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窥视无穷》最新章节。
所以十二金人无论是它的自身价值还是对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都称得上是价值无法估算的镇国重器,秦始皇作品,就算是泥土烧制的兵马俑,在今天都属于不折不扣稀世珍宝,遑论其他。
价值重大,意义非凡,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它们究竟在哪?
第三、追查“十二金人”下落之谜
金人这种庞然巨物,又在历朝历代统治者眼中关系到天下气运,因此历史上有关其流向的记载非常详尽,所以导致要追查金人下落,遇到的问题不是记载太少,而是记载太多了,不知哪份史料说的才是真相。
根据史料,金人下落目前大概有三种去向。
第一种:黄河落水说
前文讲到,秦灭之后,汉承大统,刘邦将金人搬到长安,历经两汉400年风雨,中途除了王莽派人去刮了点铭文外,一直安然无恙。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招揽吕布、袭杀丁原,由此掌握了东汉朝廷。
由于其带的西凉骑兵缺钱,史载董卓便将12尊金人中的9尊熔掉了铸成钱币,以充作军费。
《水经注.卷四河水》: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后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
接着郦道元又在《水经注》中继续讲到,三国时的魏明帝曹叡想把剩下的3尊金人从长安搬到魏国首都洛阳。但由于金人太过沉重,曹魏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只移动到了灞河边,然后就彻底放弃了,于是金人便留在灞河旁边的黄土台塬上。
这个安置金人的台塬在西安极其有名,其名流传千年,也从未变过,唤作“铜人原”。
曹魏灭亡后便到了东晋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派人把这3尊铜人从“铜人原”搬到他的定都之地河北邺城,以证明他石虎是“天命所归”。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后赵就被前秦苻坚灭亡,金人便又落到苻坚手里,苻坚的前秦朝廷定都长安,因此他又想把金人从邺城搬回长安。
苻坚也是个爽快人,说干就干,只是苻坚也遇到了和魏明帝一样的问题——金人重逾千钧!所以苻坚只能将3尊分开运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传国玉玺也在苻坚手中,可见他本人对金人和玉玺这两样“天命之物”确实看得极重。
前2尊的运输一路顺利,都平安到了长安,但第3尊运到半道时,出问题了。
此时前秦爆发内乱,苻坚兵败身死,他手上传国玉玺被人夺去,运到半道的这尊金人也就没人管了,当地官民知道此为始皇帝遗物,怕被乱兵所毁,就把金人推倒在当地的黄河里。
《水经注》对此事记载:
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
而之前已经搬到长安的2尊,也被毁掉铸成了钱币。
所以按这种说法,十二金人目前当还残存一尊,就躺在黄河里,静等世人发掘,让它重见天日。
而这段记载里最为关键的一点,即运到半道上的这尊金人究竟是被推到哪个黄河河段里?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君有段时间特别感兴趣,特意去查阅了不少史料模拟当年的运输过程,最后大致复原出两条运输线路。
金人运输两条古路线复原图(作者绘)
如上图所示,第一条路线(红色箭头所示)为邺城到洛阳,然后利用水力浮水而上,到达风陵古渡后过河,最后到达西安。
古代运输重物极为不易,似金人这种数十吨巨物光民伕队伍恐怕就得数百人,然后还需动用军队押送,而这条路线上名城大邑众多,可为运输队伍和押送军队提供必要后勤,而且还可充分利用黄河水力进行水上运输。
第二条路线(蓝色箭头所示)是直接从陆路到风陵渡,然后过河到西安。
这条路线优点是路程短,路上城邑也不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认为两条路线都会在风陵渡过河,有3个原因:
一是此处为黄河古渡口,规模足够,二是此处是西安离黄河最近的渡口,路程最近,三是这里是中原到关中必经之路,风陵渡旁边,正是潼关。
黄河风陵古渡
历史上运输队究竟走的哪条路线我们不得而知,但按这两条路线,却可勾勒出金人落水的大致范围——洛阳到风陵渡的黄河段。
以上为历史上金人下落的第一种记载,第二种记载则残酷得多。
第二种:金人全毁说
《三国志.董卓传》中记载董卓毁掉的不是9尊铜人,而是10尊!
椎破铜人十及锺鐻,以铸小钱。
这样加上后来苻坚运到长安的2尊也被铸成了铜钱,所以十二金人全部被毁,无一幸存。
那么究竟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说的准确,还是西晋时期陈寿《三国志》讲的明白呢?
这两人所处时代离东晋都比较近,应该说他们两人说的都有可信度,但客观上看,郦道元的说法更有说服力一些。
郦道元雕像
原因倒也简单,郦道元讲的细节更多,记载中人名地名一一列明,这表明他很可能是真正去研究追溯过金人下落一事的,而且郦道元《水经注》更多的是偏向地理科学著作性质,记录要客观的多,但陈寿的记录就轻飘飘一句话,显然郦道元的话更令人信服。
除以上两种看法外,现在还有第三种推测,有人根据秦始皇生平研究认为,十二金人哪都没去,它们就埋在秦始皇陵里。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认可的学者也不太多,毕竟张衡和班固都在长安城亲眼见过这12尊铜人,说它们埋在秦始皇陵里确实置信度不高。
十二金人下落之谜的追查脉络到此算是清晰,3种看法各有千秋,不过显然《水经注》中所言的残存一尊更令人信服。深切期望有一天能对洛阳至风陵渡段黄河进行一些探测,假如真有一尊铜人躺在黄河河底并被最终发掘出来,完全可称得上是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又一辉煌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