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第141章 商业项目招标书的陶艺装置提案(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最新章节。

赵环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停顿了0.3秒,光标悬在“公共艺术装置方案”的标题栏上。办公室的落地窗外,初夏的阳光正以34度角斜切过CBD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光斑恰好落在他摊开的招标书上——那是城东文化艺术中心的扩建项目,甲方要求在中庭设计一件既能呼应建筑肌理,又能传递“自然与人文共生”理念的装置作品。

他的钢笔在草稿纸边缘敲出规律的轻响,像是在为某个尚未成型的想法打节拍。建筑图纸上的中庭结构清晰得近乎冷酷:直径18米的圆形挑高空间,6根钢结构立柱呈六边形分布,玻璃穹顶的承重极限精确到每平方米230公斤。理性告诉他,这里需要一件形态稳定、材质耐久、符合消防规范的作品,但脑海深处却反复浮现另一幅画面——郭静工作室里,那些沾着指纹的陶坯在轮盘上旋转时,表面泛起的、如同呼吸般的微妙弧度。

手机在桌面震动了两下,是助理发来的公共艺术家推荐名单。赵环快速滑动屏幕,目光在“金属锻造”“数字投影”“石材雕刻”等关键词间掠过,直到看见某个名字旁括号里的“陶艺”二字,指尖忽然悬住了。

三天前在郭静的工作室,他曾见过她新作的一组“星轨陶片”。那些巴掌大的粗陶片上,她用指尖捏出深浅不一的凹痕,再以草木灰釉施彩,烧制后形成的裂纹像极了夜空中被拉长的星芒。当时郭静正蹲在窑边记录温度曲线,侧脸被火光映得发红:“你看这裂纹,永远猜不到它会往哪个方向走,就像泥土有自己的主意。”

赵环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玻璃上倒映出他衬衫口袋里露出的半截铅笔——那支笔的笔杆上,还留着上次在咖啡馆被郭静的咖啡杯蹭到的浅褐色渍痕。他想起她当时说“偶然的痕迹才最诚实”,忽然觉得,或许甲方要的“共生”,从来不是建筑对艺术的规训,而是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倾听。

拨通郭静电话时,他特意看了眼时间:下午四点十七分。这个时段她通常刚结束一轮烧制,应该在整理陶坯。听筒里传来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她正用布擦拭手上的陶土,然后是她带着笑意的声音:“赵建筑师?你的设计图背面又写了什么诗?”

“这次不是诗。”赵环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公共艺术空间介入策略》,“有个项目想和你聊聊,关于陶艺装置。”

他听见那边的动作停了,几秒后,郭静的声音沉了些:“我从没做过商业项目。”

“我知道。”赵环翻开书,指尖划过某页关于“手工温度与工业空间对话”的论述,“但甲方要的不是标准化产品。他们想要一件‘会呼吸’的作品,而你的陶片,会呼吸。”

工作室的门被推开时,赵环正在用3D软件模拟中庭的光影变化。郭静抱着一个半人高的纸箱站在门口,额前的碎发沾着点灰蓝色的陶釉粉末,像落了层星尘。“带了些样品。”她把箱子放在会议桌上,打开时,阳光恰好涌进来,照亮了箱子里层层叠叠的陶片——有的带着螺旋状的拉坯痕迹,有的表面布满细密的冰裂纹,还有一块被刻意捏出不规则缺口,边缘泛着窑火炙烤后的暖黄。

“这些是试验品。”郭静拿起那块带缺口的陶片,指尖摩挲着边缘,“上次烧窑时故意降温快了些,釉面崩裂的纹路,像极了初春湖面解冻的样子。”

赵环的目光落在陶片缺口处:“这个弧度,和中庭西侧的立柱切线角度几乎一致。”他转身在键盘上敲击几下,投影幕布上立刻出现建筑剖面图,“你看,从三层看台往下看,立柱形成的视觉线条,恰好能接住这个缺口的延伸感。”

郭静凑近屏幕,手指在虚空里沿着立柱线条画了道弧线:“如果把陶片串联起来,沿着这些线条向上爬升呢?像藤蔓,但更硬朗些,毕竟是钢结构的空间。”她忽然拿起桌上的马克笔,在打印出的剖面图边缘画了几笔——粗粝的线条从地面盘旋而上,在穹顶处散开,像一束被风吹散的星芒。

赵环看着那些线条,忽然想起他们第一次在咖啡馆看到的“星子坠入春水”。他抽出一支绘图笔,在她画的线条旁补充了几个节点:“这里需要金属支架固定,陶片的重量不能超过每米1.2公斤。”他标出几个精确到毫米的尺寸,“而且玻璃穹顶的透光率是78%,釉色太深会影响自然光引入。”

“釉色可以调。”郭静从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翻开的页面上贴着几十种釉料样本,“用草木灰混合长石,烧出来是半透明的米白色,阳光透过来时,会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像……”

“像星子落在地上。”赵环接过她的笔记本,指尖触到样本纸边缘的毛边,那是她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他忽然意识到,他们的对话正在形成某种奇妙的共振——他说的是承重与透光率,她回应的是光斑与意象,却总能精准地踩在同一个频率上。

傍晚整理招标书初稿时,赵环把郭静画的草图扫描进电脑,与建筑图纸叠放在一起。法务部提供的条款清晰罗列着“材料质保期不低于20年”“抗风压等级达到C4”,而他在空白处写下:“建议采用分段烧制工艺,每块陶片预留2毫米伸缩缝——适应温度变化,也保留手工的呼吸感。”

手机屏幕亮起,是郭静发来的照片:工作室的墙面上,她用粉笔写满了公式,既有陶艺的“釉料配比=石英35%+长石25%+黏土20%”,也有他提过的“支撑点间距≤1.5米”。照片下方附了条消息:“原来你的理性和我的感性,都要算清楚才行。”

赵环盯着那条消息笑了。窗外的天色暗下来,CBD的灯光次第亮起,像被打翻的星子落进人间。他在招标书的“艺术理念”部分敲下最后一段话:“装置以‘星轨与地脉’为主题,采用手工陶艺与工业金属结合的方式。陶片的自然裂纹呼应建筑的几何线条,如同感性的呼吸撞进理性的框架——恰如所有值得被记住的相遇,都在规则与偶然的缝隙里,长出自己的形状。”

保存文档时,他特意将文件名改成了“星芒入怀——中庭装置提案V1.0”。发送给甲方前,他犹豫了几秒,终究还是点开郭静的对话框,敲了一行字:“明天上午十点,去现场测量?带你的陶土样本,和我的激光测距仪。”

回复来得很快,只有一个笑脸表情,后面跟着三个标点:“。。。”像三颗落在屏幕上的星子,轻轻漾开了圈看不见的涟漪。

招标书的电子文档发出时,办公室的时钟指向晚上九点十七分。赵环合上电脑,指尖还残留着绘图笔的油墨味,混合着下午郭静带来的陶土气息——那是泥土被阳光晒透后的味道,带着点潮湿的、属于春天的韧性。他忽然明白,所谓“商业项目”,原来也可以是两个灵魂借由钢筋水泥与窑火陶土,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对话。

而这场对话的草稿,才刚刚写下第一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当阮时苒被养父一家逼着下乡,正打算趁机要回家产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行弹幕。原来她是一本书钟的炮灰女配,而他们口中的男主,就是她的未婚夫,而女主就是她养父的亲生女儿。要我下乡?先给我准备三千块钱。抢我空间?假玉佩随便拿走。想抢男主?不值钱的玩意儿送你了。下乡火车上,阮时苒看见宋斯年,心头微颤。“顾孟舟到底有什么好,竟然值得你追到乡下?你知不知道他背后都怎么……“宋斯年,你是不是嫉妒了?宋斯年:“
在逃木头人
佟贵妃只想修仙
佟贵妃只想修仙
她,佟佳舜英,孝懿皇后的亲妹妹、二十三岁的大龄剩女!在家族安排下入宫,给康老麻子做小妾,颜控的舜英表示:争宠是不可能争宠的,她只想做吉祥物妃子,专心修仙!
尤妮丝
不做女明星,我卖盒饭抢疯了
不做女明星,我卖盒饭抢疯了
苏映雪解约了,从聚光灯下的潜力小花,变成了为拯救患癌奶奶、扛起生活重担的“退圈打工人。刚离开剧组解约合同,她就接到医院病危通知。为了奶奶的救命钱,她从剧组食堂的盒饭师傅做起,凭着一手好厨艺,转身又在医院食堂开起了酱香饼档口。从此,剧组片场的收工时刻、医院家属楼的深夜食堂、KTV下午的小吃搭档、殡仪馆的深夜时间、写字楼的午休时段……都有她打工卖美食的身影。金黄酥脆的酱香饼、Q弹入味的福鼎肉片、软糯
等等安梨
我死后第五年,病娇小叔仍在挖坟
我死后第五年,病娇小叔仍在挖坟
【女主渣男双重生+男二上位+先婚后爱+渣男火葬场+双洁】【失语病娇三公子vs毒舌有仇必报元气小刺玫】月黑风高杀人夜。容昕被夫君分尸了,丢到乱葬岗。魂魄游荡,看到被逐出侯府的哑巴三公子付静言,正在帮自己收尸,用针线慢慢缝合,安葬在一处幽静的地方。容昕十五及笄嫁给侯府的二公子大理寺少卿玉面罗煞付子正。付子正为了对大嫂表忠心,三年没有碰她,容昕最终难逃一死,落得这样的下场。日复一日。五年后,魂魄看到付
花花世界喵
穿成黑料女星后,我靠种地逆袭了
穿成黑料女星后,我靠种地逆袭了
仙界大灵植师温灵素被天雷劈死后,重生为星际时代臭名昭着的十八线女星。原主是顶流影帝司墨的疯狂私生饭,因追车事故害他受伤,自己当场死亡,被全网怒骂
昙妙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