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第11章 阿翁旧闻(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最新章节。

见伤口恢复良好,他微微点了点头。

魏柳氏也凑上来看了一眼,忍不住夸赞道:“夏校尉给的伤药果然非同凡响,比我们县城那些医者用的药好多了。”

“那是自然,我数次救得校尉性命,校尉也救过我一次,我们是生死之交,给的伤药自然是极好的。”魏勤得意道。

“哦?校尉还救过你?”魏柳氏好奇地问道。

对于自家良人救过校尉的英勇事迹她并不感兴趣,反而更想知道校尉是如何救夫的。

见长子和妻子都投来好奇的目光,魏勤略一思索,便将那段往事娓娓道来。

“孩他娘,可知家中购地之资从何处来?”魏勤对着良人问了一句。

魏柳氏愣了一下,当初买地时她确实很高兴,但从未询问过资金的来源。

魏安也一脸疑惑地看着父亲,他从未听父母提起过买地资金的来源。

三年前阿翁从幽州戍边回乡,从一名绝嗣的族人手中购买了十亩上田(大亩470平方米左右)。

因为上田田力肥沃,不需要休耕,中田则需要收两季休一年,下田则收一季休两年。

下田百姓不会去种,一般要养成熟田,至少成了中田才会精细耕种。

南阳上田一亩麦稻轮种收粮可达5-7石,非常高产,因此每亩值一万两千钱,十亩总共花费了十二万钱。

魏安清楚地记得,当初在族长家签订地契时,父亲拿出的竟是一枚枚刻着八两的金饼。那一幕让他震惊不已。

从小到大,自己可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黄金。

当初自己不懂,自从经过梦里的那些内容后,心知戍边不可能得这么多钱,哪怕阿翁作为校尉亲卫。

更何况阿翁用来付钱的是金饼,金是贵金属,普通民众是不可能拥有的,这更是可疑。

肯定不是辛苦攒的。

“难道还是偷来抢来的不成。”魏安忽然想到,但随即自己否定了。

阿翁为人正直,绝对不是白天为农,晚上为匪的人物。

虽然这样的人在外村外乡有不少。

“熹平六年,我随夏校尉讨鲜卑,军队溃败,吾在乱军中奋力搏杀逃亡,斩杀过一个鲜卑头人,得了他的首级和旗帜。”魏勤缓缓说道。

熹平六年,也就是华国所称的公元177年。

“征鲜卑?”魏安记忆中迅速调出一场大战。

“阿翁,这是个大败仗啊。”魏安瞪大了眼睛说道,因为全大汉都知道这件事。

当时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诸将是彘群,使得大汉受奇耻大辱,令无数汉家精锐丧生草原。

而魏安知道的更多,查过资料,知道这场仗不光汉军辎重丢完,军队主力都死伤八成,后檀石槐便连年入侵劫掠,大汉无法抵挡。

可见当时这场大败对北地影响多大。

一个士卒要想在大败仗中逃亡并存活下来,可是十分不易,哪怕作为夏育的亲兵。

要知道一支军队被另一支军队击溃,那么这支军队的指挥系统基本上就会完全混乱,组织就散乱了。

人是社会性的,组织让人产生安全感和同时给人勇气。

而人一旦脱离组织,因为变得孤单,大部分人的勇气就会消散,因为失去了依靠。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