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183章 三藩王,你们都是大清的忠臣啊!(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活埋大清朝》最新章节。

紫禁城,南书房。

康熙皇帝看着立柱上写着“朱慈炯、朱和墭”姓名的帖子,眉头那是越拧越紧啊!

康熙皇帝原本以为要不了太久,这帖子就能揭了去,可是形势的发展和他想象的太不一样了。

都快把康熙皇帝这个圣明之主给整懵了!

这会儿在他的御案之上就放了一堆请罪的密折......有尚之信的请罪折子,还有金光祖、薛章、尚之节等人揭发和弹劾尚之信的折子,当然还有尚之信、金光祖报告广州府城沦陷并且请罪的折子,还有钦差大臣米思翰、广东巡抚刘秉权、福建总督范承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分别提交的请罪折子。

总之,就是三军败绩,闽粤大乱,人人有罪,个个该死......但是一个都不能杀!

对,就是一个都不能杀!包括那个承认勾结吴应熊欺君罔上的尚之信也不能杀。

一是杀不着......这货上完请罪折子后就躲到新会县去了,康熙皇帝想杀他也杀不到啊!

现在新会周围的南海、番禹、香山、顺德、新宁、鹤山、三水等县都丢了。新会已经变成了个孤城,康熙皇帝想杀尚之信也没这条件了。

二是要杀尚之信还得杀吴应熊啊!这是配套的......欺君罔上罪的罪犯有两人,不能只杀一个尚之信吧?还得杀吴应熊啊!而吴应熊一死,云南那边肯定造反!而且吴三桂的心腹旧部遍布云贵川三省,这要是反了,那可就是三省一起反啊。

而且广东那边还有个祖泽清也是吴三桂的人,他要跟着反了,不仅粤西几个州府得丢,连广西都不见得能守住!

到时候就是云贵川加两广统统造反......那可就是天下大乱了!

所以康熙皇帝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不是怎么杀罪该万死的尚之信,而是怎么替尚之信开脱,把他从欺君罔上的罪犯包装成大清忠臣。

这可真是难为死康熙皇帝了!

虽然为难,但是康熙皇帝还是忍住没向南书房里面的大臣和奴才们征求意见......这事儿就得圣心独裁!

因为杀吴应熊和尚之信那是政治正确,下面的人喊打喊杀是没风险的。反之要替他俩开脱,反而有可能被牵连。

所以康熙皇帝不能问......问了就没法下台了!

而康熙不问,下面一群内阁大臣、议政王大臣也不说。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弹劾尚之信、吴应熊的方案;另一套则是装傻充愣的方案。

具体用哪套,就看圣君康熙怎么说了?

现在康熙不说,大臣们也不开口,南书房里面的君臣全都练起了“闭口功”。

这沉默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才被南书房门外突然响起的通报声给打断了。

“奴才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求见!”

来人是索尼的长子,索额图的大哥,康熙皇帝的岳父老泰山,官拜领侍卫内大臣的赫舍里.噶布喇。

“宣!”康熙皇帝连忙宣自己老丈人上殿。

噶布喇不是空手来的,而是带着三个装了密奏的盒子进来的,进来以后向康熙行了礼,然后就恭恭敬敬的把盒子摆在了康熙皇帝的案几前,低声说:“皇上,云南巡抚朱国治、靖南王耿精忠、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折子到了。”

这三人论及爵位官位,肯定是耿精忠最大,但是噶布喇很清楚康熙的心思,所以就把装着朱国治奏折的盒子摆在最上面。

康熙皇帝没有说话,只是打开了盒子,取出了朱国治的奏折,翻开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饶是康熙的城府,脸色也骤然大变,而且还脱口而道:“吴三桂怎么能死了呢?”

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