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的中国:与你共赴山河长卷

第6章 明孝陵·红墙的“梅与影”(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车窗外的中国:与你共赴山河长卷》最新章节。

【晨霜初融:红墙下的“白+红”密码(2024年2月5日·南京·8:00·气温3℃·晴)】

明孝陵的红墙在晨雾里洇开时,李佳的羊毛围巾蹭过石象路的青砖。她穿着藏青呢料马面裙,外搭米白色羽绒坎肩——为了抵御清晨的低温,特意在汉服里加了加绒打底,发间的青龙发簪换成了银质梅枝钗,花瓣上还凝着未化的霜珠。“明孝陵的红墙是‘柿蒂红’,”她指着攻略本上的色卡,页面边缘贴着《明史》节选,“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取‘赤墙护陵’之意,颜料里掺了朱砂和桐油。”

许可背着相机包跟上来,镜头早已换上24-70mm广角——专为拍摄红墙与人物的空间关系备的,遮光罩上缠着她新织的毛线套,浅灰底色上绣着细碎的梅花。石象路的神道旁,早开的梅花正落瓣,粉白的花瓣飘在红墙上,又落在石兽的脊背——獬豸的角、骆驼的峰,都沾了点春日的甜。“快看!”李佳忽然蹲下身,指尖接住一片飘落的梅瓣,“花瓣落在红墙上,像不像你拍星轨时说的‘点缀构图’?”

他立刻举起相机,广角镜头里,她的指尖托着粉梅,背景是斑驳的红墙——墙面上的砖缝里长着青苔,阳光斜斜切过,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石象路的青石板上。“光圈f/8,快门1/200s,”他轻声念着参数,忽然看见梅瓣上的霜珠在阳光下反光,“打开镜头偏振镜,能消除红墙的漫反射。”她盯着相机屏里的自己——指尖的白、梅花的粉、红墙的赤,三色撞得热烈,却又在晨雾里融成温柔的画。

【神道寻踪:石兽与残梅的“时光被子”(9:30·气温5℃·微风)】

跟着讲解员的旗子时,李佳的攻略本始终摊在掌心。“明孝陵的神道呈北斗七星布局,”讲解员指着前方的石象,“石兽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排序,象征‘威、善、征、祥、灵、顺’。”她忽然看见石象的耳朵上落着片残梅,粉白的瓣尖沾着石粉,像给古老的石兽戴了朵耳饰。“许可,拍那个!”她拽了拽他的袖口,“石象驮着梅花,像被时光盖了床花被子。”

他换上70-200mm长焦,镜头对准石象的脊背——果然,三两片粉梅落在“寿桃形”的象鞍上,风一吹,便顺着石纹滚进砖缝。“用高速快门定格落瓣,”他调整拨盘,“1/500s,光圈f/4,ISO200…你看,花瓣的飘落轨迹能拍清楚。”忽然听见她轻笑一声,转头看见她正对着石獬豸做鬼脸——藏青马面裙的裙门扫过獬豸的前爪,发间的梅枝钗正巧与獬豸的独角形成斜线构图。

“知道吗?”讲解员路过时笑着补充,“这些石兽都是600多年前的原物,每道裂纹里都藏着朝代的雨。”李佳摸了摸石象的鼻子,粗糙的石质蹭过指尖,忽然想起攻略本里的记载:“明孝陵神道是南京现存最长的古代神道,冬季残梅与石兽相映,拍摄时间选在9:00-10:30(侧光最佳),人物可互动石兽(轻触/倚靠),忌攀爬。”她掏出手机照亮页面,在“拍摄贴士”栏画下简笔:石象+落梅+仰拍视角,突出“时光厚重感”。

【御碑台前:梅香与星斗的“古今对话”(11:00·气温7℃·晴)】

朱元璋的御碑在红墙下矗立时,李佳的围巾被风吹起一角。碑额“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手书的,碑身刻着的文字已有些漫漶,唯有碑座的赑屃纹还清晰——头部的卷毛间,竟嵌着几星残梅。“你说,”她仰头望着碑顶,梅枝钗的银瓣在阳光下闪了闪,“古人刻碑时,会不会想过,几百年后会有梅花落在上面?”

许可支起三脚架,换上移轴镜头——专为矫正红墙的透视变形备的,镜头盖绳上的驼铃轻轻响着。“用移轴拍御碑的垂直度,”他调整云台,“你站到碑的右下方,让梅枝从左上方入镜。”她依言走位,藏青裙摆扫过碑前的方砖,忽然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梅花——这次不是粉梅,而是白梅,花瓣落在红墙上,像滴未干的墨。

“讲解员说明孝陵按北斗布局,”她忽然指着天空,正午的阳光明亮,却仍能看见几颗淡星,“现在的星星,是不是还在给朱元璋‘导航’?就像咱们用GPS,古人用星斗认路。”他笑着按下快门,移轴镜头里,红墙的垂直线条笔挺,御碑的“治隆唐宋”四字清晰,她的指尖托着白梅,身后的天空里,淡星与阳光竟同时入镜——像极了她攻略本里写的“古今同框”。

攻略本的新页上,她画下简笔:穿汉服的女生仰望着红墙御碑,指尖停着片白梅,旁边蹲着调相机的男生,石象路的石兽在远处排成列——角落写着:“2024.2.5 明孝陵·红墙梅影

- 气候:3-7℃,汉服内搭加绒打底,围巾选米白/浅灰(衬红墙)

- 摄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 广角拍红墙全景(人物占1/3构图)

2. 长焦抓拍石兽落梅(高速快门定格花瓣)

3. 移轴镜矫正御碑透视,加入天空星点(正午可用ND滤镜压光)

- 人文:讲解员提到的“北斗神道”典故,可作视频旁白素材

PS:许先生用移轴镜时总皱眉头——但皱眉头的样子,和石獬豸的“严肃脸”有点像。”

【午间小憩:梅花糕与相机里的“意外构图”(12:30·气温8℃·暖阳)】

从明孝陵西门出来时,李佳的鼻尖冻得发红。许可瞥见路边的梅花糕摊,立刻拽住她:“攻略本里说,老门东那家太远,西门外的这家是本地人常去的,紫薯馅的最抢手。”铁锅里的梅花糕冒着热气,顶部的元宵被烤得微焦,插着的小旗写着“现做现卖”,老板舀浆的动作极快,紫米、葡萄干、核桃碎依次填入梅花形的模具。

“给我拍张接梅花糕的!”她踮脚接过老板递来的纸托,紫薯馅的热气模糊了眼镜,指尖捏着小旗晃了晃,“要把‘梅花’模具拍进去哦。”许可笑着举起相机,这次用了手机——方便抓拍动态。屏幕里,她的睫毛上还沾着晨雾,嘴角微微上扬,梅花糕的紫米馅从裂缝里冒出来,背景是明孝陵的红墙一角,正巧有片粉梅落在她的坎肩上。

“你看,”他把手机递过去,“坎肩上的梅花和糕上的梅花,成了‘双梅同框’。”她盯着照片笑出声——坎肩的米白色底上,暗纹绣着的小梅花,竟与手中的梅花糕、身后的红墙落梅,组成了三重“梅元素”。忽然想起攻略本里的“美食摄影”笔记:“地方小吃需结合地域符号(如明孝陵红墙、石兽),色彩上用‘红墙+白梅+紫糕’撞色,突出‘视觉记忆点’。”

房车停在停车场时,李佳摸着发间的梅枝钗笑了——钗头的银瓣上,还沾着片细小的梅香。许可收拾相机时,发现存储卡里多了段视频:她站在红墙下,指尖接住梅瓣,对着镜头轻声说:“朱元璋的神道走了六百年,梅花也落了六百年,现在我们带着相机来,算是替星星,给时光盖了个‘影的戳’吧?”

暮色漫进明孝陵时,石象路的石兽们披着残梅,像守着岁月的老人。房车的车灯亮起,车窗上的“龙抬头”剪纸映着红墙的影子,仿佛青龙正从红墙里游出来,衔住天边的星子——就像李佳在攻略本末页写的:“下一站:洛阳·龙门石窟——去看卢舍那大佛的‘星眸’,会不会也映着千年后的月光。”

车轮碾过停车场的碎石,许可忽然想起上午拍的那张“红墙梅影”——她指尖的白、红墙的赤、梅花的粉,还有石兽身上的青灰,层层叠叠,像幅被时光晕染的画。而他知道,比起镜头里的风景,更让他心动的,是她在红墙下转头时,发间梅枝钗晃出的、带着梅香的笑——那是比任何历史典故都更鲜活的、属于他们的“古今相遇”。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九幽刑典
九幽刑典
我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普通职员,因为我凭家里关系到了这家公司工作,因为我不懂这些高科技,被同事欺负。突然有一天,我有了创越异世界的能力,只要我能受的了异世界的酷刑,我就能在本世界听懂同事的话
我是个小坏蛋
旧金山往事
旧金山往事
关于旧金山往事:人生如烟花。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PS:《大牧场主》、《生在唐人街》、《华尔街传奇》、《重返洛杉矶》、《我真不想努力了》之后又一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群号:618863420
陶良辰
四合院:从工程师开始一路狂飙
四合院:从工程师开始一路狂飙
林胜利穿越到六零年代。本以为只是情满四合院的世界,不曾想后院居然住着近乎完美的郑娟,左手院子里住着梁拉娣,右边院子里住着爱好收藏老物件的九门提督关老爷子,胡同口还是徐慧珍的小酒馆...他是红星轧钢厂的工程师,备受领导的器重。他还是易中海的外甥,易中海夫妇对他视为己出。就这身份,说是钢厂和四合院的太子爷都不为过。禽满四合院?他表示不关他的事,他只想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秦
临海听雨
奶爸:山村带娃日常
奶爸:山村带娃日常
关于奶爸:山村带娃日常:五年前,他是狼风一号人物。五年后,他得知自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毫不犹豫带走女儿,回到巍巍大山,种田生活。只为给女儿不一样的田园生活,悠然自得。……
月神奇迹
重生1998:内卷之王
重生1998:内卷之王
王新,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金牌讲师,一朝重生回到1998年。这一次,他挽救了父亲,没有再发生意外事故;这一次,他凭借学霸笔记,从学渣化身为学神;这一次,他称霸省级、全国乃至世界数学竞赛;这一次,他搞餐饮起家,股市捞金,在煤炭与化工行业大展身手,投身互联网与游戏产业……雪王赵洪生,圆圈网络周宏毅,红高粱烩面乔胜,氟多多化工李大江,电子竞技SKY李晓天,商都垄断之父宋留银……这些曾经在王新重生前豫南省
天天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