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赵策扶稷:邯郸风动咸阳波
邯郸的秋来得烈,刚过霜降,漳水沿岸的芦苇就白了大半,风卷着芦花撞在赵王宫的青铜门上,发出簌簌的响,像极了北方胡骑踏过枯草的声息。赵武灵王赵雍正坐在宣室的胡床上,手里攥着半块刚烤好的羊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桌案上摊着的竹简,墨迹还带着几分潮气,是从咸阳快马传来的急报:秦武王嬴荡,昨日举鼎绝膑,崩了。
“崩了?”赵雍把羊肉往案上一扔,油渍溅在竹简上,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举鼎绝膑”四个字反复看。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噼啪的声,侍立的内侍们大气不敢出——这位推行胡服骑射的赵王,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今日却难得露出这般急切的模样。
“大王,秦国无主,怕是要乱了。”丞相肥义小心翼翼地开口,他知道赵雍此刻在想什么。这些年秦国东出,屡屡犯赵,去年还占了蔺城和离石,若不是赵国近年军力渐强,怕是早被秦国压得喘不过气。如今秦武王猝死,正是赵国扭转局势的机会。
赵雍猛地站起身,胡服的腰带在腰间绷得紧紧的,露出结实的臂膀。他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漳水的方向,目光锐利如鹰:“乱才好。嬴荡无子嗣,秦国诸公子必定争位——肥义,你还记得,当年秦惠文王送去燕国为质的公子,叫什么名字?”
肥义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大王说的是公子嬴稷?惠文王后所生,十三年前因与嬴荡争储,被派去燕国为质,至今已有十余年了。”
“就是他。”赵雍一拍门框,青铜门环震得嗡嗡响,“燕国与秦素来不睦,嬴稷在燕为质,日子定然不好过。若我们能把他接回赵国,再送回咸阳即位——你想想,一个靠赵国扶持才坐上王位的秦王,还能像嬴荡那样对赵国咄咄逼人吗?”
肥义眼睛一亮:“大王英明!此举既可得秦国之好,又能要回蔺城、离石,一举两得。只是燕国那边……燕王哙刚把王位禅让给子之,国内乱局未平,怕是不愿轻易得罪秦国。”
“不愿?”赵雍冷笑一声,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燕国如今最缺的是盟友。子之篡位,太子平不服,早晚要反。我们许他赵国出兵相助,稳住燕国局势,他还能不把嬴稷交出来?”他把竹简递给肥义,“你亲自挑选使者,要能言善辩,再带五十匹良马、百镒黄金做礼物——务必在秦国那边定下联储人选之前,把嬴稷接到邯郸。”
肥义接过竹简,见上面写着“联燕扶稷,以制强秦”八个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他躬身应道:“臣这就去办,三日之内,必让使者启程。”
赵雍点点头,又看向窗外的芦花:“告诉使者,见到嬴稷时,务必告诉他——赵国不仅能送他回秦国,还能保他坐稳王位。但条件,必须是归还蔺城、离石。他若心系秦国,就该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三日后,赵国使者苏代带着礼物,踏上了前往燕国蓟城的路。此时的蓟城,比邯郸更冷,城墙上还留着去年子之与太子平交战的痕迹,斑驳的箭孔里塞着枯草,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苏代没敢先去见燕王哙,而是直接去了嬴稷居住的质子府。
那质子府在蓟城的西北角,紧挨着城墙,院墙低矮,门口只有两个老弱的燕国士兵看守,见了苏代的车马,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苏代跟着仆从走进府内,只见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几棵老槐树叶落殆尽,只有一口枯井立在院角,透着几分萧索。
“公子何在?”苏代问迎上来的老仆。
老仆叹了口气,指了指正屋:“公子在里面读书呢。自从听闻武王陛下驾崩的消息,公子就没怎么出过门。”
苏代推门进去,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褐衣的青年正坐在案前,手里捧着一卷《商君书》,阳光从破旧的窗棂里漏进来,落在他微蹙的眉头上。这就是嬴稷,年近三十,在燕国为质十三年,脸上没有公子的骄纵,只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沉静——他的手指粗糙,虎口处还有薄茧,想来这些年在燕国,并不像其他质子那样养尊处优。
“赵国使者苏代,见过公子。”苏代躬身行礼。
嬴稷放下书,抬起头,目光落在苏代身上,带着几分警惕:“赵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他在燕国多年,见惯了各国使者的虚与委蛇,赵国突然派人来,定然有所图谋。
苏代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明来意:“公子可知,秦武王驾崩,秦国无主?我王赵武灵王认为,公子乃惠文王后嫡子,理应继承大统。今特遣我来,欲与公子商议——若公子愿归秦即位,我王愿派兵护送,且与秦国签订友好盟约。”
嬴稷的手指猛地攥紧了书册,指节泛白。他等这一天,等了十三年。当年他被派去燕国为质,看似是流放,实则是惠文后为保他性命的无奈之举——嬴荡性情刚愎,若他留在咸阳,迟早会被除掉。这些年,他在燕国忍辱负重,每日读书习武,就是盼着有朝一日能回到秦国,重振母族的荣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冷静地问:“赵君所求,想必不止‘友好盟约’这么简单吧?”
苏代见状,心中暗赞——这公子虽在异国为质,却不糊涂。他直言道:“公子爽快。我王的条件,是秦国归还此前攻占的赵国蔺城、离石二城。这两城乃赵国西部门户,若秦国愿归还给赵国,我王不仅会护送公子回咸阳,还会在秦国局势不稳时,出兵相助。”
嬴稷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枯井,仿佛在回忆这些年的苦难。蔺城、离石,他知道这两座城的重要性,秦国攻占这两座城后,赵国西境就一直处于秦国的威胁之下。赵武灵王提出这个条件,合情合理。而他,若没有赵国的支持,仅凭自己在燕国的这点势力,根本不可能回到秦国——咸阳城内,惠文后(此处需注意:历史上惠文后是嬴荡之母,嬴稷之母是宣太后芈八子,此处按用户设定调整为“支持公子壮的惠文后”,故嬴稷需依赖外部势力)和公子壮的势力庞大,没有外力扶持,他连咸阳城门都进不去。
“好。”嬴稷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答应赵君的条件。若能归秦即位,必归还蔺城、离石。”他站起身,对着赵国的方向躬身一礼,“请赵使回复赵君,嬴稷感激不尽。若赵君能助我归秦,秦国与赵国,必世代友好。”
苏代大喜,连忙起身:“公子放心,我这就回邯郸复命。我王已备好车马,只需燕王点头,便会立刻派兵来接公子。”
接下来的几日,苏代频繁出入燕王宫。燕王哙此时正被子之架空,焦头烂额,听闻赵国愿出兵相助稳住局势,还送来厚礼,当即答应放回嬴稷。他本就不愿留着嬴稷这个“烫手山芋”——秦国若知道他扣着质子,定会迁怒燕国,如今赵国愿意接走,正好顺水推舟。
五日后,嬴稷终于离开了居住十三年的质子府。当他坐上赵国的马车,看着蓟城的城墙渐渐远去时,忍不住撩开车帘,回望了一眼——这座让他受尽屈辱的城池,终于成了过去。马车一路向南,朝着邯郸的方向驶去,车轮滚滚,像在碾压他过去十三年的苦难,也像在驶向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邯郸城内,赵武灵王早已接到苏代的消息,亲自在宫门外迎接嬴稷。当嬴稷的马车停在宫前,他看到那个身着胡服、身材高大的赵王正站在台阶上,目光如炬,带着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公子一路辛苦。”赵雍上前一步,亲手扶起正要行礼的嬴稷,语气带着几分亲切,却又不失王者的气度,“寡人已在宫内备好了宴席,为公子接风洗尘。”
嬴稷躬身道:“多谢赵君。若无赵君相助,嬴稷恐难离燕国。”
两人并肩走进王宫,殿内早已摆好了宴席,烤羊肉、炖鹿肉、还有赵国特有的黍米酒,香气四溢。但嬴稷却没什么胃口,他知道,这宴席背后,是赵国对秦国的牵制之心。
酒过三巡,赵雍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嬴稷身上:“公子,寡人已命大将赵固率领五千精兵,明日便随你前往咸阳。你放心,有赵军在,咸阳城内那些反对你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嬴稷心中一暖,连忙起身致谢:“赵君大恩,嬴稷没齿难忘。若能即位,必按约定归还蔺城、离石,与赵国永结盟好。”
“好!”赵雍一拍桌案,哈哈大笑,“寡人信得过公子。秦国若有公子这样的君主,必能与赵国共分天下。”他顿了顿,又道,“不过,咸阳城内的局势,怕是比公子想的更复杂。惠文后支持公子壮,朝中不少大臣都是她的人;但也有大臣支持公子,比如魏冉——他是你母亲的弟弟,如今在秦国掌管兵权,是你的有力助手。”
嬴稷点点头:“魏冉舅舅的事,我在燕国时也略有耳闻。只是多年未见,不知他如今是否还愿支持我。”
“会的。”赵雍笃定地说,“魏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你即位,他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寡人已派人去咸阳联络魏冉,告诉他你即将回去,让他暗中做好准备。”
嬴稷心中愈发感激,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赵君考虑周全,嬴稷佩服。明日启程,定不辱使命。”
次日清晨,邯郸城外的校场上,五千赵军早已列阵等候。赵固一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嬴稷穿着赵国为他准备的锦袍,骑着一匹白色的良马,与赵固并辔而立。
赵雍亲自送到城外,他拍了拍嬴稷的马背:“公子,一路保重。若咸阳有变,可随时派人回赵国求援,寡人定会派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