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人群更加沉默了。这个数字,是厂里的绝密,但很多老师傅心里,都有一本账。
“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的孩子,还有多少人,愿意接你们的班,进厂当工人?”
这最后一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是啊,他们闹着要保住铁饭碗,可这个饭碗,早就锈迹斑斑,连自己的孩子都嫌弃了。
看着沉默的人群,江彻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我知道你们在怕什么。你们怕下岗,怕没了收入,怕老了没人养。你们的恐惧,我理解。”
“但是,同志们,睁开眼睛看看吧!你们的工厂,已经病了,病入膏肓!它不是被我这个外人搞垮的,它是在你们自己手里,在日复一日的亏损、浪费和不思进取中,慢慢烂掉的!”
“耿厂长和徐主席,让你们来这里闹事,说是在保卫工厂。他们是在保卫你们的饭碗吗?不!”江彻的声音,陡然提高,他伸手,直指远处的耿德生,“他们保卫的,是他们自己的乌纱帽!是他们能够继续在这个烂摊子上,作威作福的权力!”
“他们告诉你们,守着工厂,就有未来。可你们的未来在哪里?是在生锈的机器旁边,耗尽你们的青春,然后拿着微薄的退休金,看着工厂在你们身后,轰然倒下吗?!”
这番话,如同剥皮剔骨,将血淋淋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人群中,开始有人低下头,有人眼中露出了痛苦和挣扎。
耿德生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没想到,江彻三言两语,就将他精心煽动起来的“阶级仇恨”,扭转成了对工厂未来的拷问。
“大家不要听他胡说!他是在妖言惑众!”徐胖胖在台上急得满头大汗。
江彻没有理他,他转身,对着宾馆门口招了招手。
李厂长和赵海,护着那三个神情紧张的老师傅,走了出来。
江彻从赵海手中,拿过那卷图纸,高高举起。
“这是什么,我想王总工,刘总工,你们比我清楚!”他看着人群中的几位老技术员,大声说道,“这是你们的同事,张林、李国栋、孙建军三位师傅,花了五年心血,设计出来的,全世界最先进的液压系统!”
“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自己的万吨锻压机!有了它,我们的产品,就能卖到美国,卖到德国,卖出比现在高十倍的价钱!”
“但是,这么好的东西,五年前,就被你们的领导,当成废纸,锁进了柜子里!因为他们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他们觉得,创新,有风险!”
江彻将图纸,交到为首的张林师傅手中。
“今天,我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我将投资一个亿,成立一个新的车间,就由这三位师傅挂帅,把这台机器,给我造出来!”
“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人,工资,翻三倍!项目成功后,每人再奖励一套房子!”
轰!
人群彻底炸了。
一个亿!工资翻三倍!奖励一套房子!
这些词,对于这些月薪几十块的工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们的目光,瞬间从江彻身上,转移到了那三个又惊又喜,拿着图纸手足无措的老师傅身上。那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嫉妒,和一丝丝的……希望。
“当然,一个新车间,容不下所有人。”江彻话锋一转,现实而冷静,“工厂必须改革,落后的产能必须淘汰,多余的人员必须精简。这是刮骨疗毒,会很痛。”
“但是,我向大家保证!”他拿出了一份文件,那是何卫国给他的授权书,“我保证,每一个离开的工人,都能拿到一笔,足够你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补偿金!我保证,会把你们培训成技术最好的纺织工、电子工,送到南方最赚钱的工厂里去!”
“我保证,在辽城,每减少一个旧的岗位,我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待遇更好的岗位!”
他看着所有人,声音,铿锵如铁。
“我的保证,就写在这张纸上,有京城盖的红章!我的背后,是整个江氏集团!我拿我的全部身家,来做这个担保!”
“现在,你们可以去问问你们的耿厂长,他能给你们什么保证?是保证下个月能准时发工资,还是保证你们的工厂,明年不会破产?”
致命一击。
人群彻底安静了。
工人们的眼神,变了。他们看着台上那个声嘶力竭的徐胖子,看着远处脸色惨白的耿德生,再看看面前这个眼神坚定的年轻人。
他们不是傻子。谁是画大饼,谁是动真格,谁在利用他们,谁在给他们出路,在这一刻,已经泾渭分明。
一个站在人群前排的年轻工人,忽然扔掉了手里的标语,大声喊道:“江总!我不想守着这破厂子了!我跟你去南方!”
“我也去!”
“江总,那个新车间,还招人吗?我是八级焊工!”
人群的阵线,瞬间瓦解。之前被煽动起来的愤怒,迅速转化成了对未来的渴望和焦虑。工人们扔掉标语,开始向江彻这边涌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补偿和招工的细节。
台上的徐胖子,被晾在了那里,像一个滑稽的小丑。
远处的耿德生,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两腿一软,几乎瘫倒在地。
他知道,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
平江县税务局。
稽查科的办公室里,沈知微正看着一份从省局转发下来的内部通报。
通报的内容,正是关于辽城重机厂的“群体性事件”。通报的措辞很谨慎,只说是“部分职工因对改革方案不理解,发生了聚集”,但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事态的严重。
当她看到“江氏集团顾问江彻”这个名字时,心脏不由得揪紧了。
同事们也在小声议论。
“这江彻,胆子也太大了,跑到东北去搞改革,那地方的人,可不好惹。”
“是啊,听说几千人围着他住的宾馆,差点就动手了。这要是出了事,他这辈子都完了。”
听着这些话,沈知微只觉得手心冰冷。她能想象得到,江彻孤身一人,在那个天寒地冻的陌生城市,面对着怎样的压力和凶险。
那不是商业谈判,那是真刀真枪的博弈,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
她忽然有一种冲动,想给他打个电话。但拿起话筒,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劝他回来?以他的性格,绝无可能。跟他说注意安全?这种话,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最终,她还是放下了电话。
她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为他祈祷。
就在这时,办公室主任拿着一张《南江日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快看!今天的头版头条!”
沈知微接过报纸,只见头版最显眼的位置,用红色的大号字体,印着一个标题:
《“南江经验”闪耀辽城,江氏集团力挽狂澜破冰国企改革僵局!》
报纸上,详细地报道了江彻是如何用智慧和魄力,化解危机,赢得工人信任,并配上了一张巨大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