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窥视无穷》最新章节。
澳洲附近海水温度上升,造成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白色,大堡礁有一部分已经死亡
人类是感情细腻的高级动物,看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或是听到令人震惊的社会新闻,我们会觉得触目惊心,可是我们大多数时候看起来非常麻木,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为和其带来的后果联系起来,这些后果并不是切实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看不见,感受不到。我们看不到因为每天开车而引起的能源消耗;看不到由于过度消耗能源而引起的气候异常;也看不到为我们创造财富的各种资源正在耗尽,总以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更看不到由于自己今天的不行动不作为,可能真的导致明天的灭亡……
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一直自诩是是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拯救地球,彰显英雄主义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其实地球根本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美国脱口秀大师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曾在一次关于环保的演讲中提到,地球已经45亿岁了,而我们从事工业开发才仅仅200多年,我们竟然自大地以为我们对地球是个威胁?地震、火山爆发、板块漂移、太阳黑子……地球经历的可比我们多很多,我们觉得凭借几个易拉罐、塑料袋就能让地球完蛋?其实要完蛋的是我们,我们完蛋后可能连蛋壳都剩不下。
2010年,柴静就哥本哈根会议上关于碳排放的协议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对话,柴静最后问道,如果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不接受,一直拖下去,地球的环境会不会变得更糟糕?丁院士说,作为一名地质学家,他曾研究过几亿年以来地球上的环境气候演化,他很乐观,因为地球上比现在温度高、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多的是,但是地球就是这样演化过来的,地球好好的,毁灭的只是物种,所以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而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我们当然希望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没有人想要生活在雾霾之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愿景,而是一套富有可行性的行动纲领。
2018年年初,91岁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向全人类的公敌“塑料”宣战,“在所有皇室地盘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白金汉宫也已着手制定新的废品计划,推出了包括厨师只能使用陶瓷盘子、玻璃杯、可回收纸杯,所有皇室系列外带食品必须用可降解包装,所有向皇室申请认证的产品必须是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等一系列举措。
女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受到了同为91岁的“世界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拍摄的纪录片《蓝色星球2》的影响,在录制该纪录片时,大卫说:“无论我们去到的海洋多么偏,摄影师总能看到塑料”,“单是英国,每年要使用77亿个塑料瓶,每一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被倒进海里。”
“世界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手举海洋垃圾
很多非政府组织也会提倡要求公众改变生活方式,但是又不去提出全面的、富有带动性的替代方法,只是主张一些彼此孤立的行动,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这些行动看上去根本无法与问题的广度相提并论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些行动毫无用处。没人愿意做徒劳的努力。
如果现在跟你说,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有一些新鲜的故事,既能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而且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你愿不愿意加入?
他是法国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导演,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就是席里尔·迪翁。
她是法国当红的女星、导演、编剧,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是梅拉尼·罗兰。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逐渐恶化的环境之中,想探寻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关于食物、能源、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他们和自己的团队身体力行地访问过法国及世界各地10个国家,与各个领域50多位顶尖的科学家、意见领袖、决策者对谈,当然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穿草鞋的农民、小城市的中年妇女、小学老师、共享型住宅区里的建筑师、给村民修厕所的村长等等,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个新的人类故事,一种新的社会或者人类生活的哲学。这是一场关于意识、理念、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人类的明天》这本书,你会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人类正在创造新的故事。
这都是因为单一经济与工业结构倒塌所造成,因此有一群人决定通过“都市农业”让底特律重生。他们的目标是“建造拥有真正食物主权的城市”,让市民能自己栽种健康蔬果并享用,摆脱靠垃圾食品度日的噩梦。
没有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否可能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赚大钱呢?
有的,在离巴黎228公里的珀西口信封公司做到了!
20年前当爱马略刚接手珀西口时,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员工丧志背德。爱马略改采平坦化组织管理,让每个员工在诚信原则下拥有最大自由。他改变原物料购买策略,只选购有良心的造纸商,每砍1棵树就会再种4棵树。公司还特别花一年时间研发了无毒墨水,由水与自然色素合成。2011年珀西口曾发生一场大火,员工们全都留在现场努力帮助消防员。在灾后重建新厂房之余,他们还搭建果园与蜂巢,并在防火水槽里种满植被……
所谓的“循环经济”正是从废料中回收再利用,使有限的能源生生不息。这是21世纪能源耗尽后的唯一希望。珀西口公司在死灰复燃的15年间留下了100%的员工,充满创造力与社会责任心的精神使每位员工都热爱工作和生活。
你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是为孩子尽量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包办一切吗?还是像英剧《黑镜》中的那位母亲一样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无菌”环境下?
其实芬兰的教育制度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系统的重心是学生,而不是知识。”
科尔科加尔文小学位于赫尔辛基郊区的贫民区,但校舍建筑却不将就,校长卡里表示:“建造漂亮的学校就是一种展示社会重视教育的好方法。”在这所小学里,孩子上课时可以不用正襟危坐,他们拥有绝对的空间自由和行动自由,却积极向上且尊重老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到了13岁成绩单上才会有数字,但零鸭蛋早已被废除。他们不只学习语文和数学,也学织毛衣、洗衣服、画油画、玩乐器、金工制作。
卡里说:“学校应该让学生为人生的下一阶段做出准备,而不仅仅是找到工作。”理想的教育还包括:包容、理解、了解每个人都很重要,让孩子们学会互爱互敬共同成长。
地球上有70亿人,每个人做出一点改变,将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