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逊克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接嘉荫县,南邻伊春市,西连黑河市爱辉区,行政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下辖3镇6乡,总人口约10万人,是一座以农业为基础、边疆贸易为补充,融合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与冰雪生态资源的北疆边陲县。
一、行政区划及乡镇简介
1. 边疆镇:作为逊克县人民政府驻地,北临黑龙江,西接干岔子乡,东连车陆乡。核心产业以优质麦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境内半拉山植被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黑龙江沿岸滩涂是观江景、赏异国风光的好去处。镇内交通便捷,黑嘉公路穿境而过,是连接县城与周边乡镇的交通枢纽。
2. 逊河镇:位于县境中部、逊别拉河中游北岸,曾是原逊河县治所。农业以玉米、大豆规模化种植为核心,同时依托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等红色遗址发展红色旅游。镇内有县级公路连通边疆镇与克林镇,农产品运输及游客出行便利。
3. 克林镇: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南接伊春市。镇内山野资源富集,猴腿菜、老山芹等山野菜及榛子、蘑菇等山货产量大,同时因库尔滨河常年不冻的特性,孕育了大平台雾凇风景区这一核心旅游资源。乡级公路串联各村屯,冬季雾凇季有旅游专线对接县城。
4. 车陆乡:东靠嘉荫县,北临黑龙江,地势北低南高,由沿江平原与南部丘陵构成。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水产养殖,黑龙江野生鱼捕捞及稻田养殖是特色;境内车陆湾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研究区域古代文明的重要节点。乡域内有乡道连接边疆镇,沿江路段可通行小型旅游车辆。
5. 干岔子乡:西接黑河市爱辉区,北临黑龙江,拥有大面积沿江冲积平原。以优质水稻、大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高产区之一;境内干岔子岛为黑龙江冲积岛,生态环境原始,是观鸟及江滩休闲的小众地点。黑嘉公路途经乡域北部,对外交通顺畅。
6. 松树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跨逊别拉河南北两岸,属半山区地貌。农业与林业并重,除粮食种植外,人工培育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规模较大;境内李英格利纪念碑记录了近代垦荒历史,乡级公路连通宝山乡与边疆镇,药材及农产品运输便捷。
7. 宝山乡:地处东南部山区,库尔滨河穿境而过,因境内盛产玛瑙石、石灰石得名“宝山”。核心产业为玛瑙开采加工与林业,本地玛瑙工艺品远销省内外;乡域内山林覆盖广,山野菜及中草药材采集是村民增收补充,有乡道连接松树沟乡与新兴鄂伦春族乡。
8. 新鄂鄂伦春族乡:位于县境东部山区,是全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第一村,鄂伦春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近三成。产业以民俗旅游与林下经济为主,依托古伦木沓节吸引游客,同时发展野猪、狍子等特色养殖;境内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内有通村公路连接克林镇,民俗旅游专线可直达县城。
9. 新兴鄂伦春族乡:地处县境东北部,北临黑龙江,是鄂伦春族聚居乡镇之一。以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为核心,保留了完整的桦皮工艺、狩猎文化展示馆,游客可体验传统狩猎工具制作;乡域内沿江地带水草丰美,夏季可开展草原骑马、江畔露营等活动,乡道连通车陆乡与宝山乡,交通便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 古代至清代:逊克地域古代属肃慎、挹娄等少数民族活动范围,唐代归黑水都督府管辖,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为奴儿干都司所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今逊河镇设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正式开始行政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瑗珲兵备道在奇克(今边疆镇)设奇克特卡伦,强化边疆管控。
- 近现代时期:1913年,奇克划归瑗珲县第四区;1915年设奇克特县佐,1929年升为奇克县,同年逊河稽垦局升为逊河县,两县分治。1933年日军侵入,设伪逊河、奇克县公署;1943年两县合并为伪逊克县公署。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建立逊克县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二)文化特色
1. 红色文化:以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为代表,记录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军民抗敌、垦荒戍边的历史,每年清明当地群众及学生都会前往祭扫,传承红色记忆。
2. 少数民族文化:核心为鄂伦春族文化,以“古伦木沓节”为重要载体,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包含祭神、赛马、桦皮工艺展示等活动;桦皮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艺人可将桦皮制成箱、帽、船等实用器物,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
3. 边疆融合文化:因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境内俄罗斯族聚居的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保留了俄式木刻楞建筑、列巴制作技艺等特色,村内中俄双语标识随处可见,形成独特的边疆文化风貌。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一)历史人物
1. 顾延龄:民国时期逊河县地方官员,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当地垦荒事业,组织群众开垦荒地、修建简易道路,便利了物资运输。1933年日军侵入时,拒绝为日伪政权效力,后遭迫害遇难,其遇难地现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点。
2. 李英格利:近代俄国侨民,清末民初定居逊克松树沟乡一带,带来了俄式农业耕作技术,指导当地群众改进农具、种植耐寒作物,促进了区域农业发展,当地为纪念其贡献修建李英格利纪念碑。
3. 关扣妮:鄂伦春族民间艺人,出生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是桦皮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艺60余年,不仅完整掌握传统桦皮器物制作流程,还创新融入现代审美,设计出桦皮装饰画等文创产品,多次带领技艺走出乡村参加非遗展演。
4. 吴八老疙瘩(吴景春):近代边疆民间领袖,清末时期在逊克沿江一带组织群众抵御匪患,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协调中俄两岸边民贸易,促进物资流通,是当地群众口中的“护乡能人”。
(二)历史遗址
1. 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新鄂村南50公里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鄂伦春族传统祭祀场所,现存祭坛基座、祭祀坑等遗迹,是研究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核心实物证据。
2. 车陆湾子遗址:地处车陆乡沿江地带,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镞、陶片等文物,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狩猎、农耕生活,填补了逊克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空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位于逊河镇沾河村,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12名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墓地立有纪念碑,碑文记载了1938年联军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掩护群众转移的事迹,现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奇克特卡伦遗址:位于边疆镇黑龙江畔,是清代宣统元年设立的边防卡伦遗迹。现存土筑围墙残基、营房地基等,见证了清代对黑龙江流域的边防管理,是逊克作为边疆县的重要历史见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李英格利纪念碑:坐落在松树沟乡境内,为纪念俄国侨民李英格利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而建。碑体刻有其生平事迹,周边种植松树,成为记录近代边疆民族融合历史的特殊遗址,吸引不少研究地方史的学者到访。
四、必游景点
1. 大平台雾凇风景区:位于克林镇大平台村,地处库尔滨河沿岸,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四大品牌之一。核心亮点为冬季雾凇奇景——因水电站常年发电,河水冬季不冻,水汽遇低温凝结成玉树琼花,雾凇持续时间长、形态完整。体验项目包括雾凇摄影、沿江徒步、雪上摩托;适合摄影爱好者、冰雪景观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2. 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区:跨新鄂、新兴两个鄂伦春族乡,以展示鄂伦春族传统生活为核心。景区内有狩猎文化博物馆、桦皮工艺体验馆,游客可穿戴民族服饰、学习制作桦皮小器物,还能观看鄂伦春族传统歌舞表演。体验项目包含民族服饰变装、狩猎工具制作、手把肉制作体验;适合家庭游客、文化爱好者,四季皆可游览,农历正月十六古伦木沓节期间体验感最佳。
3. 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位于边疆镇,是中国首个俄罗斯民族聚居村。核心亮点为俄式建筑风貌,村内木刻楞房屋、彩色壁画充满异域风情,还有中国纬度最北的荷花池,夏季荷花盛放时与俄式建筑相映成景。体验项目包括列巴制作、俄式民俗歌舞互动、荷花池游船;适合情侣、亲子游客,夏季赏荷、冬季体验俄式冰雪活动皆适宜。
4. 沾河漂流景区:地处新鄂鄂伦春族乡境内,依托沾河天然河道打造。河道全长约20公里,水流平缓处可赏两岸山林风光,湍急处能体验漂流刺激,沿途还能看到鄂伦春族传统狩猎遗址。体验项目以竹筏漂流为主,中途设有民族风情补给站;适合青年游客、户外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6-8月。
5. 逊克玛瑙城:位于边疆镇城区,是集玛瑙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核心亮点为本地盛产的逊克玛瑙,色泽艳丽、质地温润,景区内可参观玛瑙开采历史展、观看艺人现场雕刻,还能选购玛瑙饰品。体验项目包括玛瑙原石挑选、简易雕刻体验;适合珠宝爱好者、购物游客,全年开放,节假日期间常有特色展销活动。
五、宗教与民俗场所
1. 逊克县清真寺:位于边疆镇城区,始建于1945年,是当地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中式传统与伊斯兰特色,主体为青砖瓦房,礼拜殿穹顶饰有星月标识,院内植有松柏,环境肃穆。核心功能为举办主麻日聚礼、开斋节等宗教活动,同时为回族群众提供婚丧仪式服务;文化意义在于传承回族宗教文化,是逊克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见证。
2. 鄂伦春族神泉祭祀点:依托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设立,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神泉遗址旁,为开放式民俗场所。无固定建筑,以天然神泉为核心,周边立有鄂伦春族传统图腾柱。核心功能为鄂伦春族群众举办传统祭祀活动,每年古伦木沓节期间,族内长者会带领群众在此祭神祈福;文化意义在于保留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仪式,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
3. 边疆镇东正教活动点:位于边疆俄罗斯民族村,建筑为俄式木刻楞结构,室内陈设遵循东正教传统,悬挂圣像画、摆放烛台。核心功能为当地俄罗斯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节日期间举办祈祷仪式;文化意义在于承载俄罗斯族宗教信仰,展现边疆地区中俄文化交融的特色。
六、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一)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