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谢文东

第360章 归田与留守(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谢文东》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章:归田与留守

夏末的风卷着黄土掠过根据地营地,操场上的口令声比往日沉了几分。谢文东把磨得发亮的步枪往枪架上靠时,指腹蹭过枪托上几道深浅不一的弹痕——那是四二年在青纱帐里跟日军拼刺刀时留下的,当时血浸进去,后来就再也擦不掉了。

“老谢!”李团长的粗嗓门穿透了嘈杂的收拾声,他手里攥着张印着黑字的任命书,军装领口还沾着点早饭的玉米糊糊,“上头批了,整编后你任三团团长,建制给你留着!”

谢文东直起身,阳光刚好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他这年四十二,打十六岁跟着队伍闹革命,从东北到华北,身上的伤比枪托上的弹痕还多。“团长,”他接过任命书却没看,指尖轻轻叩了叩纸面,“我打了二十六年仗,现在听见枪响,耳朵里先嗡嗡响三天。”

李团长的笑僵在脸上,他盯着谢文东那双曾在死人堆里都没眨过的眼睛,此刻里盛着的是比阵地更沉的疲惫。“你忘了四三年在山神庙,你跟我说等胜利了要带着弟兄们种出能喂饱一个连的粮食?现在根据地的地随便你挑——”

“不一样。”谢文东打断他,从裤兜里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粒皱巴巴的玉米种,“这是我娘当年塞给我的,说等我回家种在院子里。老家的房子烧了,可地还在。”

张彩霞端着两缸子晾好的茶水过来时,正听见这话。她的粗布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根木簪绾着。“李团长,您别劝了,”她把茶缸递过去,指尖在缸沿轻轻一磕,“他夜里总说梦话,喊着‘娘,地荒了’。”

李团长盯着茶缸里浮起的茶叶梗,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他知道谢文东的脾气,当年日军烧了他老家,杀了他娘,他提着柴刀追了日军一个营,那股狠劲谁都拦不住。如今胜利了,这股劲却变成了归乡的执念。

“行。”李团长把任命书往兜里一塞,突然抱住谢文东,“老子不劝你,但你记住,三团永远有你一个位置。要是哪天想打仗了——”

“不想了。”谢文东拍了拍他的背,声音哑得厉害,“以后你们打仗,我在老家给你们种粮食。”

消息传到战士们耳朵里时,炊事班的老王正往灶膛里添柴。他扔了根粗木柴进去,火星子溅出来,映得他通红的脸:“谢连长……不对,谢大哥要走?当年他把最后一块干粮给我,自己啃树皮,现在咋不留着当团长?”

通信兵小吴蹲在旁边擦枪,枪栓拉得“哗啦”响:“王师傅,你不懂,谢大哥是累了。上次打县城,他被子弹擦过肋骨,现在阴雨天还疼呢。”他说着,摸出个用弹壳做的哨子,“这是他给我的,说以后吹哨子,他就来救我。”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谢文东背着个小包袱,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裳,就是那粒玉米种。张彩霞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从根据地菜园里收的花籽,有凤仙,有鸡冠,都是她攒了大半年的。

刚走出营房,就听见整齐的脚步声。战士们列队站在路两旁,有的穿着新军装,有的还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手里都握着枪,枪托抵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老王从炊事班跑出来,手里攥着个白面馒头,塞到谢文东手里:“大哥,路上吃,热乎的。”

谢文东捏着馒头,指尖发颤。他走过去,挨个拍战士们的肩膀,到小吴跟前时,指了指他手里的哨子:“以后别随便吹,省着点用。”

“嗯!”小吴使劲点头,眼泪砸在枪托上。

李团长骑着马送他们到营地门口,从马背上解下个牛皮水壶,递给谢文东:“这里面是高粱酒,等你成亲时喝。”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有空回部队看看,弟兄们都想你。”

谢文东接过水壶,晃了晃,听见酒液撞击壶壁的声音。“好。”他翻身上驴——那是老乡借给他的,慢悠悠的,刚好配归乡的路。

张彩霞坐在驴后座,伸手扶了扶他的腰。风从耳边吹过,带着庄稼的清香,她突然笑了:“你说,老家的院子能种得下那些花籽吗?”

“能。”谢文东回头看她,阳光穿过她的头发,在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当年我娘种的月季花,能开半院子。”

他们走了三天,才到谢文东的老家——谢家坳。远远就看见村口站着不少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光着膀子的青年。看见谢文东,人群突然爆发出欢呼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往前挪了两步,声音抖得厉害:“是东子吗?我是你三叔公啊!”

谢文东跳下驴,快步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三叔公,是我,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三叔公抹着眼泪,指了指村东头,“你家的房子重建了,乡亲们凑钱盖的,梁是后山最好的松木,墙是新和的泥。”

村子比谢文东记忆里热闹多了。日军烧村时留下的断壁残垣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盖的土坯房,院墙上还画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虽然有些褪色,却依旧醒目。孩子们围着驴跑,嘴里喊着“八路军叔叔”,张彩霞从布袋子里抓出把花籽,分给他们:“回去种在院子里,能开好看的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家在村子最东头,院子很大,墙角还留着当年日军烧房子时熏黑的石头。张彩霞放下布袋子,就蹲在院子里翻土,手指沾了泥,却笑得眉眼弯弯:“这里种凤仙,那里种鸡冠,等开花了,院子里就好看了。”

谢文东靠在门框上看着她,突然觉得心里空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一下子被填满了。他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看看——三叔公说给他留了三亩最好的水浇地,却被张彩霞叫住了。

“等等。”她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眼神亮晶晶的,“我们还没成亲呢。”

谢文东愣住了,随即笑出声,把锄头往地上一放:“对,明天就请乡亲们喝喜酒。”他走进屋,从包袱里拿出那个牛皮水壶,晃了晃,“还有李团长送的高粱酒。”

第二天的喜酒办得热闹。乡亲们送了鸡蛋、白面,战士们托人捎来了块红布,上面绣着“革命伴侣”四个大字。三叔公坐在主位上,端着酒碗:“东子,你娘要是在,看见你成亲,肯定高兴。”

谢文东端起酒碗,跟乡亲们一一碰过,仰头喝了一大口。高粱酒烈,烧得喉咙发烫,却暖得心里舒服。张彩霞坐在他旁边,给乡亲们夹菜,脸上的红晕比红布还艳。

正热闹着,村口突然传来马蹄声,紧接着是个急促的声音:“谢文东在吗?李团长让我来送消息!”

谢文东心里“咯噔”一下,放下酒碗就往外跑。门口站着个骑兵,军装沾着尘土,脸上满是焦急:“谢大哥,国民党军打过来了,李团长让你赶紧回部队!”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乡亲们你看我我看你,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张彩霞手里的筷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却没捡,只是盯着谢文东。

谢文东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他回头看了看院子里的花籽——刚种下,还没发芽,又看了看张彩霞,她的眼睛里蒙着层水雾,却没说话。

“消息准确吗?”他问骑兵。

“准确!昨天夜里国民党军偷袭了我们的前哨,牺牲了三个弟兄!”骑兵喘着气,“李团长说,只有你能稳住三团!”

三叔公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东子,去吧。当年日军来了,你保我们;现在国民党军来了,你也得保国家。家里有我们,彩霞我们帮你照顾。”

张彩霞弯腰捡起筷子,擦了擦,走到谢文东跟前,从兜里摸出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塞到他手里:“这是我连夜缝的护心符,里面塞了点艾草,能安神。”她顿了顿,又说,“你要回来,我还在院子里种花。”

谢文东打开红布,里面是个小小的布偶,绣得不太规整,却看得出来用了心。他把护心符揣进怀里,紧紧抱住张彩霞:“等我回来,就陪你种满院子的花。”

他进屋换了军装,把那粒玉米种揣进上衣口袋,又拿起李团长送的牛皮水壶,挂在腰间。战士们送的红布被他叠好,交给张彩霞:“等我回来,再挂起来。”

乡亲们送他到村口,孩子们举着刚长芽的花籽,大声喊:“谢叔叔,早点回来!”

谢文东翻身上马,骑兵在前面带路,马蹄扬起尘土,遮住了村子的影子。他回头望了一眼,只看见张彩霞站在村口,手里攥着那块红布,像一团火。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喊:“谢文东!等等!”

谢文东勒住马,回头看见个穿着黑褂子的男人,手里提着个包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是村里的二流子谢老三,平时游手好闲,日军在的时候还帮着日军跑腿,乡亲们都不待见他。

“你干啥?”谢文东皱起眉头。

谢老三把包袱往他手里一塞,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里面是我攒的几块银元,还有两个窝窝头。当年……当年我对不起你,帮日军烧了你家房子,现在国民党军来了,我也想做点正经事。”他顿了顿,又说,“我知道你看不起我,但我想跟着你去打仗,赎罪。”

谢文东盯着他,想起当年日军烧房子时,谢老三确实站在日军旁边,手里还拿着火把。但此刻他的眼睛里满是愧疚,不像是装的。“行。”谢文东把包袱扔给他,“跟上,别拖后腿。”

谢老三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连忙跟上马:“哎!谢谢谢大哥!”

一路上,谢老三话不多,只是默默地跟着。到了三团驻地,李团长正站在操场上骂人,看见谢文东,眼睛一下子亮了:“你可来了!三团的弟兄们都等着你呢!”

战士们看见谢文东,都围了上来,小吴举着那个弹壳哨子,激动地说:“谢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谢文东扫了一眼队伍,大多是老面孔,还有些新补充的兵,脸上带着稚气。“弟兄们,”他开口,声音比在老家时洪亮了许多,“国民党军想抢我们的胜利果实,想让我们再回到以前的苦日子,咱们答应吗?”

“不答应!”战士们齐声喊,声音震得树叶都落了下来。

李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晚休整,明天凌晨进攻。你还是带三营,老规矩。”

谢文东点了点头,刚要说话,突然看见谢老三站在队伍后面,手足无措的样子。“那是谢老三,”他指了指谢老三,“以前犯过错,现在想赎罪,给三营当炊事员吧。”

谢老三连忙点头,跟着炊事班的老王走了。老王瞪了他一眼:“好好干活,要是敢偷懒,我饶不了你!”

夜里,谢文东躺在营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摸出怀里的护心符,又摸出上衣口袋里的玉米种,心里想着张彩霞,想着院子里的花籽,想着乡亲们。

突然,外面传来争吵声。谢文东起身出去,看见谢老三和小吴扭打在一起,老王在旁边拉架。“咋回事?”他喝了一声。

小吴松开手,指着谢老三:“谢大哥,他偷藏粮食!我看见他把馒头往怀里塞!”

谢老三脸涨得通红,从怀里掏出个馒头,低着头说:“我……我想留给我娘,她还在村里,不知道有没有吃的。”

谢文东沉默了。他想起自己的娘,当年就是因为没粮食,饿死在山洞里。“老王,”他说,“给谢老三多拿两个馒头,让他托人捎回去。”

老王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

谢老三看着谢文东,眼圈红了:“谢大哥,谢谢你……我以后一定好好干活,绝不偷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