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暮春的晨光刚漫过青川市城乡结合部的柏油路,岐仁堂门楣上的铜铃就被风碰得叮当作响。五十出头的岐大夫正坐在案前翻《脾胃论》,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饮食劳倦则伤脾”那行字上轻轻摩挲——这是他每天开门前的习惯,总说东垣先生的话里藏着现代人的健康密码。
堂屋靠窗的长凳上,卖水果的王婶正捧着搪瓷杯喝陈皮水,见岐大夫抬头,笑着搭话:“岐大夫,今早刚进的枇杷,甜得很,等会儿给您留两斤。”
岐大夫搁下书,刚要应和,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西装的年轻姑娘扶着个中年男人跌跌撞撞进来,男人脸色蜡黄,额头满是冷汗,连站都站不稳,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就开始喘,嘴里还含糊地念叨:“热……浑身热……”
“岐大夫,您快救救我们李总!”姑娘急得声音发颤,“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突然说胡话,又吐又泻,去药店买了清热的药吃,反而更严重了!”
一、李总的“富贵病”:应酬桌上的脾胃债
扶着人的姑娘是李总的秘书小吴,而被称为“李总”的男人,是青川市小有名气的餐饮连锁老板李建国。说起李总的日子,外人都羡慕——开了三家火锅店,天天山珍海味围着转,可只有小吴知道,李总这两年就没舒坦过。
“李总这半年总说肚子痛,胸口像堵了块石头,”小吴一边给岐大夫递李总的病历本,一边絮叨,“上周陪客户吃火锅,喝了半斤白酒,回来就喊腹痛,我们以为是积食,药店推荐了‘清肠通便’的药,吃了倒好,夜里就开始上吐下泻。”
岐大夫蹲下来,先摸了摸李总的手腕,又掀起他的眼皮看了看,最后让李总张开嘴——舌苔白得像铺了层霜,舌边还有齿痕。“你老板平时是不是顿顿离不开肉?还爱喝冰啤酒?”岐大夫问小吴。
小吴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李总说火锅店的毛肚鸭肠就得配冰啤酒才够味,每天晚上要么陪客户吃,要么自己加班到半夜也得点份外卖,辣的油的从不忌口。而且他最近在扩第四家店,天天熬夜改方案,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
岐大夫叹了口气,转头对昏昏沉沉的李总说:“李总,你这不是‘上火’,是脾胃被你折腾坏了。《黄帝内经》里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天天肥甘厚味塞着,脾胃早就扛不住了,再加上熬夜操劳,气也亏了,这时候再用寒凉的泻药,等于往烧得快灭的炉子里泼冷水,脾阳都快被你浇没了。”
李总勉强睁开眼,声音虚弱:“可我浑身发热啊……口干得厉害,头也疼,不是上火是什么?”
“你这热是‘虚热’,不是实火。”岐大夫拿过桌上的《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指给李总看,“东垣先生说,脾胃虚了,不能运化水谷,气血就跟不上,五脏没了滋养,就会出现‘虚火上浮’——你摸自己的手心,是不是热得发燥,但脚底板却凉?”
李总伸手摸了摸,还真像岐大夫说的那样,手心滚烫,脚心却冰得发麻。这时候他才想起,之前每次“上火”,吃了清热药总觉得更没力气,原来不是药不管用,是自己根本没找对病因。
二、误治的坑:大黄泻下,差点掏空脾阳
小吴在旁边听得着急:“岐大夫,那之前药店给的药为啥会越吃越糟啊?我看说明书上写着‘清热泻火’,专治腹痛便秘的。”
岐大夫指了指案头的药斗,其中一个写着“大黄”的抽屉半开着:“你说的药里多半有大黄这类泻药吧?大黄是寒凉药,《神农本草经》里说它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但那是治‘实邪’的——比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肚子里有积滞,用大黄泻出去管用。可李总这是脾胃虚,肚子里的‘堵’不是实积,是痰湿——脾胃没力气运化水湿,湿痰堵在胸口,才会觉得闷;脾虚不能统摄气血,才会腹痛。”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你看,脾胃就像家里的灶台,平时要烧火做饭(运化水谷),李总天天给灶台上堆油腻的东西(肥甘厚味),还总让灶台歇着(熬夜不吃饭),火早就快灭了。这时候用大黄,就像把灶台里仅存的火星都泼灭了,脾阳一伤,痰湿更排不出去,还会把胃里的津液也泻没了,所以才会口干、发热、吐泻不止。”
王婶在旁边听得直点头:“可不是嘛!我去年也犯过这毛病,吃了凉西瓜就拉肚子,还觉得浑身热,以为是中暑,喝了藿香正气水更严重,后来岐大夫给我开了温性的药,喝了两天就好了。”
李总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把“虚”当成了“实”,把“寒”当成了“热”。他想起昨天吃了泻药后,不仅吐泻,还开始说胡话,当时以为是病情加重,现在听岐大夫一说,才知道是“心神涣散”——《难经》里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两虚,心神没了滋养,才会神志不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岐大夫,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李总撑着坐起来,语气里满是急切,“再这么折腾下去,我这店怕是要开不下去了。”
岐大夫笑了笑,转身让徒弟小周去抓药:“别急,你的病虽然急,但根子在脾胃,只要把脾阳补回来,痰湿化掉,很快就能好。我给你开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炮姜,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六君子汤’加减。”
三、六君子汤:给脾胃“添把火”,化掉痰湿堵
小周很快把药包拿了过来,岐大夫打开其中一个纸包,里面是切片的人参:“这人参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药’,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你现在气虚得厉害,用人参补元气,就像给灶台添柴;再加上白术和茯苓,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和中’,茯苓能‘利水渗湿’,这两味药配合,能把你肚子里的湿气压下去,让脾胃能正常干活。”
他又拿起另一个纸包,里面是陈皮和半夏:“你胸口堵得慌,是因为有痰湿,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这两味药加进去,能把你胸口的‘堵’化开,还能止吐;最后加几片炮姜,炮姜是干姜炒过的,性温,能‘温中散寒’,就像给灶台点上火,把你被泻药浇灭的脾阳暖回来。”
李总听得很认真,连小吴都掏出手机记笔记:“岐大夫,这药要怎么煎啊?有没有什么要忌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