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乾风云起苍穹》最新章节。
解决了学堂的师资难题,苏康刚歇了两天,目光又落回了武陵县冷清的集市上。
他记得刚到武陵时,曾去城西那条老街赶集,只见窄窄的街道上,卖菜的挑着担子占了半条路,卖布的把布匹铺在石板地上,山货贩子的竹筐挤在墙角,行人得侧着身子才能勉强通过。
有次他亲眼见一个苗家妇人买布,汉商给她量布时偷偷少了一尺,妇人发现后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周围围了一圈人,却没人能出来评理;还有个卖鸡蛋的老汉,收摊时发现钱袋被偷,蹲在地上抱着空筐子哭,眼泪混着地上的泥,看得人心酸。
“集市要是一直这么乱,百姓买卖不方便,外来商人也不敢来,武陵怎么能富起来?”
这天傍晚,苏康把王刚叫到书房,指着桌上的武陵县地图,手指在县城中心的空白处一点,“咱们在这儿建个正规的交易区,把集市规范起来,让商市重新热闹起来!”
王刚凑过来看了看,有些犹豫:“少爷,建交易区得花不少银子,而且城西的老集市都用了几十年了,百姓能愿意搬吗?”
“银子的事不用愁。”
苏康指着地图上刚修好的水泥路,“路通了,商市火了,县衙的税收自然能涨回来,这是长远的买卖。至于百姓,只要咱们的交易区方便、安全,他们肯定愿意来。”
第二天一早,苏康就拉上县丞周文彬,带着王刚和几个衙役去县城中心丈量土地。
选好的地块原本是片荒地,长满了野草,还有几处废弃的土坯房。
苏康让人把荒草除了,旧房子推了,又从修路队调了十几个熟练的民工,用青砖、青瓦、石头和水泥开始建造交易区。
这回,已经习惯了这位县太爷出手风格的周文彬,什么质疑都没有了,唯有乖乖地配合着做事。
施工的时候,苏康几乎每天都去工地查看。
有次民工们砌墙时,他发现墙基打得太浅,连忙让人停下来:“这墙得撑住屋顶的重量,还得经得住雨天泡水,墙基再往下挖三尺,用碎石子和水泥夯实了,不然过两年就得塌。”
民工们听了,赶紧返工。
还有中间的通道,苏康特意让留够两丈宽:“得能过三辆牛车,不然商贩拉货进来还得错开走,多耽误功夫。”
半个月后,巨大的交易区终于建好了。
两条宽大的通道,四排整齐的青砖瓦房,屋顶盖着青瓦,每间房子都留了宽敞的窗户,既亮堂又通风;中间的通道铺着平整的水泥地,下雨天也不会积水;房子后面还挖了排水沟,防止雨水淹了摊位。
苏康又让人把交易区分了四个区域:粮食区专门卖米、面、红薯、玉米这些;布匹区卖棉布、麻布和苗家土布;山货区摆蘑菇、木耳、野果、草药;日用品区则卖锅碗瓢盆、针头线脑、农具。
每个区域都用木牌标了编号,比如“粮一”“布三”,每个摊位都有三尺宽,足够商贩摆放货物。
“谁想摆摊,先去县衙登记,交五十文管理费,就能拿到摊位牌,以后这摊位就是固定的了。”
苏康让人把规矩写在木板上,贴在交易区门口,又特意加了一条,“管理费每月交一次,要是遇到灾年,还能减免,咱们不赚百姓的辛苦钱。”
为了解决买卖纠纷,苏康还在交易区门口建了个仲裁处。
说是仲裁处,其实就是个用木头搭的小房子,里面摆了张松木桌,两把长凳,还放了一杆标准秤 —— 这秤是苏康特意让人从府城买来的,准星一点都不差。
仲裁处的工作人员,一个是懂汉话和苗语的汉人老秀才,一个是苗家寨里威望高的寨老,两人轮流值班。
平日里,苏康还会派出衙役在交易区里进行巡逻,解决一些纠纷和杜绝一切纷争,打击那些偷鸡摸狗欺行霸市的人。
苏康还让人把交易规矩刻在木板上,贴在仲裁处墙上,用汉、苗两种文字写着:“买卖公平,不许强买强卖;短斤少两,加倍赔偿;偷窃财物,送县衙查办;有纠纷找仲裁处,不许私下斗殴。”
苏康废除了每月逢五、逢十开市的习惯,采用了现代的市集规程,每天都开市,天天营业!
开市第一日,天还没亮,交易区外就聚满了人。
有商贩背着货物来占摊位,有百姓揣着钱来买东西,还有些看热闹的孩子,围着交易区跑个不停。
苏康穿着青布长衫,站在交易区门口,看着商贩们拿着摊位牌,按编号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条不紊地摆货 —— 卖粮食的把米袋堆得整整齐齐,卖布的把布匹挂在架子上,卖山货的把蘑菇、木耳放在竹筐里,连泥土都擦得干干净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苏大人,您这交易区建得真好!”
一个卖布的汉商走过来,笑着给苏康作揖。
这汉商姓陈,以前在城西老街摆摊,每次下雨都得赶紧收布,怕布被淋湿了褪色,刮风的时候还得盯着摊位,怕布被吹跑。
这次他在布匹区租了个摊位,不仅有房子挡雨,还能把布挂在架子上,看着就精神。“以前在老街摆摊,一天下来,嘴里全是土,布上也沾着灰,现在好了,干干净净的,买布的人也多了!”
苏康笑着点点头,刚要说话,就看见一个苗家妇人背着竹筐,在布匹区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