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第22章 朱砂蚀骨照寒窗(上)(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最新章节。

朔风渐紧,卷着清源县衙后宅庭院里最后几片枯叶,打着旋儿砸在糊着高丽纸的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休沐日,这座白日里喧嚣与重压交织的官邸,难得地陷入一种近乎凝滞的沉寂。前衙方向不再有击鼓升堂的动静,也没有书办们翻动卷牍的沙沙声,只有风过竹林的呜咽,单调而悠长,如同岁月深沉的叹息。

李承宗难得地褪下了那身带着同色补丁、浆洗得发硬的青色官袍,换上一身半旧的靛蓝细棉布直裰。然而,卸下了官袍,眉宇间那深锁的“川”字纹和眼底沉淀的疲惫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在难得的闲暇里愈发清晰。他端坐在书房那张宽大却斑驳的硬木书案后,并未休憩,面前摊开的也不是闲情逸致的诗文,而是一摞半尺高的、纸张泛黄卷曲的陈旧卷宗——那是他历年断案留下的牍尾副本,上面朱笔批注密布,如同干涸的血迹。

李明被唤到书房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父亲的身影在冬日稀薄的晨光中显得异常沉凝,如同一尊饱经风霜的石像。书案上廉价的青石砚里,半池浓稠的朱砂墨汁散发着刺鼻的矿物气息,混合着陈年纸张的霉味和墨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属于权力与案牍的沉重味道。那柄平日悬于松鹤斋讲案、令人生畏的暗红戒尺,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父亲手边,在清冷的晨光里反射着幽微的光泽。

“明儿,过来。”李承宗并未抬头,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目光依旧胶着在卷宗上一条关于田界纠纷的模糊记录上。

李明依言上前,垂手肃立。目光扫过父亲案头,那堆积如山的卷宗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底层县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负。他注意到父亲握笔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关节处,因常年书写批阅,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颜色深黄,与周围皮肤泾渭分明。

“松鹤斋中,《千字文》习字几何?”李承宗终于放下朱笔,抬起头,目光如炬,落在李明身上。

“回父亲,已习得大半。”李明恭敬回答。孙夫子对习字要求极严,他不敢懈怠。

“取纸笔来。”李承宗指了指书案另一端空置的位置。那里已备好一刀略显粗糙的毛边纸,一支半新的兼毫笔(比李明平常用的羊毫硬些),一方普通的青石砚。

李明依言坐下,铺纸、研墨。墨锭在冰凉的砚池中打着圈,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提起笔,蘸饱浓墨,悬腕于纸上,准备书写熟悉的“天地玄黄”。

“馆阁体。”李承宗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自‘天地玄黄’始,写满一页。”

馆阁体!李明心头一凛。这是朝廷科举、官府行文的官方标准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如同用尺子量出,讲究“乌、方、光”三字诀。孙夫子虽也要求工整,但对蒙童并未强求此体。父亲这是要…亲自锤炼他的基本功!

他屏息凝神,努力回忆着在父亲公文和县衙告示上见过的馆阁体风骨。笔尖落下,力求横平竖直,转折方正。然而,甫一落笔,便知艰难!那兼毫笔比羊毫硬挺,不易掌控;馆阁体要求笔笔如刀刻,毫无个人性情流露。他写的“天”字,起笔尚可,收笔却因腕力不足而略显虚浮;“地”字的“土”旁,竖笔本该如铁柱,在他笔下却微微倾斜。字迹虽比平日工整许多,却依旧带着一丝难以抹去的稚嫩和生涩,如同初学步的孩童,努力模仿着大人的沉稳。

“停。”李承宗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他不知何时已踱至李明身后。

李明心头一紧,笔尖悬在半空,一滴浓墨坠下,在粗糙的纸面上洇开一小团刺目的黑斑。

李承宗俯身,枯瘦但有力的手指并未直接纠正李明的笔,而是点在了他握笔的右手腕上。那指尖带着薄茧,触感微凉而粗糙。“腕悬空,需稳如磐石。指实掌虚,力贯笔尖,如锥画沙,非以蛮力,乃以意导。”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伴随着指尖微微的加力,引导着李明调整那细微到毫厘的握姿和发力角度,“馆阁之要,在‘法度’二字。起落藏锋,转折顿挫,皆有定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非炫技,乃立身之基,入仕之阶。朝廷取士,公文往来,皆以此为准绳,容不得半分花巧与懈怠!”

父亲的手指如同最精准的模具,冰冷而强硬地矫正着他手腕的弧度、指尖的力度。那引导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在锻造一块顽铁。李明只觉得手腕僵硬酸痛,掌心那道未愈的疤痕在紧握笔杆的压迫下传来阵阵刺痛。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咬紧牙关,努力按照父亲的指引调整,笔尖再次落下。这一次,“玄”字的点画,终于带出了一丝含蓄的藏锋之意。虽依旧稚拙,却隐约可见方正骨架。

“尚可。”李承宗只吐出两字,收回手指,转身踱回自己的书案后。他并未坐下,而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那几竿在寒风中摇曳的枯竹,沉默片刻。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一种更深的、属于官场沉浮的沉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字为表,言为里。字正,言亦需明。”他转过身,目光重新锁定李明,“我景朝疆域万里,南腔北调。若为官一任,言语不通,上意难达,下情难明,何以牧民?何以断讼?故,官话(雅言)乃为官者之喉舌,沟通上下之津梁。今日始,随我习之。”

李承宗清了清嗓子,腰背挺得笔直,下颌微收,整个人的气质瞬间为之一变!不再是那个疲惫的县令,而如同立于朝堂之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吐纳沉稳,带着一种奇特的共鸣与穿透力,每一个音节都如同玉石相击,清晰而庄重:

“**圣——天——子——在——上——**”

“**臣——李——承——宗——谨——奏——**”

这不再是寻常说话!这是最标准、最庄重的奏对启事之语!每一个字的发音都极其考究,声调平正,气息绵长,字与字之间的停顿带着严格的韵律感,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一股无形的、属于皇权与秩序的威压,随着这庄重的雅言弥漫在狭小的书房之中!

“跟读。”李承宗目光如炬。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模仿父亲那庄重的姿态和发音:“圣…圣天…天子…在…在上…”声音干涩发紧,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子”字尾音上扬,显得轻飘;“在”字发音含混,舌尖未能精准抵住上颚。

“错!”李承宗的声音陡然严厉,如同惊堂木拍下!“‘圣’字,舌尖抵上齿龈,气息下沉,声出丹田,务求庄重浑厚!‘天子’之‘子’,乃尊称,尾音需稳,微沉,不可轻佻上扬!‘在上’二字,唇齿开合需清晰有力,如金玉交鸣!重来!”

一遍,两遍,三遍…书房里回荡着父亲那如同金声玉振的标准雅言和李明那不断被矫正、依旧显得生硬笨拙的跟读声。每一次细微的发音错误,都会引来父亲毫不留情的指正。那柄暗红色的戒尺虽未举起,却如同无形的鞭子,悬在李明头顶。汗水浸透了他的鬓角,喉咙因反复的练习而干涩发紧。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看似简单的“说话”,竟蕴含着如此严苛的规矩和沉重的分量!

不知练习了多久,当李明终于能将那八字启事语勉强读出几分庄重沉稳之意时,李承宗紧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他示意李明停下,转身从身后那堆积如山的卷宗里,极其小心地抽出一份。那卷宗纸张明显比其他的更旧,颜色深黄,边缘磨损得如同锯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朱批墨迹,几乎将原本的文字淹没,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混合着朱砂、墨汁和陈年汗渍的复杂气息。

“此乃十年前,为父初任清源县令时,所断一桩‘户婚田土’案之原始牍尾。”李承宗的声音带着一种追忆往事的沉重,他将卷宗在李明面前小心摊开。浓烈的、带着铁锈腥味的朱砂气息扑面而来!

李明屏息看去。卷宗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如同被血泪浸泡过无数次。但真正触目惊心的,是覆盖其上、层层叠叠、如同蛛网般密集的朱砂批注!那些批注,笔迹各异,或凌厉如刀,或圆融似珠,或潦草如飞,显然出自不同层级、不同时期的官员之手!

“**查:田契所载四至不明,中人画押存疑,着县衙覆勘!**”一行凌厉的朱批斜刺里杀出,鲜红刺目!

“**覆勘无异?显是推诿!刁民诡诈,讼师构词,岂可轻信?再查!**”另一行更加霸道的朱批覆盖其上,朱砂浓得几乎要滴下血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神,我穿越到诡异的提瓦特
原神,我穿越到诡异的提瓦特
关于原神,我穿越到诡异的提瓦特:(死亡回档+爽文男主+诡异复苏+脑子一抛)在诡异的提瓦特中,有着千奇百怪的诡异化而林飞意外的穿越在了提瓦特的世界,在提瓦特的世界里,林飞有着死亡回档的能力在众多的诡异污染下,林飞会如何抵抗而他的手掌心的字究竟会给他带什么样的力量?派蒙,空和林飞将会面临提瓦特什么样的困难他们的配合,是否能够拯救提瓦特?提瓦特的人是否能被拯救污染源头是是否能被击败?(对了作者第一次写
方晓鱼
命理探源【译注】
命理探源【译注】
是袁树珊所着的命理学经典。该书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命理学理论与方法。从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格局、神煞、六亲等内容,构建了完整的命理知识体系。书中还引用诸多古代命理典籍,并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使抽象理论更具可读性与实用性。它不仅为命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资料,也为初学者搭建了入门阶梯,对传承和研究中国传统命理学有着重要意义,是了解传统命理学绕不开的佳作。本书非拘泥译古,乃以心
陈缘字长青
民国宗师
民国宗师
一个穿越到清末民初的宅男,在意外巧合下成了义和拳匪,在形意大师指点下,从一路血雨腥风中树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在一个个宗师面前求艺、循规、破戒及成仁的路上,蜕变成一代国术宗师的故事。霍元甲?叫俺师弟,孙禄堂那是俺师兄……揭露民国十大宗师的秘辛。辛亥革命我是听风者,推翻清廷我是黑夜中的尖兵!北拳南下,看到了真人版无影脚黄飞鸿,原来他最擅长的是洪拳虎鹤双形!民国北伐,四次刺杀袁大总统;中情局里,王
丹经残文
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
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
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萧烈穿越大周王朝,因才华出众得罪权臣赵世勋,被诬陷谋反,惨遭抄家流放至西北边陲黄泉关。此地为流放之地,九成罪人埋骨于此,且关外蛮族虎视眈眈,关内局势动荡不安,萧烈在此,由一个被流放的小卒,自此潜龙升天,以无敌之姿横扫千军,睥睨苍生,君临天下!
金火无瑕
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
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
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明史爱好者周淼穿越在崇祯身上。还是最后24小时。彼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已把京城围的水泄不通。周淼身为崇祯皇帝,陷入死境。当他准备提前拴上吊绳的时。“叮,大明光复系统绑定成功!”周淼闻声便把上吊绳丢在一旁。“朕不能死,还有希望!”“朕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铁骑强,还是枪炮强!”…枪炮一响,重启大航海时代。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汉土!
二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