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婉儿的声名不胫而走,她烧制的瓷器被称作“盲女瓷”,价比黄金,一器难求。然而婉儿从不居功,每当有人夸赞,她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窑火的耳朵,是窑火自己告诉我该怎么做的。”
时光荏苒,婉儿年过二十,出落得亭亭玉立。来说媒的人踏破门槛,可婉儿一概回绝。
“爹爹,我这样便很好。”婉儿总这么说,“我有窑火作伴,不觉得孤单。”
林永昌知道女儿心思细腻,不再强求,只更加怜爱她。
那年朝廷派下御瓷任务,要烧制一套九龙杯,限期一年。这对林家窑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了,光宗耀祖;败了,性命难保。
林永昌全力以赴,选最精的泥,调最细的釉,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婉儿更是日夜守在窑场,寸步不离。
烧制到第八个月,已连续失败了五次。不是龙纹不清晰,就是杯体有瑕疵。林永昌急得嘴上起泡,寝食难安。
第六次开窑前夜,婉儿坐在窑前,忽然对父亲说:“爹爹,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九条金龙在火中游动,它们对我说,要想留它们在人世,需以心听火,以魂守窑。”
林永昌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婉儿摇头:“我也不全明白。只是觉得,这次烧窑,让我一个人来吧。”
林永昌犹豫再三,终究答应了。当晚,婉儿洗净双手,披发赤足,在窑前焚香祭拜。子夜时分,她让人点火,自己则盘坐窑前,如同老僧入定。
三天三夜,她不饮不食,只是偶尔开口指点火候。工人们见她面色苍白,劝她休息,她却摇头:“窑火正与我说话,不能中断。”
第四日清晨,婉儿突然站起,疾步走向窑口。李大山急忙拦住:“小姐,不可再近前,热气灼人!”
“让开!”婉儿语气急促,“我听见有杯壁出现微裂,必须立刻调整火势!”
她不顾劝阻,径直走到窑壁前,将耳朵贴近炙热的窑壁。众人只见她眉头紧锁,半晌,忽然喊道:“快!东南角减柴,西北角加炭!快!”
窑工们手忙脚乱地调整火势。婉儿却因离窑太近,一头栽倒在地。
“婉儿!”林永昌冲上前抱起女儿,只见她满面通红,额头烫得吓人。
“爹爹,”婉儿虚弱地睁开眼,“好了...现在火候均匀了...九龙杯...保住了...”说罢便昏死过去。
七日后开窑,九只九龙杯完美无瑕,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龙鳞清晰可见。最奇的是,对着阳光细看,杯壁内似有金龙游动,活灵活现。
朝廷特使见后大喜,即刻奏报朝廷,皇帝龙颜大悦当即封林家窑场为“御窑”,林永昌为“窑务管事”。
然而婉儿自此一病不起。高烧退后,她的身体日渐虚弱,再也不能到窑场听火了。
“爹爹,带我再去一次窑场吧。”一日,婉儿轻声请求。
林永昌含泪答应,抱着女儿来到她最爱的窑前。婉儿伸手轻抚窑壁,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爹爹不必伤心。我这一生,眼睛虽看不见,心却比谁都明亮。窑火把我当知心人,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我,这是我的福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记得小时候,您告诉我瓷器如玉。我看不见玉的颜色,但窑火告诉我,玉是温暖的,是坚韧的,是千年磨砺而成的精华。我烧的瓷器,不过是把窑火告诉我的,变成了瓷器的魂魄。”
三个月后,婉儿安详离世。出殡那日,石湾镇所有窑场同时熄火一日,以示哀悼。送葬的队伍排了十里,许多受过婉儿恩惠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行。
婉儿去世后,林家窑场再也烧不出从前那样的“盲女瓷”。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工艺,烧出的瓷器虽然仍是上品,却少了那种温润如玉的光泽和落地不碎的坚韧。
林永昌晚年将窑场交给徒弟管理,自己则专心整理婉儿的烧窑心得,编成《听火诀》一书。书中开篇便是婉儿常说的那句话:
“窑火有灵,会说话,会唱歌,会哭泣。我只是窑火的耳朵,替它聆听,也为它传达。”
如今,石湾镇的窑场虽已不再,但“盲女瓷”的传说依旧流传。老人们常说,月明之夜,走近废弃的林家窑场,依稀能听到窑火的歌声,那是一个盲女与窑火千年的对话。
而那套传奇的九龙杯,至今仍珍藏于宫中,历经数次地震战火,完好无损,仿佛真的有龙魂守护。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每只杯底有一道极细微的纹路,状如人耳,据说是盲女林婉儿当年以耳贴窑,救杯于裂时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