写着“幼儿用药如用兵,宁少勿多”。

“这才是最珍贵的。”林琳的声音有点哽咽,“多少专家写的书里都是大道理,可老百姓要的,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法子。”

常东平拿着书稿,看得格外认真,看到杨澜生在病例旁写的“医者,见病更要见人”,忍不住点头:“这句话,比任何理论都重要。”

杨澜生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身影,心里一片澄澈。他想起刚学医时,常东平教他写医案,说“医案不是流水账,是医生的心路历程”。那时候他不懂,总想着把药方写得漂亮,把辨证写得精准。直到在平原县看了太多病人,才明白医案里最该写的,是医生对患者的那份心——是给贫困老人减免医药费时的不忍,是看着患者康复时的欣慰,是面对疑难杂症时的执着。

管芳走过来,把书稿递给杨澜生:“你看看,要是觉得不合适,咱们再改。”

杨澜生接过书稿,指尖拂过封面上的“杨澜生”三个字,忽然笑了:“不改了。就这么挺好。”

书稿的纸页还带着新印的油墨味,却仿佛已经沉淀了岁月的重量。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案例,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只有一个个普通的患者,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像平原县的田埂一样,朴实,却充满力量。

他知道,这本书或许成不了传世经典,却能让更多人明白——中医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智慧;医生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是带着温度的普通人,用双手和真心,守护着生命的平凡与珍贵。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照在书稿上,给那蓝色的封皮镀上了一层金边。杨澜生抬起头,看向远处的研究中心,那里,诊室的灯还亮着,药香还飘着,像一个无声的承诺,在平原县的土地上,静静生长,生生不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1998:内卷之王
重生1998:内卷之王
王新,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金牌讲师,一朝重生回到1998年。这一次,他挽救了父亲,没有再发生意外事故;这一次,他凭借学霸笔记,从学渣化身为学神;这一次,他称霸省级、全国乃至世界数学竞赛;这一次,他搞餐饮起家,股市捞金,在煤炭与化工行业大展身手,投身互联网与游戏产业……雪王赵洪生,圆圈网络周宏毅,红高粱烩面乔胜,氟多多化工李大江,电子竞技SKY李晓天,商都垄断之父宋留银……这些曾经在王新重生前豫南省
天天滚雪球
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关于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穿越异族入侵,武道重启的高武世界。苏浩本以为自己将秒天秒地秒空气,却发现这不是穿越是重生。这还不说,竟重生到自己做矿奴的日子?好在及时觉醒了金手指,完成任务就能获得高额奖励,还有商城兑换宝物。“发布任务:既要挖矿,那就要做第一。挖掘一百克能源石,奖励玄级身法无影无踪。“发布任务:这个破地方,爷不待了。逃离矿场,不做矿奴。奖励爆血狂刀,奖励时光戒。“开启商城,淬骨
老鹰下山
幻界药魔
幻界药魔
关于幻界药魔:她出生在一个千年来给各国雇佣的最大杀手强国—幻界药国,在不断地训练中她终于成为幻界药国的最强杀手,执行的任务都是百分百完成。有一天,她接到的任务是把这个世界的第二强国的少主杀掉,当她见到他时候,他受了重伤,她正面面对他的时候“奇怪,我居然不想杀他······
醉此生又何妨
武道江湖录
武道江湖录
关于武道江湖录:从小孤苦伶仃的我,受尽了耻辱,直到后来遇到了让我重生的贵人,也就是传授我武技的老先生,再后来遇到了一群知心朋友,一起闯荡武道江湖,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最终依旧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霍潇锦
九幽刑典
九幽刑典
我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普通职员,因为我凭家里关系到了这家公司工作,因为我不懂这些高科技,被同事欺负。突然有一天,我有了创越异世界的能力,只要我能受的了异世界的酷刑,我就能在本世界听懂同事的话
我是个小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