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高考落榜后:我手搓热气球空降白宫》最新章节。
当龙国甘省沙漠的“人造太阳”稳定运行 2876秒的消息传遍全球,世界舆论场像被投入了一颗核聚变级别的炸弹,掀起的震荡远超“龙骧号”夺冠时的震撼。
龙国《新闻联播》用了十五分钟专题报道,镜头从甘肃基地的幽蓝等离子体,切到西北牧民家中亮起的电灯,主播的声音铿锵有力:
“这束光不仅照亮了沙漠,更照亮了人类能源的未来——龙国用自主创新,为世界提供了‘零碳能源’的龙国方案。”
《民众日报》的头版社论标题掷地有声:“从跟跑到领航,这束光改写了世界科技版图。”
灯塔国《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标题罕见地用了红色字体:“2876秒的震撼:龙国在核聚变领域甩下世界”,文中承认“龙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已实现‘从实验室到商用’的跨越,而美国仍在为‘持续运行 1000秒’挣扎”。
欧洲《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员文章带着焦虑:“当龙国的‘人造太阳’开始为牧民供电时,我们的核聚变项目还在为经费争吵——这不是技术代差,是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后。”
沙东国《海湾新闻》则直接打出“追随领航者”的标题,配图是国王与龙国核聚变团队的视频通话截图,副标题直白地写着:“沙东国已申请加入龙国核聚变合作计划,愿用石油资源换技术共享。”
灯塔国白宫的紧急发布会变成了“甩锅大会”。
能源部长被记者追问“为何龙国能领先”时,支支吾吾地说“他们的技术‘可能有安全隐患’”,却被当场拿出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认证报告打脸,台下的哄笑声让他面红耳赤。
五角大楼的将领们在闭门会议上承认:“西北的‘人造太阳’一旦规模化,龙国的舰船、战机将彻底摆脱能源限制,南海的力量平衡将被彻底打破。”
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欧洲议会捶着桌子怒吼:“我们每年投入数百亿欧元的科研经费,却让龙国在核聚变领域‘单刀赴会’!这是欧洲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战略失误!”
D国总理则紧急召见龙国大使,提出“用汽车技术换核聚变合作”,却被“技术共享需平等参与”的回复挡回。
樱花国首相在国会被质询时,面对“是否该放弃自研,加入龙国计划”的提问,沉默了整整一分钟,最终只说“将重新评估国家能源战略”——这在樱花国的政治语境里,已是对“技术自主”的彻底妥协。
鸣
龙国的社交平台被“人造太阳”刷屏。
#龙国改写能源史#的话题阅读量一天内破 50亿,网友们翻出甘肃基地建设前后的对比图,沙漠变绿洲的愿景不再是空想。
有人晒出爷爷当年“要是有永不枯竭的电就好了”的日记,配上现在的“人造太阳”视频,评论区满是“这盛世如您所愿”的泪目留言。
灯塔国的网民在论坛上陷入绝望。
“我们的核聚变项目还在靠龙国的稀土维持实验,他们已经能发电了”“每年军费比龙国多两倍,却连个稳定的等离子体都抓不住”的吐槽淹没了屏幕。
当有人贴出龙国向发展龙国家开放核聚变技术的新闻时,评论区出现了罕见的一致:“世界真的变天了,领航者已经不是我们了。”
发展龙国家的网民反应更直接。
非洲某国的网友在视频里举着“请龙国来建‘人造太阳’”的标语,印度的社交媒体上,“放弃自研,引进龙国技术”的呼声盖过了“抵制龙国”的杂音。
有人算出一笔账:用上龙国的核聚变技术后,发展龙国家的用电成本将降低 60%,“这比任何援助都实在”。
当夜幕降临,甘肃基地的“人造太阳”再次启动,幽蓝色的光芒穿透沙漠夜空。
这一刻,全世界都明白:
能源霸权的时代已经落幕,一个由龙国领航的科技新纪元,正随着这束光,缓缓拉开序幕。
……
甘省沙漠的可控核聚变产业园里,机械臂正将超导线圈精准对接,幽蓝色的等离子体在商用堆原型机中稳定燃烧,仪表盘上的输电功率指针稳稳停在3吉瓦。
这是许阳团队突破的第三个商业化节点。
许阳戴着安全帽站在中央控制室,指尖在全息投影上滑动,调整着西北电网的配电参数:“把新疆棉田的供电优先级再提一级,灌溉系统的电力需求要保证。”
团队的年轻工程师们围着新建成的材料实验室忙碌,电子显微镜下,钇钡铜氧超导材料的晶界结构清晰可见。
“许总师,您看这批新涂层的临界温度又提高了2K!”
有人举着检测报告跑过来,纸上的数据比《龙跃》最新论文的记录还高出0.5个单位。
许阳接过报告,目光落在“商用化量产合格率92%”的字样上,嘴角扬起笑意:“下周启动第二条生产线,按这个进度,明年就能满足西北五省15%的用电需求。”
产业园的访客中心却格外冷清。
灯塔国能源部派来的代表团已经在门口等了三天,领头的官员攥着镀金邀请函,看着“非合作国家谢绝入内”的牌子,脸色铁青。
“我们愿意分享F-35的发动机技术,只求参观一小时!”
他对着接待人员喊,却只得到一句平静的回复:“许总师说,技术交流需要对等——你们封锁我们的时候,就该想到今天。”
欧盟的代表团更狼狈,他们带来的“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交换方案被直接退回。
D国工程师望着远处正在吊装的超导电缆,低声对同伴说:“三年前他们来欧洲求合作,我们把他们拒之门外;现在我们带着专利来,他们连门都不让进。”
沙东国的亲王却带着石油部长在签约大厅里等候,他们刚签下“共建中东首座聚变电站”的协议,亲王捧着许阳签名的《龙跃》期刊,语气里满是恭敬:
“我们不求技术转让,只希望能成为龙国的‘核聚变伙伴’,按你们的标准建电站、培养人才。”
许阳在巡查生产线时,撞见灯塔国代表团试图偷拍超导材料车间。
他没动怒,只是让保安把他们请出去,路过时淡淡说了句:“《龙跃》上有基础原理的论文,真想学,可以先从公式推导开始。”
这话像软刺,扎得对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那些论文他们早翻烂了,可没有龙国的工程经验,理论永远是纸上谈兵。
傍晚的测试区,许阳看着商用堆向西北电网输送第10亿度电的庆祝屏,身后传来团队的欢呼。年轻工程师指着实时监控:
“沙特、巴西、埃及的申请又堆成山了,都想加入‘一带一路聚变联盟’。”
许阳望向沙漠尽头的输电塔,夕阳给它们镀上金边,像一串延伸向世界的能量动脉。
“告诉他们!”
他转身走向实验室,声音清晰而坚定,道:“想合作,就按我们的规则来——技术共享可以,但核心专利、工程标准,必须由我们主导。”
风沙掠过产业园的围墙,墙外是焦灼等待的西方国家代表,墙内是稳步推进的商业化进程。
许阳知道,拒绝不是封闭,而是像可控核聚变的磁约束一样——只有守住核心技术的“边界”,才能让这股改变世界的能量,真正为人类福祉所用。
……
甘省基地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当钱老宣布“可控核聚变技术暂时有限制对外共享”,台下的西方记者就炸开了锅。
灯塔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率先站起来,语气带着咄咄逼人的傲慢:“钱先生,您曾说科学无国界,为何现在要垄断核聚变技术?这是典型的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