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关了灯,反而看得更清。
那天夜里我站在巷口,风像细针一样扎进衣领。
几个模糊的身影在B7区门前晃动,手里拎着饭盒,热气一缕缕升腾,在冷空气里断断续续地飘散。
他们没吵也没闹,只是站着,低声交谈,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小许今天不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灯都没亮,该不会……关门了吧?”
我心头猛地一沉。
快步走近,王奶奶抬头看见是我,像是抓住了主心骨:“小林啊,我们就是来看看小许,顺道给老李送点降压药。结果门锁着,灯也不亮,打了好几次值班电话也没人接。”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不会是……没钱维持了吧?”
我不敢答。
掏出手机翻排班表,指尖滑过屏幕时有点发僵——许念确实在休眠期。
系统自动锁定站点48小时,只保留紧急通讯通道。
一切流程合规,数据闭环完整。
可没人告诉这些老人:关灯,不代表没人。
他们不懂什么叫“强制休眠”,也不知道什么叫“心理调适机制”。
他们只知道,以前那个总在夜里亮着灯的小屋,突然黑了。
而那个总笑着接过饭盒、替他们暖手的姑娘,不见了。
有人已经开始低声议论:“听说上面要撤点?”“早说这种事撑不了多久。”“志愿者也是人,哪能一直熬?”
我拨通刘培训师的电话,信号响了三声才被接起。
“我知道。”她的声音很轻,却透着疲惫,“我们忘了最重要的事——制度再人性化,如果不被人理解,就成了冰冷的规则。”
“居民不是在质疑制度,”我说,“他们在害怕被抛弃。”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说得对。我们只想着保护志愿者,却没考虑谁来守护那些等着光的人。”
挂掉电话后,我站在原地没动。
夜色浓稠,整条街安静得反常。
B7区的灯依旧灭着,像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
可我知道,这黑暗不是终点,而是某种开始前的停顿。
第二天一早,我去许念家楼下等她。
傍晚时分,她才回来,头发湿漉漉的,外套还滴着水珠,应该是刚洗完澡。
看到我,她脚步明显一顿,眼神闪了一下,随即把手里的手机迅速塞进口袋,动作快得近乎本能。
“林哥?你怎么在这?”
“B7区昨晚站了一圈人,”我说,“老李差点摔跤,就因为没人开门拿药。”
她脸色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
“你一直开着静音?”我问。
她点点头,苦笑了一下:“怕听见消息……忍不住想回。一回复,就等于没休息。”
“那你睡了吗?”
“闭着眼。”她说,“但脑子里全是名单,梦里都在核对排班。凌晨三点还爬起来写了份应急预案,后来发现……根本用不上。”
我看着她眼下的青黑,忽然明白了什么。
制度可以让人离开岗位,却拦不住一颗不肯停下的心。
真正的休息,不是身体的缺席,而是内心的松绑。
可我们连这个,都没教会她。
“你们不是为了效率才设休眠期的,”我低声说,“是为了让人活得像个人。可如果连‘允许自己休息’都要愧疚,那这制度,还是在压榨。”
她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脚尖,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口袋边缘。
第二天例会,张评估师破天荒提前十分钟到了。
他站在白板前,背影少见地透着一丝紧绷。
没有寒暄,直接贴上一张图表:三条折线在“关灯站点”区域同时下坠——非紧急求助响应率、居民主动联络频次、情绪标识正向更新量。
他摘下眼镜,慢条斯理地擦拭镜片:“过去七十二小时,三起未响应事件,全部发生在休眠站点。我没有预判到这种情况。”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会议室每一个人,“我以为只要数据闭环,就能证明系统有效。但我漏算了一样东西——人心的等待。”
会议室一片寂静。
“居民不需要完美的流程,”他继续说,“他们需要的是确定:我不是被遗忘的那个。而我们现在,正在制造这种遗忘。”
他停顿片刻,把一张新方案拍在桌上:“启动‘透明日志’计划。每个站点每天发布一条语音,不超过六十秒。内容很简单:今天有没有人值守?为什么关灯?什么时候重开?不为汇报,不为考核,只为一句‘我在’。”
没有人反对。甚至有人轻轻点头。
散会后,我走出大楼,天边泛起灰白。
风吹过来,带着一丝将雨未雨的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