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楚地双兴:云梦舟楫与庐江清流
一、云梦泽的晨雾与愁绪:辰时的雾还没散,云梦泽像被一块浸了水的青布裹着,连远处的芦苇荡都只剩模糊的灰影。陈阿爹蹲在岸边,枯瘦的手摸着自家那艘破渔船的船帮——木板裂着指宽的缝,去年战乱时被楚军的马蹄踩塌了半边船尾,如今用茅草和泥巴糊着,勉强能浮在水上。他身后,十几个渔民也都没动,手里的渔网垂在地上,沾着昨晚没晒干的露水。
“阿爹,今天还去吗?”十六岁的儿子小石头抱着橹,声音透着怯。昨天他们划着这破船在泽里漂了三个时辰,网上来的鱼还不够塞牙缝,回程时风大,船差点翻了,小石头的裤腿到现在还湿着。
陈阿爹没说话,只是望着泽心。往年这时候,泽里的鱼正肥,他们乘着大船,一网下去能拖上半船银闪闪的鲫鱼,傍晚挑去寿春城卖,能换两斗糙米。可现在,大船要么被烧了,要么被拆了当柴火,剩下的都是些破得不能再破的小划子,撒网全靠手劲,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收获却连以前的零头都没有。
“陈伯,要不今天歇了吧?”旁边的王二嫂叹了口气,她男人去年死在战乱里,如今带着两个孩子,全靠捕鱼过活,“昨天我那网就捞上几只虾,孩子晚上喊饿,我只能煮点野菜汤。”
渔民们都低着头,雾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粗布衣裳,没人说话,只有泽水轻轻拍着岸边的声音,闷得让人心里发堵。陈阿爹站起身,把渔网往肩上一搭:“去,咋能不去?再难,也得让孩子有口饭吃。”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渔民们抬头望去,只见一队秦军正朝着岸边过来,为首的那个将军,穿着玄色铠甲,面容刚毅,正是前些日子在寿春市集设公平秤的秦斩。
陈阿爹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把小石头往身后藏了藏。战乱时,他见过太多当兵的抢东西,虽然后来听说这位秦将军是个好官,可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秦斩下了马,没让士兵跟着,自己径直走到渔民中间。他目光扫过那些破渔船,又看向渔民们手里的渔网,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诸位乡亲,”他的声音不高,却很有力量,“我听说你们捕鱼难,特地来看看。”
陈阿爹愣了愣,没想到这位将军会直接开口问民生。他迟疑着上前一步,指着破船说:“将军,不是俺们懒,是实在没好船。以前的大船都毁了,这小划子撒网慢,还不稳,风一吹就晃,哪能捕着鱼?”
秦斩蹲下身,手指敲了敲破船的木板,木屑簌簌往下掉。他心里正琢磨着该怎么解决,眼前突然弹出一道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工具改良”提示正闪烁着:“云梦泽水域开阔,可用橡木打造长八丈、宽两丈的大船,船侧加装可拆卸渔网支架,支架设滑轮装置,可省力提升渔网,捕鱼效率预计提升300%。”
秦斩眼前一亮,站起身对渔民们说:“乡亲们,别愁了。我有法子造新船,比你们以前的大船还好用,保证能让你们多捕鱼。”
渔民们都愣住了,小石头忍不住问:“将军,真能造新船?俺们没木头,也没工具啊。”
“木头我让人去山林里砍橡木,坚硬耐水,最适合造船。”秦斩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枚青铜令牌,递给身后的亲兵,“去,用我的民生积分兑换一套造船工具,刨子、墨斗、凿子都要最好的,再调二十个会木工的士兵来。”
亲兵领命而去,渔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还是带着怀疑。陈阿爹小心翼翼地问:“将军,这……这得花不少钱吧?俺们可没钱给您。”
秦斩笑了,拍了拍陈阿爹的肩膀:“我造这船,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乡亲们能吃饱饭。你们只要愿意帮忙打下手,跟着学,将来你们自己也能造新船。”
这话一说,渔民们眼里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期待。王二嫂擦了擦眼角:“将军,要是真能有新船,俺们天天给您烧香祈福。”
“祈福就不必了,”秦斩指着泽里的芦苇荡,“等船造好了,咱们一起捕鱼,让云梦泽再热闹起来,比啥都强。”
二、橡木与汗水里的船骨
砍橡木的地方在云梦泽东南的青龙山,山不高,但林子里的橡木都长得粗壮,最细的也有碗口粗。秦斩带着士兵和自愿帮忙的渔民们一起上山,陈阿爹和几个老渔民负责选树——他们常年跟木头打交道,知道哪棵橡木长得直,哪棵木质紧实。
“将军,选橡木得看纹路,”陈阿爹摸着一棵两人合抱的橡木,指给秦斩看,“你看这纹路,又密又直,这样的木头造船,耐泡,还不容易裂。”
秦斩点点头,让士兵们用斧头先在树干底部砍出缺口。斧头下去,橡木的纹理清晰地露出来,带着淡淡的木香。可橡木太硬,一斧头下去只能砍进半寸,士兵们砍了没一会儿,胳膊就开始发酸。
“将军,这么砍太慢了,”一个叫赵虎的士兵擦了擦汗,“咱们带的锯子不够锋利,要不先烧一烧?”
秦斩想了想,觉得可行。他让渔民们捡来干柴,围着树干堆起来,点燃后,火舌顺着树干往上舔,橡木的表皮渐渐被烤得发黑。等火灭了,再用斧头砍,果然省力多了,木屑簌簌往下掉。
小石头第一次上山砍树,兴奋得不得了,拿着小斧头跟在陈阿爹身边,学着砍树枝。陈阿爹怕他累着,让他帮忙递水,可小石头不肯,非要跟着干:“阿爹,我有力气,我要帮将军造大船,以后咱们就能多捕鱼了。”
砍好的橡木要运到岸边,山路不好走,秦斩让人用绳子把橡木绑在木车上,士兵和渔民们一起推车。遇到陡坡,前面的人拉,后面的人推,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很快就被晒干。
几天后,兑换的造船工具送来了——崭新的刨子,木柄打磨得光滑,刨刃闪着寒光;墨斗的线轴是桑木做的,缠着浸过墨汁的棉线;还有大小不一的凿子,能在木头上凿出各种形状的孔。
造船的地方选在岸边一块平坦的空地,秦斩让人先在地上画出大船的轮廓,用石灰粉标出船身、船底和船舱的位置。然后,他让士兵们把橡木锯成合适的长度,用刨子刨平。
“船底要做成弧形,这样在水里走得稳,还快,”陈阿爹站在一旁,看着士兵们加工木材,忍不住提醒,“以前俺们造小船,船底都是这样的,越大的船,弧度越要讲究。”
秦斩采纳了陈阿爹的建议,让会木工的士兵按照陈阿爹说的弧度加工船底的橡木。可士兵们以前没造过这么大的船,一开始总做不好,要么弧度太陡,要么太缓。陈阿爹看在眼里,索性挽起袖子,拿起墨斗,在木头上弹出墨线:“你们看,从这里到这里,弧度要像月亮一样,这样水流才能顺着船底走。”
在陈阿爹的指导下,士兵们渐渐找对了窍门。他们把加工好的船底橡木拼在一起,用榫卯结构连接,再用铁钉加固——这些铁钉也是用民生积分兑换的,比普通的铁钉更粗,更结实。
造船的日子里,寿春城的百姓们也常来帮忙。李婶每天都会提着一篮桑叶包的饭团来,里面夹着腌菜,分给大家当午饭;素问偶尔会带着阿禾来,给大家送些驱蚊的艾草,还会帮受伤的人包扎;学堂的老儒也来过,看着大船的骨架一点点搭起来,忍不住感叹:“秦将军此举,真是解民之困啊。”
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云梦泽上时,一艘崭新的大船终于建成了。船身长八丈,宽两丈,船身是深棕色的橡木,泛着光泽;船侧装着两个可拆卸的渔网支架,支架上的滑轮亮晶晶的;船舱分了两层,下层可以放渔网和捕到的鱼,上层能坐人。
渔民们围着大船,激动得拍手叫好。小石头跑上前,摸了摸船帮,又摸了摸支架上的滑轮,眼睛里满是欢喜:“阿爹,这船真好看,比以前的大船还大!”
陈阿爹看着大船,眼圈红了。他活了六十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船。他走到秦斩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将军,谢谢您,您真是俺们渔民的救命恩人。”
秦斩扶起陈阿爹:“陈伯,不用谢我,这船是大家一起造的。走,咱们今天就试试船,看看能不能捕到鱼。”
三、银鳞满舱与泽边欢宴
陈阿爹第一个登上大船,他走到船尾,拿起橹,轻轻一摇,大船稳稳地朝着泽心驶去。和破小划子不同,这大船一点都不晃,橹也省力,陈阿爹摇起来毫不费劲。
渔民们也都上了船,王二嫂和几个妇女负责整理渔网,小石头和其他年轻的渔民则帮着调整渔网支架。秦斩站在船头,看着云梦泽的景色——雾已经散了,水面波光粼粼,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水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将军,到地方了!”陈阿爹停下橹,大声喊道。这里是云梦泽里鱼最多的地方,以前他们常来这里捕鱼。
小石头和几个渔民把渔网展开,挂在支架的滑轮上。然后,他们握住支架的把手,轻轻一拉,渔网顺着滑轮滑入水中,在水面上铺开一个大大的网面。
“等半个时辰,咱们再收网!”陈阿爹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收网最合适。
大家坐在船上,聊着天。王二嫂看着远处的水面,笑着说:“要是天天都能捕到鱼,我就能给两个孩子买新衣裳了,他们去年的衣裳都短了。”
“我要把鱼挑去寿春城卖,换点糙米,再给老婆子买点布料,她的棉袄都破了。”一个叫刘老栓的渔民说。
秦斩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暖暖的。他要的,就是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日子,不用再为温饱发愁。
半个时辰到了,陈阿爹喊了一声:“收网!”
小石头和渔民们立刻握住把手,用力往上拉。滑轮转动起来,带着渔网慢慢往上提。一开始,大家还没觉得沉,可随着渔网离水面越来越近,他们渐渐感觉到了重量。
“好家伙,这么沉!”赵虎也过来帮忙,他力气大,一使劲,渔网又往上提了一截。
当渔网露出水面时,所有人都惊呼起来——网里满是银闪闪的鲫鱼,还有几条一尺多长的鲤鱼,它们在网里蹦跳着,溅起的水花落在大家的脸上,凉丝丝的。
“太多了!太多了!”小石头激动得跳了起来,“比以前最多的时候还多!”
大家齐心协力,把渔网拉上船。船舱里很快就堆满了鱼,阳光照在鱼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陈阿爹数了数,足足有两百多斤,抵得上他们以前半个月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