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昭雎接过账册,一页页翻看,眼中渐渐泛起泪光。他想起楚亡前,百姓流离失所,粮价飞涨,楚廷却还在为争夺王位而内斗。如今的寿春,虽在秦人的统治下,却有了久违的安定。
“我明白了。”昭雎合上账册,站起身,“明日的宴会,我会陪你一同前往,也让他们看看,楚地如今需要的不是复楚,是太平。”
秦斩点了点头,看着昭雎离去的背影,又拿起案上的另一卷绢帛——那是咸阳送来的嘉奖诏书,始皇帝在诏书中称赞他“治楚有方,安民有功”,并许他可便宜行事。他将诏书仔细收好,心中暗道:明日,便用这太平与大义,让景驹等人放弃异动。
次日清晨,寿春的阳光格外明媚。
秦斩的侯府门前,车水马龙。景驹、昭虎、屈庸等人各自乘着马车而来,他们穿着最体面的服饰,却面色凝重,显然对今日的宴会心怀忐忑。侍卫引他们进入侯府,穿过庭院时,恰逢一队秦军士兵正在操练,他们步伐整齐,动作划一,却没有丝毫喧哗,与楚亡时那些烧杀抢掠的秦兵截然不同。
宴会厅设在侯府的正厅,厅内宽敞明亮,四壁挂着几幅字画,既有秦地的山水,也有楚地的楚辞,显得格外和谐。正厅中央摆着一张长案,案上摆满了楚地的特色菜肴——清蒸淮鱼、炖鹿肉、蜜渍橘瓣,还有一壶壶上好的米酒。
秦斩已在厅内等候,他穿着一身玄色的秦式朝服,却未戴冠,只束着一根玉带,显得平易近人。见景驹等人进来,他起身笑道:“诸位今日能来,秦某甚是欣慰。快请坐,尝尝这寿春的米酒,还是去年的陈酿。”
景驹等人相互看了一眼,犹豫着走到案前坐下。侍女为他们斟上米酒,酒液清澈,香气扑鼻,却无人有心思品尝。
“不知秦侯今日设宴,有何要事?”景驹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秦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案上的一个陶碗,舀了一勺碗中的粟米,递到景驹面前:“景公子,你看看这粟米,颗粒饱满,比楚亡时的粟米大了近一倍。你可知,这是今年寿春郊外农庄的新粮?”
景驹看着那碗粟米,没有说话。昭虎却忍不住开口:“秦侯治理楚地有功,我等知晓。但楚地终究是楚人的楚地,秦廷的统治,不过是暂时的。”
“暂时的?”秦斩放下陶碗,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知,楚亡前,寿春有多少流民?不下五千户。如今,这些流民大多已返乡,开垦了近万亩荒地。上个月,我派人去淮河下游巡查,见百姓们在堤边种满了庄稼,说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这些,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太平?”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轴,递给昭虎:“这是淮河大堤的图纸,诸位请看。此堤全长百里,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楚亡前,淮河年年泛滥,百姓们只能逃荒,如今有了这大堤,他们终于能安心种地,不必再流离失所。你们若举事,这大堤谁来修?这些百姓谁来养?”
昭虎接过图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大堤的结构,还有标注的工程量与工期。他心中一震,想起楚廷曾多次商议修堤,却因国库空虚而不了了之,如今秦斩竟真的将大堤修了起来。
屈庸却仍不服气:“秦侯虽做了些实事,却终究是秦人的臣子。楚地百姓虽能吃饱饭,却要受秦法的约束,连祭祀先祖都要报备,这与亡国奴何异?”
“秦法约束的是作奸犯科之徒,而非守法百姓。”秦斩平静地反驳,“楚亡前,楚廷律法混乱,贵族子弟仗势欺人,百姓有冤无处诉。如今,寿春的县衙每日都有百姓来告状,无论是秦人还是楚人,只要有理,便能得到公正的判决。至于祭祀先祖,只要不违背秦法,百姓可自行祭祀,何来报备之说?”
他说着,又从案上拿起一份卷宗,递给屈庸:“这是上月寿春县衙的断案记录,你看看。有一个秦人士兵强抢楚女,被我下令斩首示众;还有一个楚地贵族霸占百姓田地,被我没收田地,还给了百姓。秦法面前,人人平等,这难道不比楚廷的律法更公平?”
屈庸接过卷宗,匆匆翻看几页,脸色渐渐变得苍白。他想起楚亡前,自己的侄子曾强抢过一个民女,却因家族势力而安然无恙,如今若在秦法之下,恐怕早已人头落地。
景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越来越慌,却仍强撑着道:“秦侯所言,不过是秦廷的怀柔之术。他日秦廷若要征调楚地的粮草与壮丁,百姓们还是要受苦。我等拥立楚王后裔,便是为了让楚地百姓能自己做主,不受秦廷的压榨。”
“自己做主?”秦斩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那份咸阳送来的嘉奖诏书,缓缓展开,“诸位请看,这是始皇帝陛下的诏书。诏书中说,楚地初定,三年内免征粮草,五年内不征壮丁。陛下还许我在楚地推行‘楚秦融合’之策,楚地的文化、习俗,皆可保留。你们所谓的‘自己做主’,难道就是让百姓放弃这三年的太平,再去经历战乱之苦?”
诏书展开,金黄的绢帛上,始皇帝的御笔朱批格外醒目。景驹等人凑近一看,只见上面确实写着免征粮草、保留楚俗的字样。他们心中最后的防线,开始渐渐崩塌。
“诸位,”秦斩收起诏书,语气变得沉重起来,“我知道你们心中有亡国之痛,有复楚的执念。但你们有没有想过,百姓要的不是楚国的名号,是能吃饱饭、穿暖衣,是能安稳地过日子。楚亡半年,寿春的百姓已经过上了这样的日子,你们若举事,便是将他们重新推入火坑。”
他站起身,走到景驹面前,目光灼灼:“景公子,你是楚太傅之子,饱读诗书,当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若真心为楚地百姓,便该与我一同守护这太平;若执迷不悟,非要掀起战乱,我虽不愿动刀,却也绝不会坐视百姓受苦。”
景驹看着秦斩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威胁,只有坚定与真诚。他想起昨日密室里的谋划,想起昭雎的劝告,想起街头百姓哼唱的童谣,心中的野心与执念,渐渐被愧疚与犹豫取代。
昭虎率先站起身,对着秦斩躬身行礼:“秦侯所言极是,我昭氏愿放弃举事,从此安分守己,为楚地百姓尽一份力。”
屈庸也跟着起身,脸色羞愧:“秦侯,是我糊涂,险些酿成大错。我屈氏也愿归顺,再不提复楚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项伯与其他旧臣见状,也纷纷起身行礼,表示愿意放弃异动。景驹看着众人,又看了看秦斩,最终长叹一声,躬身道:“秦侯,是我执念太深,险些害了楚地百姓。从今往后,我景驹愿听从秦侯调遣,共守这寿春太平。”
秦斩见众人皆已放弃举事,心中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好!诸位能回心转意,实乃楚地百姓之福。今日这宴会,便当作是我与诸位冰释前嫌的见证。来,我们共饮此杯,祝愿楚地永享太平!”
他端起酒杯,众人也纷纷端起酒杯,杯盏相碰的声音在宴会厅里响起,这一次,没有了昨日密室里的紧张与急切,只有释然与坚定。
宴会过后,景驹等人陆续离开侯府。走到侯府门口时,景驹回头望了一眼,只见秦斩正站在门口相送,阳光洒在他身上,竟带着一丝温暖。他想起自己藏在衣襟里的那半片玉珏,轻轻将其取出,扔在了路边的草丛里——那代表着过去的执念,从此,该放下了。
秦斩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转身回到府中。昭雎走了过来,笑道:“秦侯,今日之事,总算是圆满解决了。”
秦斩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寿春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百姓们正在田间劳作,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只是开始。”秦斩轻声道,“楚地的安定,不是靠一场宴会就能换来的。往后,还要靠我们一步步去做,去让百姓真正认可秦楚一家,认可这天下一统的太平。”
昭雎看着秦斩的侧脸,心中忽然明白,楚地需要的不是复辟的楚王,而是像秦斩这样,能为百姓谋福祉,能守护太平的人。他微微颔首,与秦斩一同向府中走去,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仿佛在为楚地的未来,铺就一条通往太平的道路。
寿春的风,渐渐变得温暖起来。庭院里的橘树,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枝头的青橘,正朝着成熟的方向,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