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谢文东

第374章 国庆的消息(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谢文东》最新章节。

第三百七十四章:国庆的消息

1949 年的深秋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几场冷雨过后,原本还挂在枝头的树叶,像是被突然抽走了生命力一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村口那棵老槐树,也未能幸免,它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然后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簌簌地往下落。这些叶子铺在泥泞的土路上,仿佛给路面铺上了一层揉皱的黄纸,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匆匆。

这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整个村庄都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显得有些朦胧。谢文东站在自家院子里,正对着那堆木柴挥舞着斧头。他的动作有些生硬,每一次斧头落下,都比往常更重一些,木柴裂开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村庄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能传出去好远。

谢文东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这件衣服已经陪伴他多年,袖口处因为经常摩擦,已经有些破损,他便将袖口卷到了胳膊肘处,露出了小臂上那道深褐色的疤痕。这道疤痕是三年前他与还乡团周旋时留下的,当时他被敌人的刺刀狠狠地划开,鲜血顺着指缝不停地往下淌,但他硬是咬着牙,一声都没有哼出来。

“当家的,早饭好了!”张彩霞端着陶碗从屋里出来,围裙上还沾着玉米面的碎屑。她走到谢文东身边,伸手替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指尖触到他紧绷的下颌线,“看你这眉头皱的,又在想啥?”

谢文东放下斧头,接过陶碗,碗里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就着一碟腌萝卜干。他扒拉了两口,目光飘向村北的方向——那里有片松树林,埋着他当年一起闹革命的弟兄,最小的那个叫柱子,牺牲时才十七岁,临死前还攥着他给的半块窝头,说“东哥,等胜利了,我想回家娶媳妇”。“没咋,”他咽下嘴里的糊糊,声音有些闷,“总觉得今儿该有啥事儿。”

这话刚说完,村部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声,紧接着是村支书嘶哑的喊声:“大伙儿快到广播旁集合!有重要消息!”

谢文东站起身,手里的陶碗“哐当”一声放在石磨上。他和张彩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自打土改后,村里鲜少这样紧急集合。两人快步往村部走,路上已经碰到不少村民,有扛着锄头的,有抱着孩子的,三三两两地往广播方向凑,嘴里都念叨着“啥事儿这么急”“莫不是又要征粮?”

村部的广播挂在一棵老榆树上,铁皮喇叭生了锈,线绳被风吹得晃来晃去。等谢文东站到人群后面时,周围已经挤满了人,连隔壁王大娘都踮着脚,手搭在额头上往喇叭那边望。“文东,你来得正好,”旁边的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周是村里的贫农代表,当年跟谢文东一起斗过地主,“你说这广播,自打安上就没响过几次,今儿咋突然要放消息?”

谢文东没说话,只是盯着那铁皮喇叭。他想起1945年的时候,他在游击队里,第一次听到延安的广播,那时候信号不好,满是“滋滋”的杂音,可听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时,他和弟兄们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围着篝火唱《松花江上》。

就在这时,喇叭突然“滋啦”响了一声,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连孩子的哭声都停了。紧接着,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了出来,像惊雷一样炸在每个人耳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啥?”有人没听清,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喇叭里的声音继续响着,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次,所有人都听清了。先是短暂的寂静,然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新中国成立了!”,紧接着,整个村部广场都沸腾起来。老周扔掉手里的烟袋,一把抱住旁边的人,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王大娘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老天爷保佑,可算熬出头了”;几个半大的孩子围着广播跑,喊着“我们有新中国了!”

谢文东站在人群里,浑身的血液好像突然涌到了头顶。他看着眼前欢呼的村民,看着远处飘着炊烟的屋顶,突然想起柱子临死前的模样,想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弟兄——他们没等到这一天,却用命换来了这一天。他慢慢抬起右手,朝着村北的松树林方向敬礼,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眼泪没忍住,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胸前的粗布褂子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当家的,你咋了?”张彩霞走到他身边,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子。她从没见过谢文东这样,这个在战场上中了枪都能笑着说“没事儿”的男人,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掉眼泪。

谢文东站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手,用袖子擦了擦脸,声音有些沙哑:“没啥,就是想俺们那些弟兄了。他们要是能看见,该多好。”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一阵马蹄声,所有人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军装的通讯员骑着马奔过来,马背上插着一面红旗,在深秋的风里飘得格外鲜艳。通讯员到了村部,翻身下马,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四处张望:“请问谢文东同志在吗?李团长派我来送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谢文东站了出来,心里有些诧异——李团长是他当年在游击队的领导,后来部队改编,李团长去了军区,这几年一直没联系。“我是谢文东。”

通讯员敬了个礼,把手里的信和那面红旗递给他:“李团长说,知道您在村里,新中国成立了,这面五星红旗,是给您和乡亲们的。信里还有团长给您的话。”

谢文接过红旗,指尖触到红绸子时,突然觉得滚烫。这面红旗比他想象中重,红绸上绣着五颗黄色的五角星,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精心绣的。他拆开信,李团长的字迹还是那么刚劲有力:“文东同志,还记得当年咱们在山洞里说的话吗?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让五星红旗插遍全中国。现在,咱们做到了。村里要是有需要,随时给军区写信。”

看着信上的字,谢文东的眼泪又涌了上来。他想起当年在山洞里,外面下着大雨,他们断了粮,李团长把最后一块干粮分给了他,说“文东,你年轻,得活着,将来还要看着新中国成立”。那时候,他以为这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现在,梦想真的实现了。

“走,回家!”谢文东攥着红旗,对张彩霞说。村民们跟在他们后面,都想看看这面来自军区的五星红旗。回到自家院子,谢文东搬来梯子,把红旗挂在院子里的老枣树上。红旗升起来的那一刻,院子里的人都鼓起掌来,连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念军都拍着小手,嘴里喊着“红,红”。

谢文东把念军抱起来,让他看着红旗:“念军,记住了,这是五星红旗,是咱们新中国的国旗。以后咱们就是新中国的人了,再也不用受地主的欺负,再也不用怕打仗了。”

念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抓住谢文东的衣领,把脸贴在他的胸口。谢文东抱着儿子,看着红旗在风里飘扬,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他这辈子,从给地主放牛,到参加游击队,再到现在看着新中国成立,吃了太多苦,可现在,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傍晚的时候,村民们都回了家,院子里只剩下谢文东一家。张彩霞把晚饭端到院子里,有贴饼子,还有一碗炒鸡蛋——这是她特意留的,平时舍不得吃。“当家的,快吃吧,菜要凉了。”她把筷子递给谢文东,又给念军夹了一块鸡蛋。

谢文东吃着贴饼子,突然想起1947年的冬天,那时候他在部队,张彩霞去看他,走了三十多里山路,怀里揣着几个贴饼子,到的时候饼子都冻硬了,她却笑着说“俺怕你饿,就给你带来了”。那时候,他就发誓,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让她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彩霞,”谢文东放下筷子,看着她,“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

张彩霞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咋不记得?那年你在村里宣传革命,俺去听,你站在土台上,穿着军装,可精神了。后来俺娘说,你是个好人,让俺跟你好好过日子。”

“那时候,俺还担心你嫌俺穷,嫌俺身上有疤。”谢文东摸了摸胳膊上的疤痕,声音软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