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李世民与渔家女曹婉儿的邂逅情缘》最新章节。
紧接着,许敬宗一脸“沉痛”和“震惊”地出列,拱手急声道:
“陛下!出大事了!刚刚接到朔州八百里加急密报!我军押运的最后一批军粮抵达后,开仓验粮,竟发现其中混有大量霉变陈粮和砂石!朔州军民群情激愤,几近哗变!守备李崇山大人弹压艰难,军心浮动啊陛下!而负责此次粮秣统筹调拨的…正是掖庭宫曹婉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霉粮砂石?!”
“朔州本就缺粮,这岂不是雪上加霜?”
“竟有此事?曹婉儿她…她怎会如此疏忽!”
“恐怕不是疏忽那么简单吧?数目如此巨大…”
质疑、震惊、愤怒的目光瞬间聚焦。韦贵妃和阴妃虽未到场,但她们的党羽立刻开始推波助澜。
李世民脸色骤然阴沉如铁,猛地一拍御案:“混账!军国大事,岂容儿戏!太仓令,你说!究竟怎么回事?!”
太仓令浑身发抖,仿佛吓破了胆,语无伦次:
“陛下…陛下恕罪!老臣…老臣也是刚刚得知!入库时明明…明明清点无误…定是…定是曹婉儿那边调度催促太急,下面的人为了完成任务,以次充好…或者…或者沿途监管不力…老臣失察…罪该万死啊陛下!”
他巧妙地将责任引向“调度催促太急”和“下面的人”,暗指曹婉儿是源头。
许敬宗立刻接口,痛心疾首:
“陛下!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后方竟有人为一己之私,罔顾将士性命,以霉烂砂石充作军粮!此等行径,天理难容!不仅寒了前线将士的心,更可能动摇我大唐根基!臣恳请陛下,严查此案,严惩首恶曹婉儿!以儆效尤,以安军心民心!”
他直接给曹婉儿扣上了“为一己之私”的帽子。
“请陛下严惩曹婉儿!”
“必须彻查!给朔州军民一个交代!”
许敬宗一党的官员纷纷出列附和,声势逼人。
房玄龄眉头紧锁,出列道:
“陛下!此事蹊跷!曹婉儿姑娘夙兴夜寐,一心为公,人所共见。
军粮调拨环节众多,仅凭朔州一面之词和太仓令一面之词便断定是曹婉儿之过,恐有失偏颇!臣请陛下下旨,彻查所有环节,包括太仓入库记录、沿途押运详情,再做定论!”他敏锐地感觉到阴谋的味道。
“房相此言差矣!”许敬宗立刻反驳,“军情如火!朔州军民怨气冲天,随时可能生变!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曹婉儿身为总揽之人,难辞其咎!若不立即处置以平息众怒,一旦朔州有失,后果不堪设想!难道要等到承烨殿下在前线因粮草不继而兵败的消息传来吗?”
他言辞犀利,句句诛心,更是恶毒地牵扯到了承烨的安危。
李世民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痛哭流涕的太仓令,又看向言辞凿凿、仿佛一心为国的许敬宗,最后落在极力为曹婉儿辩解的房玄龄身上。
他沉默着,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压力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曹婉儿…这个名字此刻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他相信承烨的眼光,也看到了她这些日子的付出,但眼前这触目惊心的指控,牵扯到朔州数十万军民的生死和北疆战局…他必须做出决断。
“传曹婉儿!”李世民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很快,曹婉儿被内侍带到了肃杀的两仪殿。
她显然已经听闻了消息,脸色有些苍白,但腰背挺得笔直,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一丝慌乱。
她穿着素净的宫装,发髻一丝不苟,对着御座盈盈下拜:
“臣妾曹婉儿,参见陛下。”
“曹婉儿!”李世民的声音如同寒冰,“朔州军粮以霉变砂石充数,险些激起兵变!此事由你总揽,你有何话说?!”
帝王之怒,如同雷霆,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骤降了几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曹婉儿身上,有怜悯,有怀疑,更有许敬宗等人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和恶毒。
曹婉儿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李世民,声音清晰而平静:
“陛下明鉴。婉儿自奉旨协理后勤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负陛下信任,有负前线将士期望。粮秣调拨,每一道流程皆有据可查,皆经相关衙署复核确认。陇右道十万石军粮,分三批入京,前两批七万石已顺利运抵朔州,并无差池。最后一批三万石,于前日午时前全部入库太仓,入库记录、押运文书、交接单据一应俱全,当时太仓令及多位官员、内侍监张德均在场勘验,确认无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太仓令和一脸“正气凛然”的许敬宗,继续说道:
“此批粮草,自离陇右至入太仓,沿途皆有州府驿站签章记录行程,并无异常延误或损耗报告。婉儿请问太仓令大人,三万石军粮,是在太仓之内由良转劣,还是在出太仓运往朔州的途中被人偷梁换柱?亦或是…朔州开仓之时,才突然‘发现’问题?”
她的问题直指核心,逻辑清晰,毫不怯场。
太仓令被她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这…这…老臣不知…入库时确…确实验过…”
许敬宗立刻厉声打断:“曹婉儿!你休要巧言令色,转移视线!入库验粮,岂能袋袋拆开细查?定是你为了赶在陛下面前邀功,逼迫下面仓促行事,才让奸人有机可乘!你,你调度失当,监管不力,便是罪魁祸首!如今还想推卸责任吗?”
“许侍郎!”曹婉儿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凛然之气,“婉儿请问,婉儿一介女流,身处深宫,如何能‘逼迫’外朝司农寺、太仓署的官员仓促行事?军粮调度,乃国之大事,每一环节皆有定制!若说婉儿有‘失察’之责,那么负责具体接收、存储、发放的太仓令,负责沿途押运的司农寺官员,乃至在朔州接收验粮的军需官,是否都该同罪?为何许侍郎独独揪住婉儿一人,口口声声要严惩‘首恶’?莫非…许侍郎认为,只有处置了婉儿,才算给了朔州军民一个‘交代’,才算‘稳定了军心’?此等逻辑,婉儿实在不解!”
她的反击掷地有声,条理分明,不仅点出了程序漏洞,更直接质疑了许敬宗急于给她定罪背后的动机!殿内不少中立大臣开始窃窃私语,看向许敬宗的眼神也带上了审视。
许敬宗被噎了一下,脸色微变,没想到曹婉儿如此机敏善辩。他强辩道:
“巧舌如簧!强词夺理!正因为你总揽全局,才罪责最重!如今铁证如山(他指向太仓令和那份捏造的朔州急报),朔州军民怨气冲天,皆因你而起!陛下,此女不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安军心啊!请陛下速速下旨,将其打入天牢,严加审讯!”
“陛下!”房玄龄再次出列,“曹婉儿所言有理!此案疑点重重!仅凭目前一面之词便定其罪,实难服众!臣请陛下,立即派人彻查太仓!将那批尚未运出的剩余军粮,以及所有入库、出库记录、经手人员,全部控制!同时,八百里加急询问朔州李崇山,开仓验粮的详细情形!是非曲直,一查便知!若真是婉儿姑娘之过,再惩处不迟!若有人从中构陷…”
他目光如电,扫过许敬宗和太仓令,“也绝不能让忠良蒙冤,让奸佞得逞!”
李世民的目光在曹婉儿倔强而坦荡的脸上停留片刻,又看向许敬宗眼中那掩饰不住的急切和太仓令的惊惶。
帝王心术让他瞬间嗅到了浓烈的阴谋气息。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准房玄龄所奏!着大理寺卿、御史中丞,会同百骑司,即刻查封太仓所有相关仓廒,控制所有涉事人员!将那三万石军粮,给朕一袋一袋拆开查验!所有文书记录,给朕一字一字核对!传旨朔州李崇山,命其将‘问题粮’样本及详细验粮经过,连同相关责任人,即刻押解进京!在此事水落石出之前…”
他目光落在曹婉儿身上,复杂难明,“曹婉儿暂禁足掖庭宫,无旨不得出!退朝!”
“陛下圣明!”房玄龄等忠直之臣松了口气。许敬宗等人脸色微变,却不敢再言。
曹婉儿深深叩首:“臣妾谢陛下明察。”
她站起身,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中,挺直脊背,从容地向外走去。
禁足,是囚禁,也是暂时的保护。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她必须沉住气,等待真相的水落石出。她相信陛下,相信承烨,更相信自己的清白。
只是,想到朔州军民可能因此挨饿,想到承烨在前线还要为此分心,她的心,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痛而愤怒。
许敬宗看着曹婉儿离去的背影,眼神阴毒。
他没想到李世民没有立刻处置曹婉儿,反而下令彻查。他必须尽快把太仓里的“证据”
彻底销毁,把知情的人…处理干净!他的目光,悄然投向那个在太仓当差的远房侄儿许三的方向。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朔州城,承烨正踏入守备府衙那场精心准备的“接风宴”。
李崇山笑容满面,眼神深处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孙悟空扛着金箍棒,火眼金睛扫过厅堂内外,嘴角挂着一丝看透一切的嘲弄笑意。
腐骨泽的阴风,似乎也顺着门缝,悄然渗入了这看似平静的厅堂。
长安的阴谋与朔州的杀局,如同两条致命的毒蛇,一明一暗,同时向承烨和曹婉儿露出了狰狞的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