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两人说着话,远处的工匠们已经开始收工。夕阳下,土房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囤货棚的木架也立了起来,像一双张开的手臂,等着迎接往来的商队。阿禾望着那轮廓,忽然觉得,这驻点不只是一堆土和木头,它是商道上的一个家,是赶路人心里的一个念想——只要看到它的影子,就知道,快到歇脚的地方了。
一个月后,驻点如期建成。
土房是两排整齐的夯土墙,屋顶铺着茅草,屋檐下挂着两盏油灯,夜里点亮时,能照得商道旁一片亮。外间的歇脚处铺着干草,摆着几张木桌,墙角放着陶瓮,里面总是装满了山泉。里间的屋子收拾得干净,巡守队员和医工各住一间,医工的屋里还摆着药箱和草药,分门别类,整整齐齐。
囤货棚子比预想的还要大,木架上铺着厚厚的油纸,再盖一层稻草,棚子下面用石头铺了地面,防潮又干净。灶台在土房旁边,砌得方方正正,旁边堆着晒干的柴火,随时能生火做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启用那天,巴图勒的商队成了第一个歇脚的客人。他们刚走到商道中段,就看到了驻点的影子——土房的茅草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屋檐下的油灯虽然没点着,却像一双眼睛,远远地望着他们。
“是驻点!”阿依木最先喊出声,骆驼似乎也察觉到了,步子快了些。
到了驻点门口,秦斩和阿禾已经在等着了。秦斩笑着迎上来:“巴图勒首领,看看这驻点,还满意吗?”
巴图勒走进土房,摸了摸夯土墙,结实;又去囤货棚看了看,干燥;最后走到灶台旁,闻着锅里飘出的粟米粥香,忍不住点头:“满意!太满意了!比我在西域见过的驿站还好!”
阿禾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递给巴图勒:“快尝尝,刚煮好的,里面放了些豆子,暖和。”
巴图勒接过粥,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舒服得叹了口气。他回头看了眼伙计们,阿依木正抱着陶瓮喝水,其他伙计在囤货棚里卸香料,脸上都是笑。“以前赶夜路,总觉得这商道没个尽头,现在有了驻点,心里就踏实了。”他对秦斩说,“以后我们商队,再也不用怕赶夜路了。”
秦斩点头:“这驻点不只是给你们西域商队用的,所有往来的赶路人,都能在这儿歇脚。医工每五天来一次,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能看。”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是一队楚地的粮商,赶着马车往西域去。看到驻点,粮商首领勒住马,惊喜地喊道:“这是新修的驻点?可算有个歇脚的地方了!”
秦斩笑着招手:“快进来歇会儿,喝碗热粥再走。”
粮商们欢天喜地地进了驻点,马车停在囤货棚旁边。阿禾忙着给他们递水,巴图勒则跟粮商首领聊起了路况。土房里,楚地的粮商和西域的商队坐在一起,喝着热粥,说着各自的生意,笑声混着粥香,飘出了土房,飘在了商道上。
从那天起,驻点就成了商道上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商队来歇脚,西域的商队带着香料、丝绸,楚地的商队带着粟米、布匹,还有赶路人,或是求学的学子,或是探亲的百姓,都能在这里喝口热水,歇口气。
阿禾成了驻点的“常客”。她每天都会来,给商队送热水,讲楚地的路况——哪里的路最近修过,哪里的山泉最甜,哪里的市集最热闹,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西域商队的人都认识她,每次见到她,都会笑着喊:“阿禾姑娘,今天又来给我们送好消息啦?”
有一回,一支西域商队迷了路,走到天黑还没见着驻点。阿禾听说后,提着油灯就往商道上走,凭着记忆找过去,终于在一处沟边找到了商队。商队首领握着她的手,感激地说:“阿禾姑娘,你比路标还管用,跟着你走,准没错!”
这话很快传开了,后来所有往来的商队,都知道楚地商道上有个阿禾姑娘,知道她是驻点的“活路标”。阿禾听了,只是笑,然后更用心地记路况,连哪段路在雨天会滑,哪段路在夜里能看到星星,都记得明明白白。
商队们还发现,驻点的囤货棚特别好用。有回巴图勒的商队带了太多香料,没卖完,若是以前,只能再运回西域,既费力气又费钱。现在,他把没卖完的香料存在囤货棚里,跟阿禾说了一声,下次来再接着卖。“这样省了不少事,也省了不少成本。”巴图勒跟其他商队首领说,“你们也可以把没卖完的货存在这儿,秦斩大人让人看着呢,丢不了。”
其他商队也跟着学,囤货棚里渐渐堆满了货物——西域的香料、丝绸,楚地的粟米、麻布,还有些新奇的玩意儿,比如西域的葡萄干,楚地的陶碗。驻点的巡守队员每天都会清点货物,记在册子上,清清楚楚,从没出过差错。
有天夜里,下起了暴雨。阿禾担心驻点的货物,披着蓑衣就往驻点跑。到了那里,却看到秦斩已经在囤货棚里了,正和巡守队员一起检查油纸有没有漏雨。“雨太大,怕棚子漏了,把货物淋湿。”秦斩说,手里还拿着块油纸,正往漏雨的地方补。
阿禾也加入进来,帮着递油纸。暴雨打在棚子上,噼啪作响,可棚子里的货物却干干爽爽。秦斩看着那些货物,笑着说:“这些都是商队的心血,可不能淋湿了。”
阿禾点头,望着外面的雨幕。驻点的油灯亮着,灯光透过雨丝,在商道上晕开一片暖黄。她忽然觉得,这灯光就像一颗心,一颗装着往来赶路人的心,不管外面风雨多大,只要这灯亮着,赶路人就有地方可去,就有念想可依。
日子一天天过去,驻点的名气越来越大。往来的商队越来越多,每月接待的商队超过了二十支。以前商队赶夜路,总要滞留两三天才能到楚地,现在有了驻点,歇脚方便,滞留时间缩短了四成,效率高了不少。
有天,咸阳派来的官吏路过驻点,看到里面热闹的景象,又听秦斩说了驻点的运营情况,连连称赞:“这个‘商道服务驻点’模式好!既方便了商队,又促进了贸易,应该在全国的驰道旁推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吏回去后,就把驻点的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没过多久,朝廷就下了诏令,把“商道服务驻点”模式纳入大秦驰道配套建设规划,要求各地都照着楚地的样子,在驰道旁修建驻点。
消息传到楚地时,巴图勒的商队正好在驻点歇脚。他拿着秦斩递来的诏令,虽然有些字不认识,却听明白了意思,忍不住笑道:“没想到楚地的驻点,还能被朝廷看中!以后走其他驰道,也能有歇脚的地方了!”
阿禾也很高兴,她望着驻点屋檐下的油灯,说:“以后不管走多远,只要看到这样的驻点,就知道是大秦的地方,就知道能歇脚了。”
秦斩点头,目光落在商道上。远处,一支新的西域商队正往驻点赶来,驼铃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驻点的油灯已经点亮,暖黄的光洒在商道上,像一条温柔的带子,指引着赶路人的方向。
巴图勒顺着秦斩的目光望去,忽然说:“秦斩大人,你看这驻点的灯火,多像西域草原上的篝火啊——不管是谁,看到篝火,就知道有伙伴,就知道不孤单。”
秦斩笑了:“你说得对。这灯火,就是商道上最暖的指引。”
夜色渐深,驻点的灯火依旧亮着。土房里,商队的人在聊着天,灶台上还温着粥,囤货棚里的货物安安静静地待着。风从商道上吹过,带着西域的香料气息和楚地的粟米香气,混在一起,成了最特别的味道。
阿禾坐在土房门口,望着远处的灯火,手里攥着一颗葡萄籽——是巴图勒上次送给她的,她说要种在驻点旁。现在,葡萄籽已经发了芽,嫩绿的芽尖顶着土,像个小小的希望。她想着,等明年春天,这芽就能长成藤,夏天就能结出葡萄,到时候,往来的商队就能在葡萄藤下歇脚,吃着甜甜的葡萄,说着各自的故事。
驻点的灯火,在夜里亮着,亮得安稳,亮得温暖。它不只是一个歇脚的地方,它是大秦商道上的一个符号,是连接西域和楚地的一根纽带,是所有赶路人心里的一个念想——只要看到那片暖黄的光,就知道,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