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封疆》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意识到,草原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而这位突如其来的巴图汗,正是那搅动风云的惊雷。
更让各部首领心神剧震、乃至坐立难安的是,这位巴图汗绝非寻常蒙古将领。
其血脉可追溯至蒙古圣祖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撒儿!这意味着,他是正宗的、不容置疑的黄金家族成员,其血统之高贵,足以让绝大多数蒙古首领在他面前自惭形秽!
不仅如此,细究其家族谱系,其先祖曾世代担任察哈尔部怯薛歹统领之职。
这一身份非同小可,绝非单纯的武夫。这意味着他的家族历史上与林丹汗的直系部众、乃至漠南蒙古诸多名门望族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旧部情谊和盟誓传承。
许多当年被迫臣服于清廷的察哈尔旧部贵族,其祖父辈或许就曾在巴图汗的先祖麾下效力,或与之联姻。这份旧情,在清廷的高压统治下,悄然复苏。
与喀喇沁、土默特部分贵族的联系,作为曾经拱卫蒙古大汗的核心家族,其影响力绝非仅限于察哈尔一部,与临近的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上层同样关系匪浅。
这一层身份,其带来的冲击力远胜于千军万马。
他不是一个来自长城以南的汉人征服者,他是一个流淌着最尊贵血液、带着传奇家族名望的“自己人”。
他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草原沉寂多年的政治格局,也点燃了许多人深藏心底的野望——他是回来争夺草原主导权的!
一时间,从鄂尔多斯到科尔沁,从归化城周边到漠南边缘,蒙古王公的金顶大帐内,都充满了窃窃私语和激烈争论。人心浮动,暗流汹涌。
乌拉特部的一个小台吉,这是一个饱受压榨的小部落,他的部落近年因无法完成清廷摊派的“额外”贡马和牛羊,屡遭欺压,族人生活困苦。
得知巴图汗和明军到来的消息后,他连夜派出心腹,携带礼物,秘密前往归化城方向接触,迫切希望寻找摆脱清廷盘剥的机会。
浩齐特部的首领其曾祖母便出自巴图汗家族。此刻,部内分裂成两派:一派老成持重,认为不应轻易背叛清廷,以免招致灭顶之灾;另一派则以年轻台吉为主,激动地主张响应“自家人”,重现蒙古荣光。老首领陷入极其艰难的抉择,彻夜难眠。
即便是与清廷联姻最深、被视为股肱的科尔沁部,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某些并非嫡系的台吉私下议论:“满洲人能给的,大明和一位黄金家族的血脉难道给不了吗?或许…这是我们争取更多话语权的机会?”
而所有这一切权衡、观望和蠢动,都发生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之下——那位一手平定中原、再造大明、声威正如日中天的汉人柱国魏渊,就巍然屹立在巴图汗的身后。
他的意志、他的军队、他的资源,是巴图汗最坚实的后盾。
这意味着,巴图汗不仅仅代表着黄金家族古老血脉的回归,更代表着新兴大明帝国对漠南草原秩序的强势介入与重塑。
他带来的是一套不同于清廷的、结合了强大中原帝国支持与蒙古传统法统的新选择。
站队?还是观望?
继续效忠远在沈阳、但近年征调无度、渐露颓势的清廷?
还是投向这位拥有无上黄金血统、且得到强大明朝支持的巴图汗?
每一个部落,每一位首领,都必须做出选择。
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一场关乎漠南蒙古未来数十年气运、乃至每一个部落存续兴衰的重新站队。
与此同时,沈阳,大清皇宫。
“哗啦——!”
精美的景德镇瓷杯被狠狠摔碎在金砖地上,碎片四溅。多尔衮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的手指,死死按在铺着漠南蒙古舆图的桌案上。
“归化城!归化城!!”
他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因愤怒而嘶哑,
“魏渊!好你个奸诈的魏渊!实在狡猾至极!”
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上“归化城”的位置:
“利用全国科举吸引天下目光,暗地里却集结精兵,暗度陈仓,偷袭我归化城!好一招声东击西!好一个卑鄙无耻的汉人!小人行径!”
殿内侍立的满汉大臣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摄政王的霉头。最近几年,他们已经习惯了多尔衮的失态,与失态长长相伴的,则是魏渊这个名字。
多尔衮喘着粗气,如同被困的猛兽般在殿内来回踱步。怒骂之后,是冰冷的现实和更深的忧虑。丢失一座城池固然痛心,但更致命的是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
蒙古高原!
那里是八旗重要的兵源补充地,是战马的主要来源,更是大清战略纵深和对抗明军的侧翼屏障!绝对不容有失!
一旦漠南蒙古各部因此动摇,甚至倒向明朝,那么大清将腹背受敌,局势将瞬间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不能再等了!”
多尔衮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决绝的厉色,
“必须立刻亲率大军,远征漠南!必须以雷霆之势,碾碎那些胆敢叛乱的部落,把那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巴图汗’碾成齑粉!要让所有蒙古人看清楚,谁才是这片草原真正的主人!谁才能给他们带来强盛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