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27章 噩耗连连(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

永乐二十二年五月的紫禁城,槐树新叶尚未舒展,却已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中。

朱高炽捏着讣闻的手指微微发颤,宣纸上“皇女薨逝”四字在烛火下泛着刺眼光芒。案头堆积的《边军补给折》《江南水患疏》等尚未批阅,此刻却被他尽数推到一旁,砚台里的墨汁不知何时泼洒些许出来,在奏疏上晕染出狰狞图案。

“封锁消息。”朱高炽突然开口,那声音沙哑得连自己都吓了一跳。当值太监王淮捧着明黄封缄的手一抖,蜡油不慎滴在袖口都浑然不觉。朱高炽望着窗外浓重的夜色,想起父亲出征时骑在白马上的身影——六十五岁的帝王执意要在漠北荒原上再建奇功,若是此刻得知爱女夭折……

朱高炽不敢再想下去:\"对外就宣称皇女染疾静养,宫内擅传消息者,杖责三十。\"

次日清晨,工部官员便带着匠人在西华门内搭起灵堂。素白幔帐遮住鎏金彩绘的梁柱,楠木棺椁上还带着新漆的气味。

张妍亲自督管祭品,见宫女捧来的白菊花瓣上沾着露水,她立刻命人重新更换:\"要用辰时初刻带霜的,清仪最喜干净。\"

张妍望着供桌上摆放的彩漆皮球,那是小姑娘生前最爱的玩具,眼眶瞬间泛红。

头七未过,赵王府的家奴便踏着晨雾冲进紫禁城。朱高燧的家书被汗水浸透,字迹晕染得模糊不清:“王妃沉疴难起,京中名医束手无策……\"

赵王府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熏香都盖不住苦涩气息。沐芸蜷缩在雕花床榻上,那张曾明艳动人的面容如今已经瘦得脱相,眼窝深陷皮肤蜡黄如纸。

朱瞻基快步冲上前去,伏在床边握住女人枯瘦的手。触到腕骨硌人的凸起时,泪水决堤而下:\"三婶!侄儿来看您了!\"少年想起幼时在三叔家中玩耍,沐芸总会把最甜的糖糕留给他,冬日里还曾经亲手为他缝制过狐皮手笼。

朱高炽强压下喉间的哽咽,伸手轻轻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恰在此时,沐芸浑浊的眼睛突然有了几分神采,干枯的嘴唇翕动着,却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她望着朱高炽,又转向一旁红着眼圈的朱高燧,泪水顺着凹陷的脸颊滑落,打湿了枕巾——那上面还绣着当年新婚时的朵朵并蒂莲。

五月十五晨钟响起,沐芸的手突然垂落。

赵王府顿时哭声震天,白幡如潮水般涌出府门。朱高炽站在灵堂前,看着画师为弟媳描绘遗容,笔尖蘸着的朱砂红得刺目,恍惚间竟与清仪灵堂的白菊重叠在一起。

这个五月仿佛被施了诅咒。两京一十三省的急报如雪片般飞来:山东蝗灾,南直隶运河决堤,浙江海寇犯境……杨士奇等人通宵达旦地批阅奏折,案头的蜡烛换了一根又一根。

朱高炽每日只能睡两个时辰,有时在批阅军粮调配时,眼前会突然浮现清仪举着皮球的笑脸;有时在商议河工方案时,又会想起沐芸临终前那充满遗憾的眼神。

更棘手的是安贵妃,她自从女儿离世后便沉默寡言,整日抱着朱清仪的旧衣枯坐。

张妍带着后宫妃嫔轮番劝慰,甚至请了法华寺的高僧诵经,却收效甚微。而赵王妃的丧事更是千头万绪:礼部官员为礼节争执不下,云南沐家的吊唁队伍又在进京途中,朱高燧哭得失了方寸,全赖朱高炽一手操持。

深夜的文华殿,朱高炽揉着太阳穴望着窗外如墨的夜色。案头新到的军报上,父亲大军已抵达开平的消息跃然纸上。他下意识摸向怀中的兵符,冰凉的青铜贴着心口,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寒意。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在寂静的夜色里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多事之秋的无尽哀伤。

永乐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暮色如浓稠的墨汁,缓缓浸透紫禁城的每一寸角落。

慈庆宫的铜鹤香炉早已经熄了香,朱高炽斜倚在雕花椅上,案头如山的奏疏几乎要遮住半张脸,最上方《陕西流民安置疏》的朱砂批注因反复晕染,已然化作一片模糊的血渍。

连续二十日不眠不休的操劳,让这位监国太子的玄色蟒袍松垮地挂在肩头,腰间玉带竟空出了两个孔位,随着他每一次抬手批阅的动作,发出细微而空洞的碰撞声。

\"王淮!朱瞻基!\"他的声音像是从干涸的深井里捞上来的,沙哑得近乎破碎。当值太监王淮闻声疾步而入,衣袍带起的风掀动了几页奏疏。朱瞻基匆匆从偏殿赶来,少年的乌帽歪在脑后,官服前襟还沾着未干的墨渍——那是方才批阅文书时不慎滴落的。

\"把奏折分成三摞。\"朱高炽撑着桌案勉强坐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王淮立刻指挥小太监们手脚麻利地分拣起来,素白的宣纸翻动声中,朱高炽的目光扫过那些盖着鲜红官印的文书,忽然想起父亲出征时,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模样。那时的帝王何等威风,而此刻,这些沉甸甸的折子却像巨石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文华殿西暖阁内,六盏羊角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朱瞻基瘫坐在黄花梨圈椅里,手中的朱笔在《应天府赋税折》上划出歪歪扭扭的弧线,墨迹在宣纸上晕成墨团。

\"爹,太爷爷当年……\"少年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困惑,\"他是怎么能够一人就处理天下之事?\"

朱高炽正在口述对漕运总督的训斥,闻言动作顿了顿。手中白玉盏中的茶汤晃出细碎的涟漪,倒映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宛如霜雪。

“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朱高炽的思绪渐渐飘向遥远过去,想起宗人府藏着的太祖起居注,\"早年在濠州讨饭,在鄱阳湖血战,登基后更是五更而起,批阅奏章至深夜。除了他老人家的铜筋铁骨,真龙之躯,寻常人哪有这般铁打的筋骨?\"

张妍坐在一旁的绣墩上,纤细的手指捏着狼毫笔,正将朱高炽的口述誊抄在奏折上。

烛火摇曳,映得她眼角的细纹愈发明显,却也为苍白的面容添了几分暖色。

\"也难怪前朝多有昏君,\"张妍轻笑一声,靛青丝线在指间穿梭如蝶,将誊抄好的奏折仔细装订,加入到他们讨论中来,“案牍之劳,怕是比行军打仗还磨人。\"

话音未落,她的思绪便回到了年轻时的燕王府。那时朱棣出征归来,常挂着染血的战刀批阅奏章,铠甲上的铁锈混着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暗红的痕迹。

朱瞻基突然坐直身子,因动作过猛牵动了连日劳累的筋骨,忍不住闷哼一声。

\"母亲这代笔之举,按《皇明祖训》当受杖刑。\"朱瞻基强撑着露出笑容,试图缓和压抑的气氛,却掩不住眼底的血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永历十三年,大明到了覆灭的最后关头。朱由榔睁开双眼,满朝奸佞,十面追兵,谁说我是逃跑皇帝?看我怎么战云南、定南洋驱鞑虏、拓边疆拳打吴三桂、脚踢尚可喜生擒洪承畴、福临当球踢让你们看看什么叫21世纪的降维打击!
黑咖啡少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