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1章 七台河市《新兴区》(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工业底蕴与烟火气息交织的城区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西部,完达山余脉与倭肯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坐落着七台河市的工业发源地——新兴区。作为七台河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之一,新兴区见证了这座煤城从荒野村落向工业重镇的蜕变,如今仍以厚重的工业底蕴、质朴的生活气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兴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8个街道,各辖区功能互补,既保留着工业时代的历史痕迹,也孕育着转型发展的新活力。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街道)简介

新兴区行政区划紧凑,下辖的1个镇为红旗镇,8个街道分别是兴华街道、新城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北山街道、河南街道、缸窑沟街道、越秀街道,每个辖区都有鲜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特色。

(一)红旗镇

红旗镇是新兴区唯一的镇,位于新兴区西北部,北接桦南县,西连勃利县,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是新兴区面积最大的辖区。该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同时兼具部分工业配套功能,境内地势平缓,倭肯河支流穿境而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主要农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水稻,是七台河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镇内还分布着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将本地粮食转化为米面、豆制品等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红旗镇下辖12个行政村,村民多以农耕为主,保留着东北农村质朴的生活习俗,春季播种、秋季收割时,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忙碌的身影,冬季农闲则有剪纸、编织等手工活动,充满乡土气息。此外,镇内有少量煤炭资源,配套有小型煤矿辅助设施,形成“农工结合”的发展格局。

(二)兴华街道

兴华街道位于新兴区核心区域,是新兴区商业与居民生活的集中地,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街道内交通便利,主干道正阳街、兴华街贯穿东西,沿街分布着超市、餐馆、药店等便民设施,是居民日常购物、消费的主要场所。辖区内老旧小区较多,多为早期煤矿工人家属楼,建筑风格带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城区特色,楼道间的宣传栏、社区广场的健身器材,勾勒出居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兴华街道还配套有新兴区第一小学、七台河市第二中学等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居民教育、医疗需求,生活便利性较高。

(三)新城街道

新城街道位于新兴区东部,紧邻桃山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新兴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与兴华街道的老旧城区不同,新城街道新建住宅项目较多,高楼小区逐渐增多,居住环境相对现代化,吸引了部分年轻居民入住。街道内设有新兴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社保、民政、市场监管等政务窗口,方便居民办理各类手续;同时配套有城市公园——新城公园,园内有草坪、步道、健身器材,是居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随着城市西扩,新城街道逐渐成为新兴区行政与宜居功能的重要承载地。

(四)新立街道

新立街道位于新兴区西部,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紧邻七台河经济开发区,是新兴区工业配套生活的核心区域。街道内居民多为开发区企业职工及家属,居住小区以职工宿舍、保障性住房为主,生活成本较低。辖区内设有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居民对接开发区企业岗位;同时有小型商业街,涵盖餐馆、超市、五金店等,满足职工日常需求。新立街道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紧密联动,形成“工作在园区、生活在街道”的就近配套模式。

(五)新建街道

新建街道位于新兴区中部,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是新兴区工业历史痕迹最浓厚的区域之一。境内保留着七台河早期煤矿的部分设施,如老矿井遗址、矿工俱乐部旧址等,部分老旧厂房已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或小型展览馆。街道内居民以退休煤矿工人及其家属为主,社区氛围和睦,邻里间多为老同事、老熟人,经常组织怀旧主题活动,如“老矿工故事会”“工业记忆摄影展”等,传承煤矿文化。新建街道还设有老年活动中心,提供棋牌、书法、戏曲等娱乐项目,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六)北山街道

北山街道位于新兴区北部,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新兴区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街道内山地面积占比大,植被覆盖率高,有少量天然次生林,空气清新,适合居住。辖区内住宅多依山而建,以低层楼房和平房为主,居住密度较低,环境安静。北山街道配套有北山小学、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同时设有山地步道,方便居民登山锻炼,春季可采山野菜,秋季可赏红叶,兼具生活与休闲功能。

(七)河南街道

河南街道位于新兴区南部,倭肯河南岸,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因地处河岸南侧而得名。街道内地势平坦,有少量农田,同时分布着多家小型加工企业,以煤炭洗选、机械维修为主,产业规模不大但贴近民生。辖区内居民多为农民与企业职工,生活节奏较慢,沿街有较多农资商店、农机维修铺,服务周边农业生产。河南街道靠近倭肯河湿地边缘,部分居民会在河畔垂钓、散步,享受自然景观带来的惬意。

(八)缸窑沟街道

缸窑沟街道位于新兴区西南部,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因历史上曾有陶瓷窑厂而得名。该街道是新兴区煤炭资源开采的重要区域之一,境内有多家煤矿企业及配套的运输、仓储设施,工业氛围浓厚。街道内居民多为煤矿工人,居住小区以煤矿家属院为主,配套有矿工子弟学校、煤矿医院分院等设施,服务矿工及家属生活。缸窑沟街道保留着部分陶瓷窑遗址,虽已废弃,但仍是当地历史的重要见证,部分老人仍能讲述当年陶瓷生产的故事。

(九)越秀街道

越秀街道位于新兴区东南部,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新兴区与茄子河区衔接的过渡区域。街道内既有工业设施,也有农业用地,同时分布着多个物流仓储站点,因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成为新兴区物资运输的重要节点。辖区内居民构成复杂,有工人、农民、物流从业者等,配套设施以中小型超市、餐馆、汽修店为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越秀街道近年来逐渐发展物流相关产业,部分闲置厂房改造为物流仓库,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新兴区的历史与七台河市的煤炭开发紧密相连,从无人问津的荒野,到矿工聚集的工业城区,再到如今探索转型的城区,每一段历程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从荒野到工业城区的蜕变

清末民初时期,新兴区所在区域属于吉林省依兰府管辖,当时这里人烟稀少,仅有少量满族、朝鲜族先民在此渔猎、农耕,散落着几个小型村落,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片土地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新兴”之名尚未出现。

真正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国家开展东北煤炭资源大规模勘探,在七台河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优质焦煤,这种煤炭是钢铁工业的关键原料,在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下,开发价值极高。1959年,七台河煤矿筹备处成立,首批煤矿工人从辽宁、吉林、山东等地陆续迁入,在如今的新兴区境内开启了煤炭开采工作,最初的采矿点集中在缸窑沟、新建街道附近,随着矿工数量增加,围绕采矿点逐渐形成了临时聚居区,搭建起简易的住房、食堂、医务室,工业城区的雏形开始显现。

1965年,七台河特区成立,新兴区成为特区的核心开发区域,“新兴”之名也由此而来,寓意“新兴的工业区域”。此后,国家加大对七台河煤矿的投入,新建了多个矿井,配套建设了矿工家属楼、学校、医院、俱乐部等设施,新兴区逐渐从临时聚居区发展为功能完善的工业城区。1970年,七台河特区改为县级七台河市,新兴区成为市辖区之一;1983年,七台河市升格为省辖市,新兴区的行政区划与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成为七台河市工业生产、职工生活的重要承载地。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兴区煤炭产业达到鼎盛,境内矿井数量最多时超过20座,煤炭年产量占七台河市总产量的40%以上,为国家能源供应与钢铁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的推进,新兴区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端煤炭开采,发展煤炭深加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对废弃矿井、煤矸石山进行治理,推动城区从“单一工业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

(二)文化脉络:以煤矿文化为核心的多元融合

新兴区的文化脉络以“煤矿工业文化”为核心,同时融入了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质朴、务实、团结的文化特质。

1. 煤矿工业文化:这是新兴区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渗透在城区的建筑、生活习惯、精神传承中。早期煤矿开采条件艰苦,矿工们在井下数十米深处,依靠镐、锹等简单工具作业,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劳动热情,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成为新兴区文化的核心内核。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凝聚团队力量,矿工们创作了“矿工号子”,下井前、作业中齐声呼喊,节奏铿锵有力,既协调动作,也鼓舞士气,如今“矿工号子”已成为新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庆活动中仍会表演。

城区内的工业建筑是煤矿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建街道的“老矿工俱乐部”建于1962年,是早期矿工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曾举办过电影放映、戏曲演出、矿工表彰大会等活动,建筑外观保留着苏式风格,内部舞台、座椅仍维持原貌,如今已改为“煤矿文化陈列馆”,展示矿工使用过的矿灯、安全帽、采煤工具等;缸窑沟街道的“老矿井遗址”,井口虽已封闭,但井架、矿车轨道仍保存完好,旁边立有简介牌,讲述该矿井的开采历史,成为居民追忆工业时代的打卡点。此外,新兴区每年都会举办“煤矿文化节”,通过矿工技能比赛、工业摄影展、煤矿题材文艺演出等活动,传承煤矿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城区的工业历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 农耕文化:主要集中在红旗镇及河南街道的农村区域,依托倭肯河沿岸的农业生产活动形成。当地农民在长期耕作中,形成了与农事相关的习俗:春季播种前,会举行简单的“开犁仪式”,农户带着种子、农具到田间,祭拜土地神,祈求当年丰收;夏季除草时节,邻里之间会互相帮忙,形成“互助农耕”的传统,傍晚收工后,主人家会准备简单的饭菜招待帮工,增进邻里感情;秋季丰收后,会举办“晒秋活动”,将玉米、大豆、辣椒等农作物晾晒在屋顶、庭院,金黄的玉米串、鲜红的辣椒串,构成独特的乡村景观。此外,农民还擅长制作农家美食,如用大豆制作豆腐、豆皮,用玉米制作窝头、年糕,这些食物既保留了食材的原味,也承载着农耕生活的质朴。

3. 少数民族文化:新兴区有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红旗镇的部分村落,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习惯。朝鲜族村民擅长种植水稻,其种植技术对当地水稻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饮食上,喜欢制作冷面、辣白菜、打糕,每逢节日,会邀请汉族邻居共同制作,分享美食,促进民族交流;节庆方面,春节会举行“岁首节”,家人团聚,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回赠祝福;文体活动上,擅长跳“农乐舞”,男子敲鼓,女子甩动长绸,动作欢快,每年朝鲜族传统节日,村里都会组织“农乐舞”表演,吸引周边居民观看。满族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服饰、手工艺上,部分满族老人会制作满族传统刺绣,图案多为花鸟、山水,工艺精湛,虽未形成规模,但仍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人物:推动城区发展的平凡英雄

新兴区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古代名人足迹,却涌现出一批在工业生产、文化传承、社区服务中作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真实反映了新兴区的发展轨迹,成为城区精神的具象化代表。

(一)煤矿工业的“老黄牛”——李建国

李建国出生于1938年,1959年从山东济宁来到七台河,成为新兴区缸窑沟煤矿的一名矿工,从此扎根在采矿一线。早期井下作业条件恶劣,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人力挖掘、搬运煤炭,李建国总是主动承担最繁重的任务,别人每天挖煤3吨,他却能挖到5吨,而且坚持每天提前1小时下井,检查作业面安全,下班后还会帮助新矿工熟悉操作流程。1966年,缸窑沟煤矿某工作面发生透水险情,李建国不顾个人安危,带领班组人员用沙袋封堵水流,连续奋战12小时,成功排除险情,保护了矿井设备与同事安全,因此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

退休后,李建国没有离开新兴区,而是主动担任社区“煤矿文化讲解员”,每周到“老矿工俱乐部”为游客、学生讲述煤矿开采历史与矿工故事,还将自己使用过的矿灯、镐头捐赠给陈列馆。他常说:“新兴区是靠煤炭起家的,不能忘了老一辈矿工的辛苦,要把这种不怕苦的精神传下去。”他的事迹被收录进《七台河煤矿工人志》,成为新兴区煤矿工人的精神象征。

(二)民间剪纸艺人——王丽华

王丽华是红旗镇人,出生于1955年,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擅长以煤矿生活、农耕场景为题材创作剪纸作品。她的剪纸作品风格质朴,线条流畅,如《矿工下井》《田间劳作》《朝鲜族农乐舞》等,生动展现了新兴区的生活场景与文化特色。早期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王丽华经常义务为村民剪窗花、喜字,每逢春节、婚礼,村民都会上门请她帮忙,她从不推辞,还免费教授村里的妇女、孩子学习剪纸。

2010年,王丽华的剪纸作品《煤矿工人全家福》在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展中获奖,让新兴区的民间剪纸得到更多关注。此后,她在红旗镇文化站开设“剪纸培训班”,每周授课2次,培养了50多名剪纸爱好者,其中不少是青少年。她还将剪纸与煤矿文化结合,创作了《煤矿开采历程》系列作品,共12幅,从勘探、建井到采煤、运输,完整展现了新兴区煤炭工业的发展,该系列作品被新兴区文化馆收藏,成为展示城区文化的重要载体。王丽华说:“剪纸是老手艺,要让它跟上时代,把咱们新兴区的故事剪进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里。”

(三)社区服务的“热心人”——张桂兰

张桂兰是新建街道居民,出生于1962年,退休前是新兴区某煤矿医院的护士,退休后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担任“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她每天都会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讲解健康知识,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定期帮他们代购药品、代缴水电费。2020年疫情期间,张桂兰连续2个月坚守在社区卡点,负责体温检测、人员登记工作,同时为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从未抱怨。

除了医疗服务,张桂兰还牵头成立“社区邻里互助小组”,组织有能力的居民帮助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如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困难家庭孩子辅导作业。在她的带动下,新建街道有80多名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社区氛围更加和睦。张桂兰常说:“大家住在一个社区,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她多次被评为“七台河市优秀社区志愿者”,成为新兴区社区服务的典范。

四、必游景点:工业记忆与自然休闲的交织

新兴区虽不是传统旅游热门区域,但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景点,涵盖工业遗址、文化场馆、自然景观,适合游客深入了解城区的历史与生活。

(一)煤矿文化陈列馆(老矿工俱乐部)

煤矿文化陈列馆位于新建街道,前身是1962年建成的“老矿工俱乐部”,2015年改造为陈列馆,总面积800平方米,是新兴区展示煤矿文化的核心场所。陈列馆保留了原俱乐部的建筑外观,苏式风格的屋顶、红色砖墙,充满年代感;内部分为“煤矿勘探”“井下作业”“矿工生活”“产业转型”四个展区,通过实物、图片、模型、模拟场景等方式,展现新兴区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煤矿勘探”展区展示了上世纪50年代的勘探工具,如地质锤、罗盘、勘探地图等,讲述了七台河煤炭资源被发现的过程;“井下作业”展区是陈列馆的亮点,复原了早期井下作业场景,游客可穿上矿工服、戴上矿灯,走进模拟巷道,看到矿工使用过的镐、锹、矿车,感受井下工作环境,还能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矿工作业视频;“矿工生活”展区展示了矿工的生活用品,如搪瓷缸、劳保服、家属楼模型等,反映了早期矿工的生活状况;“产业转型”展区则介绍了新兴区近年来在煤炭深加工、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城区转型发展的方向。

陈列馆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免费对公众参观,馆内还配有专职讲解员,定期为游客讲述煤矿历史与矿工故事。每逢节假日,陈列馆会组织“小小讲解员”活动,邀请当地学生参与讲解,让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工业历史,传承煤矿精神。这里不仅是游客了解新兴区的重要窗口,也是本地居民追忆过往、凝聚情感的场所,常有退休矿工带着家人前来,指着展品讲述当年的工作经历。

(二)缸窑沟老矿井遗址

缸窑沟老矿井遗址位于缸窑沟街道,是新兴区现存最早的煤矿遗址之一,始建于1959年,曾是七台河煤矿早期重要的生产矿井,2008年因资源枯竭关闭,如今已成为工业历史纪念地。遗址核心区域保留了完整的井架、矿车轨道、绞车房等设施,井架高约20米,虽历经数十年风雨,钢结构仍保持完好,锈迹斑斑的表面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旁边的矿车轨道延伸至远处,几节老式矿车停放在轨道上,车身印着“七煤集团”的字样,还原了当年煤炭运输的场景。

遗址旁设有简易的展示牌,用文字和老照片介绍了矿井的建设历程、开采规模、历史贡献,以及矿工们的工作场景。每到周末,会有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老旧的井架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展现城市发展变迁的独特背景。对于新兴区居民而言,这里不仅是一处遗址,更是城区工业起源的见证,不少在该矿井工作过的矿工,会定期来此散步,回忆当年采矿的日子。

(三)新城公园

新城公园位于新城街道,是新兴区规模较大的城市休闲公园,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12年建成开放,如今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健身、娱乐的主要场所。公园整体依地势修建,分为休闲广场、健身区、绿化区三个部分,布局简洁实用,充满生活气息。

休闲广场位于公园中心,地面铺设平整的地砖,周围种植着柳树、杨树,夏季绿树成荫,每天清晨和傍晚,会有居民在此跳广场舞、打太极,孩子们则在广场上追逐嬉戏;健身区分布在广场周边,配备了漫步机、单杠、扭腰器等健身器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使用,常有老年人在此锻炼,互相交流养生经验;绿化区种植了丁香、榆叶梅、连翘等花卉灌木,春季花开时,公园内满是花香,吸引不少居民前来赏花、拍照。

公园内还设有一条环形步道,长约1.5公里,路面铺设塑胶,适合散步、慢跑,步道旁设有休息长椅,方便居民随时休息。此外,公园定期举办小型活动,如春季的“赏花节”、夏季的“露天电影放映”、秋季的“广场舞比赛”,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充满热闹的烟火气息。

(四)红旗镇农耕文化体验园

红旗镇农耕文化体验园位于红旗镇政府附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依托当地农业资源打造的休闲体验场所,旨在展示农耕文化,让游客感受农村生活。体验园分为农田体验区、农具展示区、农家美食区三个部分,适合家庭游客、亲子群体前来游玩。

农田体验区划分出小块农田,种植着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游客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参与播种、除草、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感受农耕的乐趣,尤其适合城市里的孩子,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农具展示区陈列着犁、耙、锄头、镰刀等传统农具,以及上世纪的拖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旁边配有文字说明,介绍各种农具的用途与发展历程,游客可近距离观察,甚至亲手触摸,感受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农家美食区设有简易的餐饮设施,提供玉米粥、贴饼子、农家炖菜等传统美食,食材多来自体验园的农田,新鲜可口,游客可在体验农事之后,品尝地道的农家味道。

体验园全年开放,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体验项目:春季可播种、挖野菜,夏季可除草、摘蔬菜,秋季可收割、打粮食,冬季则有制作粘豆包、腌制酸菜等活动,让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感受农耕生活的特色。

五、古刹、寺庙与历史遗址

新兴区历史上并无大规模的古刹、寺庙,现存的宗教活动场所多为近现代修建,规模较小,以满足当地居民宗教信仰需求为主;历史遗址则以工业遗址和少量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为主,见证了城区不同时期的发展。

(一)宗教活动场所

1. 净土寺:净土寺位于北山街道北部的山坡上,建于2005年,是新兴区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规模不大但环境清幽。寺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传统中式风格,屋顶覆盖灰色瓦片,屋檐下悬挂着风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脆声响。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佛像雕刻精美,殿内摆放着香炉,常有信徒前来上香祈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美漫之奥斯本巨型企业
美漫之奥斯本巨型企业
穿越成小绿魔哈利奥斯本,这次,他不做绿魔了!超级英雄?外星人?全都在奥斯本企业的指挥棒下起舞吧!(一个在MCU世界观下的群星寰宇巨企打外星人的故事)
0.2097
邪王溺宠俏王妃
邪王溺宠俏王妃
一朝穿越,她沦为了嚣张跋扈、恶名在外的杨国侯府嫡小姐!比这更糟糕的是她还失了清白!庶妹伪善,未婚夫花心!她深吸一口气,没关系,撕之、踹之即可!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主动找上门、说被她强要了的男人是怎么一回事!她表示当初自己只是用他救急,并不想对他负责啊!性子如狐狸一般腹黑狡诈的邪王主动将自己送上,笑得宠溺,“既然你不想对我负责,也罢,一报还一报,那让我强回来便是!
生香
在斗罗大陆当富二代的日子
在斗罗大陆当富二代的日子
关于在斗罗大陆当富二代的日子:【入V公告:在各位小可爱的关心和支持下,本文将于2025年8月19日入V,当天有大肥章掉落,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我,啾咪!重要提示:从35章开始就是倒V收费章节啦,请勿重复购买哦!】6岁之前,明岁觉得在认识的人当中,自己一家最正常,即便她是穿的,爸妈疑似穿的;6岁之后,对不起,我不正常,我爸妈最不正常!你要问荣姐战斗的时候看到什么会安心,她一定会说,看到拿着生命权杖的明
春江尽月明
空降虫族:我是预言家!
空降虫族:我是预言家!
盲眼预言家*忠诚帝国上将塞西尔在荒星捡到了个盲眼的小亚雌,小亚雌肤白貌美,骁勇善战,身份来历却成谜。但就当塞西尔全心全意信任他的时候,小亚雌居然从军舰上跑了?!再次见面,亚雌已经成了帝国所有势力争相抢夺的香饽饽?还变成了,雄子?!*塞西尔是诺兰见过最有意思的雌虫。勇敢,聪明,漂亮,却……愚忠。他不明白帝国那些娇惯自大的雄虫有什么好值得他的塞西尔跪下来讨好的。当然,他也不会让塞西尔这么做就是了。有
黑化肥会发会发白
妖君大人,夫人让您过去认错
妖君大人,夫人让您过去认错
白堇月觉得,她这个活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吸血鬼,是最诡异的存在了,直到她意外穿越到幻天大陆,一个有仙有妖的异世,她才发现,吸血鬼也不是无敌的,一心想要回到现代的她,却意外跟一个蛇妖绑在一起...一个她打也打不过,无可奈何的蛇妖,直到最后被他拐去了妖族...某妖:“夫人让你来道歉的吗?小妖瑟瑟发抖:“君上,夫人她...让您滚过去道歉。某妖大怒:“岂有此理。于是那天,他们的妖王大人,跪在了门外弱小的
倦鸟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