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医馆

第74章 能让陛下改制度的,你是头一个(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明开医馆》最新章节。

“吓着了?”马淳揽住她肩膀。

徐妙云摇头。“只是没想到陛下真会采纳。”

“老朱是明白人。”马淳望向京城方向,“乱世用重典,治世需通变。”

厨房飘来红油香气。

徐妙云轻笑:“锅底还有剩,中午再涮一顿?”

马淳亲了她额头一下。“听夫人的。”

远处官道上,千户回头望了眼小青村。

晨雾中,医馆的青瓦屋顶若隐若现。

他喃喃自语:“能让陛下改制度的,你是头一个。”

鞭子一甩,骏马加速奔向应天府。

……

奉天殿内乌纱攒动。

朱元璋走进大殿,扫过文武百官。

“今日议疫时路引章程。”他甩出一叠奏章,“浙江严州知县王守德,为保政绩封村锁户,致三十七人活活烂在祠堂里——这就是你们说的‘防扩散’?”

兵部尚书沈缙出班:“陛下,若放开路引,流民四窜更易传疫……”

“放屁!”朱元璋抓起茶盏又重重放下,“马淳怎么说来着?‘非常时期,活命比税收重要’!你们这群酸儒,脑子里装的都是自己的乌纱帽!”

满朝寂静。

吏部侍郎周祯硬着头皮道:“马淳不过一介村医,岂知国策……”

“村医?”朱元璋冷笑,“他治好的瘟疫患者比太医院十年接诊的都多!蒋瓛,把湖广密报念给他们听!”

锦衣卫指挥使跨前一步,声如金铁:“湖广慈利县丞私放疫民投亲,全县亡者仅八人;相邻石门县严守路引,死绝两村。”

文官队列里有人倒吸凉气。

“听见没?”朱元璋指节叩的御案咚咚响,“马淳还说了,疫民不是流寇!该防的是病,不是人!”

户部尚书郁新突然跪下:“臣请增派巡检司查验路引,凡发热者一律……”

“查验个球!”朱元璋流氓脾气犯了,“等你验完,人都凉透了!传旨:即日起,各州县设‘疾引’,持医官文书者,关津不得阻拦!”

工部给事中颤声道:“若有人伪造……”

“那就杀!”朱元璋的吼声震得大殿嗡嗡作响,“疾引用蓝印泥,三日一换式样,比你们那套黄册防伪强十倍!”

众臣面面相觑。

角落里突然传来细碎议论:“马淳马淳,陛下怎总提那乡野郎中……”

朱元璋耳尖一动,“刘侍郎,听说你小妾上月得了怪病,是请谁看的?”

那官员顿时面如土色。

“是…是马大夫开的方子……”

“现在知道叫马大夫了?”朱元璋哼了一声,“马淳还说了,疫时该在官道设检疫亭,你们工部明日就督办,迟一天,朕就让你去亭子里当差!”

早朝散时,烈日已烤得金砖发烫。

李文忠追着朱元璋到华盖殿:“舅舅,方才是不是太……”

“太什么?太痛快?”朱元璋灌了口凉茶,“保儿啊,你记住,治大国如涮火锅,该下猛料时别手软!”

他忽然眯眼望向殿外:“去,把今日朝议透给小青村。”

小青村医馆。

马淳正捣着药,忽见徐妙云拎着食盒匆匆进来。

“锦衣卫刚递的消息。”她指尖沾着茶水在石桌上画圈,“陛下用你的话堵了满朝文武。”

药杵顿在臼中。

“真改制度了?”

徐妙云点头,从食盒底层抽出张纸条:“郁新派了心腹去各府,明里办差,暗里阻挠。”

马淳扫过纸条,冷笑一声:“果然。”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