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带着二手空间去流浪》最新章节。
征购指标层层加码,最终落到农民头上时,几乎掏空了他们手中仅存的口粮。
即便如此,若征收上来的粮食能及时发放到饥民手中,也不至于饿殍千里。
可偏偏在这最艰苦的三年里,国家还向某个国家援助了十几万吨粮食。
有粮食吗?有。
但农民手里没有。
正如当时一线的领导人所言:“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正因如此,哪怕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夏天除了保证自己的口粮,偶尔接济身边实在撑不住的人,几乎从未从空间里大量往外拿粮食。
人祸所致的苦难,从来不是简单的“施舍”能拯救的。
不从根源上破除那套虚妄的机制,不唤醒被浮夸蒙蔽的人心,再多的粮食,也填不满制度性的黑洞。
她若这时候往外放粮,只会让底下的农民生活的更苦!
她能做的,唯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值得救的人,留一线生机。
虽然周遭的人大多面黄肌瘦,带着明显的营养不良痕迹,可终究是挨过来了,不是吗?
好不容易捱到62年,天气渐渐回归正常,风调雨顺的迹象让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经历过饥荒的农民们,对吃饱饭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生产积极性也跟着高涨起来。
只是,当时的政策仍在制约着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这一点,许多人都已隐隐察觉到了。
于是,一场悄然酝酿的农业改革开始在各地萌芽,虽未完全铺开,却已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
夏天作为大四的农业专业学生,也跟着导师和同学们一起,投身到了这场改革的探索中。
在一次地方农业大会上,她身边坐着几位来自近郊村庄的代表,他们攥着粗糙的发言稿,言辞恳切地主张“包产到户”。
把土地分到农户手中,让干多干少与自家口粮直接挂钩,以此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夏天看向他们的目光里带着几分同情。
她清楚,包产到户确实能在短期内点燃农民的热情,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
化肥稀缺、农药匮乏,水利设施简陋,良种推广更是无从谈起,单靠“分田”带来的干劲,粮食增产的幅度其实远不如后来全国性改革时的数据。
果不其然,这些村庄试点的“责任田”最终没能坚持下去。
不仅以失败告终,还被扣上了“带有修正主义色彩”的帽子,当时的几个村代表回去后,还挨了不少批评。
夏天倒也没指望凭一己之力掀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变革,或是提出能立竿见影改善民生的宏大提案。
在这个年代,再好的想法,再正确的政策若没有技术支撑,终究是空中楼阁。
唯有沉下心来搞研究,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培育出更耐旱耐涝的良种,摸索出更科学的种植方法,用实实在在的增产数据说话,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散会时,她用力攥了攥手里的实验数据记录本。
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方向没错,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