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章 陈桥雪夜龙袍现 汴梁城头王气新(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的雪,下得又急又密,将汴梁城妆点得一片琼瑶。皇城大庆殿的琉璃瓦上积了厚厚的雪,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檐角铁马被风吹得叮咚作响,竟似含着无尽愁绪。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坐在龙椅上,手里攥着半块冻硬的酥糖,懵懂地望着阶下群臣,全然不知御案上那封军报已如惊雷,即将劈开这万里江山。

御座旁的符太后素手轻颤,展开镇州节度使郭崇的军报时,只觉指尖冰凉。那上面墨迹未干,写着八个惊心动魄的大字:\"契丹合北汉兵,大举南下!\"(《宋史·太祖本纪》)殿中群臣顿时哗然,宰相范质脸色煞白,手中象牙笏板\"啪\"地一声掉在金砖上,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更添几分惶恐。

\"陛下,\"范质颤声奏道,\"军情如火,须即刻遣将御敌!\"他偷眼望向御座,见符太后蛾眉紧蹙,粉面失色,再看那年幼的天子正将酥糖塞进嘴里,不由得在心中长叹:柴氏天下,怕是要托付给那位手握重兵的归德军节度使了。此刻他若有所感,抬眼望向殿外风雪,仿佛看见二十里外陈桥驿的漫天烽火。

陈桥驿中,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正独立檐下,玄色斗篷上落满雪沫。他三十有三,方面大耳,双目如炬,腰间悬着一柄盘龙棍,虽是文臣装束,却自有一股迫人的英气。亲兵上前为他拂去肩头积雪,却见他凝望着漫天飞雪,喃喃自语:\"好大雪,倒似二十年前襄阳破庙那场。\"(《邵氏闻见录》)

赵匡胤思绪飘回二十年前。那时他年方十三,流落襄阳,在一座破庙中栖身,靠为香客算卦维生。一日来了位仙风道骨的老道,看了他的面相,忽然长叹道:\"少年郎,你眉间隐有王气,当以甲胄显贵,只是此刻龙潜于渊,尚未飞天。\"(《邵氏闻见录》)说罢飘然而去,留下他在破庙中怔忡良久。如今身为禁军殿前都点检,手握天下兵权,难道真应了老道的预言?

正思忖间,弟弟赵光义匆匆走来,身后跟着谋士赵普。二人身上皆带风雪,赵普手中还捧着一卷绢帛。\"兄长,\"赵光义低声道,\"苗先生在营外观星,有要事禀报。\"

赵匡胤点点头,随二人来到驿馆后的土坡。只见幕僚苗训身着八卦道袍,手持罗盘,在风雪中巍然不动。他见赵匡胤到来,稽首道:\"点检请看东南天际。\"赵匡胤顺着他手指望去,只见暮色苍茫中,竟有两轮红日并出,相互摩荡,南边那轮尤为明亮,北边那轮却渐渐黯淡。

\"此乃'一日克一日'之象,\"苗训声音低沉,带着说不出的神秘,\"天命所归,正在点检身上!\"(《涑水纪闻》)赵匡胤心中一震,想起襄阳老道的话,难道天道循环,真要应在自己身上?赵普在一旁轻声道:\"点检,三军将士皆有拥戴之心,只待您一声令下。\"

是夜三更,陈桥驿中突然人声鼎沸,火把的光芒将雪地照得如同白昼。赵匡胤在驿馆中\"醉卧\"榻上,耳听着帐外喧嚷,心中却一片清明。他知道,这场戏该上演了。

\"点检!点检!\"亲兵撞开帐门,满脸激动,\"三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惊醒\",只见帐外密密麻麻站满了将士,人人手中火把高举,映得他们脸上红光满面,神情亢奋。

\"诸位这是何意?\"赵匡胤故作惊讶,\"我受世宗厚恩,岂能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宋史·太祖本纪》)话音刚落,便有将领高声道:\"主上幼弱,我等出生入死,谁能知我等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再行北征!\"(《宋史·太祖本纪》)此言一出,群情激昂,\"愿奉太尉为天子\"的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

赵光义与赵普交换了一个眼色,赵普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既有此心,须得听点检将令!\"他展开手中绢帛,正是早已拟好的\"约法三章\":\"一不得惊犯太后、幼主,二不得侵凌公卿大臣,三不得劫掠府库百姓。违令者斩!\"(《东都事略》)赵匡胤接过绢帛,目光如电,扫视众将:\"诸位可愿遵令?\"

\"愿遵点检将令!\"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四野。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突然喊道:\"天子须有龙袍!\"话音未落,便有亲兵捧来一件明黄绸缎制成的袍子。那袍子显然是仓促赶制,针脚尚显粗糙,袖口处还隐约可见军旗的痕迹。赵匡胤看着那黄袍,想起周世宗柴荣对自己的恩遇,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点检勿疑!\"赵光义上前一步,低声道,\"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拒。\"赵匡胤长叹一声,任由将士将黄袍披在身上。刹那间,无数火把同时高举,将他的身影映照得无比高大,仿佛真有天命加身。

\"陛下万岁!万万岁!\"众将轰然下拜,山呼万岁之声直上九霄。赵匡胤望着眼前情景,想起襄阳破庙中老道的预言,想起周世宗临终前的托孤,心中百感交集。他定了定神,朗声道:\"既蒙诸位抬爱,我即为天子,当与诸位共保天下太平!\"(《宋史·太祖本纪》)

正月初四清晨,赵匡胤率军向汴梁城进发。行至封丘门,守将石守信、王审琦早已等候多时,见赵匡胤到来,立即大开城门。此二人皆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当年曾与他在郭威帐下歃血为盟,此刻自然是里应外合。

唯一试图抵抗的是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他听闻兵变,立即策马回家,欲召集家丁抵抗。不料途中遇赵匡胤部将王彦升。这王彦升有\"王剑儿\"之称,剑法狠辣,见韩通欲逃,催马赶上,大喝一声:\"逆贼休走!\"(《宋史·王彦升传》)韩通回身应战,却不是王彦升对手,数合之后,被一剑斩于马下

赵匡胤率军入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见此情景,悬着的心渐渐放下。他来到皇宫之外,范质、王溥等大臣早已在宫门前等候。范质上前,握住赵匡胤的手,眼中含泪:\"先帝托孤于太尉,如今竟有此变,我等罪该万死!\"(《涑水纪闻》)赵匡胤长叹道:\"我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以至于此,愧负天地!\"(《宋史·太祖本纪》)

正说话间,翰林学士陶谷突然出列,从袖中取出一卷诏书,朗声宣读:\"咨尔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宜登大位,以顺天人之望。\"(《宋史·太祖本纪》)原来这禅位诏书早已备好,陶谷果然是急智之人。

赵匡胤登基,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他来到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当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忽然想起襄阳破庙中老道的话,想起周世宗柴荣的英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龙椅看似尊贵,却不知承载了多少血雨腥风。

符太后带着恭帝柴宗训前来,柴宗训睁着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昔日的\"赵叔叔\"如今身着龙袍,坐在自己曾经坐过的龙椅上,好奇地问:\"赵叔叔,你也做皇帝了吗?\"(《避暑漫抄》)赵匡胤心中一酸,柔声道:\"是啊,以后我就是大宋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之后,赵匡胤来到殿外,只见雪已初晴,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将汴梁城染成一片金黄。他想起苗训所说的\"一日克一日\",看来天道循环,果然不爽。只是这大宋的江山,能否长治久安,却还是未知之数。

他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已不再是熟悉的盘龙棍,而是冰冷的玉带。他知道,从披上龙袍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那个闯荡江湖的少年,而是肩负天下苍生的帝王。前路漫漫,他唯有励精图治,方能不负这上天的眷顾,不负这万千百姓的期望。

汴梁城头,大宋的旗帜迎风飘扬,一个新的王朝就此诞生。而赵匡胤心中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望向陈桥驿的方向,仿佛又看见那个雪夜中披着黄袍的自己,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这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不摇!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