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封疆》最新章节。
古老的苏鲁锭黑纛依然在风中猎猎作响,但它的身旁,那面昂然矗立的大明龙旗,同样迎风招展,毫不逊色。
黄金家族的血脉得到了中原天子的认证,而草原的繁荣也与帝国的秩序深深绑定。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自今日起,草原的权力格局与生存方式,已然不同。
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军事互信和文化交融的蒙汉友谊新章,正随着赛马的蹄声、校场的号声和集市的喧哗声,缓缓展开。
魏渊立于高台之上,平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硝烟散尽,恩威并施,他终于用一场极富草原传统象征意义的盛大典礼,为漠南换来了可期的和平。
最后一件大事已了,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回家了。
就在归化城外旌旗招展、万众欢腾,庆祝着蒙汉新秩序诞生之际,数千里外的北京城,另一场截然不同的“聚会”,却在夜色与阴影的掩盖下,于一座看似寻常的深宅内悄然进行。
此地并非皇宫大内,而是一座隶属于京城富商的别业,陈设奢华却透着几分陈旧气息,仿佛久已无人常住。
厚重的锦缎窗帘将所有的窗户遮掩得严严实实,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光线与声响。
只有几盏昏黄的羊角灯,在冰冷的空气中投下摇曳不定的光晕,勉强照亮一张紫檀木圆桌,以及围坐在桌旁的几张面色凝重的脸。
主位之上,是一位身着暗紫色蟒袍、面容白皙保养得宜的中年太监吴良佐。
他指尖轻轻捻动着一串光滑的沉香木念珠,眼神低垂,看似平静,但偶尔抬眼时,眸中一闪而过的精光却透露出其内廷显宦的身份与深藏的机心。
崇祯朝时他就在司礼监任职,手中掌握着通往御前的部分文书关窍,可新政之下,一丁点权力都没有了。
其左侧,是一位身着簇新麒麟服、却难掩眉宇间骄躁之气的年轻勋贵朱至湘。
他是世袭的南川郡王,论起辈分,与宫中的永熙皇帝属于平辈,之前隶属于皇家勇卫营,后来新军第八镇成立,他并未留在新军,而是划拨到了地方部队,如今在武安国手下的京营中担任参将,属于十二大营的负责人之一。
他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嫉恨:
“魏渊要回来了!带着泼天的功劳,漠南的王冠都成了他囊中之物!如今陛下已经是封无可封了!再这样下去,这大明朝,还有我们这些朱家老亲们的立锥之地吗?”
右侧,则是一位年纪稍长、身着二品武官补服的老者。他须发已见花白,面容刻板,手指关节粗大,显是常年戎马所致。他并非普通军官,乃是世袭成国公朱纯臣,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朱能,之前他曾担任京营总督,后来永熙皇帝登基,他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能够重掌大权,可没想到魏渊竟然提拔武安国接替了他的位置。
他冷哼一声,声音沙哑如铁石摩擦:
“黄口小儿,侥幸成功,便目中无人。其在军中安插亲信,推行那所谓‘新法’,全然不将我们这些老行伍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吴良佐终于开口,声音尖细而平稳,如同毒蛇滑过冰面:
“王爷、国公,稍安勿躁。魏大人劳苦功高,陛下信重,乃是自然。我等臣子,唯有尽忠王事,岂能有他念?”
他话锋微妙一转,指尖停止捻动念珠,
“只是…功高震主,古有明训。魏大人如今手握重兵,进封柱国,而且结交外藩,声威日隆…这世间事,盛极则衰,月满则亏。陛下圣明,烛照万里,但…难免有被一时之功蒙蔽之时。我等身受国恩,世受皇禄,有些时候,或许该为陛下,多想一步…”
他的话并未说透,但在场之人都心领神会。
永熙皇帝对魏渊的信任近乎毫无保留,这恰恰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也是他们暗中串联的根源——他们坚信自己的行为是在“匡正”君侧,是在维护朱明皇室真正的、纯粹的利益,防止权力旁落于一个外姓武臣之手。
“公公说的是!”
朱至湘立刻附和,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让他如此得意下去!”
朱纯臣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在朝中党羽渐丰,边军又多是其旧部,硬碰绝非良策。或许…可从其身边人,或其新政推行之中,寻些‘错漏’?若能引得朝议纷争,陛下即便不欲深究,也需稍加抑裁,挫其锋芒。实在不行。。。”
他看了一眼朱至湘,两人眼神仅仅一个交流,便知道了对方的用意。
而吴良佐则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将军老成谋国。杂家在内廷,或也可‘留意’一二,有些事情,或许不必那么急着呈送御前…有些风声,或许该让它吹得更远一些…”
密室内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化为窃窃私语,在昏黄的灯光下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罗网。
他们算计着,谋划着,试图在那位功勋卓着的统帅凯旋归来之前,便在北京城布下第一道绊索。
窗外,北京城的夜空静谧无声。
深宫内的永熙皇帝,对此一无所知。
而远在归化城的魏渊,正沉浸在家国双喜的欣慰之中,对即将面对的暗流,同样尚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