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546章 书生下乡,出兵定辽(一)(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最新章节。

去告诉孟加拉的总督,加强东部边境的防御,朕倒要看看,这个大明敢不敢真的派兵来。”

行宫的角落里,碎金片在阳光下闪烁,像极了这位皇帝此刻的心情——

骄傲与愤怒交织,却又透着对遥远东方的莫名忌惮。

而那封被揉皱的圣旨,正静静躺在地毯上,三种文字书写的“大明皇帝诏曰”,在莫卧儿的奢华宫殿里,显得格外刺眼。

沙贾汉越想越觉得必须反制,既然大明敢称他为藩属,那他就要让对方低头——

递交国书,勒令大明遣使朝贡,还要送最顶尖的建筑人才来,帮他完成那座献给爱妻的“泰姬陵”。

这想法在他看来天经地义,毕竟大明素来以能工巧匠闻名,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

他找不到能通晓大明汉语和乌斯藏语的人,连一封对等的国书都写不出来。

这僵局本就是认知错位造成的。

大明对莫卧儿帝国知之甚少,虽知其与乌斯藏地理相近,却被喜马拉雅山的天险隔绝,连藏语都无人能懂;

莫卧儿的官方语言本属阿拉伯语系,沙贾汉时期才融入印度语系,懂蒙鞑语不过是为了研读帖木儿汗国的典籍;

至于方块字的汉语,既无地缘交集,更无学习必要,自然成了天书。

那封被沙贾汉揉皱的圣旨,三种文字里竟无一种能让双方真正沟通,这场隔空叫板从一开始就透着荒诞。

黔国公府里,沐天波对着圣旨长长叹气。

小寨土司没能力出兵,大寨土司压根不愿露面,那些安抚司、宣慰司更是连文书都懒得回。

水西土司离昆明最近,却只顾着经营自家地盘,对朝廷旨意理都不理。

吴兆文和吴文瀛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五十万两银票还摆在案上,可这白银焐不热边疆的心,更驱不散满室的无力感。

传旨的黄门太监们终于决定启程了。

在云南待了这些日子,看了一场无人响应的独角戏,谁也没料到曾经威名赫赫的“云南王”沐家,如今竟落到这般田地。

临行前,吴文瀛忍不住问起都察院的近况,太监们含糊其辞,只说“如今都察院很重要”,却不肯细说。

总不能告诉这位巡按,御史台早就被裁撤了吧?

这话要是说出口,怕是要寒了天下巡视御史的心。

送太监们出城那天,昆明的风带着暖意,却吹不散沐天波心头的凉。

他望着官道尽头扬起的尘土,忽然想起祖母临终前说的话:

“沐家的根在西南,失了民心,再厚的家底也守不住。”

如今圣旨成了废纸,土司各怀心思,连远在万里的莫卧儿皇帝都在笑话大明的虚张声势,这西南的天,怕是真要变了。

而那封来自北京的圣旨,终究没能在这片土地上激起半点涟漪,只留下黔国公府里一声又一声无奈的叹息。

施邦曜主持编发的邸报堪称一绝,通篇文字简单直白,把朝廷的各种政策都编成了黎民百姓能听懂的小故事——

兴修水利就讲“李老汉修渠救苗”,推广新粮种就说“王家庄番薯丰收”;

连佃农们茶余饭后都爱捧着邸报念叨,不识字的老农听旁人念完,也能拍着大腿说:

“哦!

朝廷是让咱多种土豆呢!”

这邸报在北方佃农中间攒下了实打实的口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