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独无故

第12章 韩非子(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岂独无故》最新章节。

燕国的君主子哙是邵公奭的后代,统治的国土达数千里见方,拥有几十万的军队。他不沉溺于美女和音乐带来的感官享乐,不在宫里建造池塘楼台,也不到郊外跑马狩猎;并且亲自拿着耒耨等农具到农田里劳作。子哙如此亲身操劳吃苦,真诚地关心民众疾苦,即使是古代那些公认的圣贤英明的君王,在勤政爱民、心系社稷方面,也不会比他做得更到位了。然而子哙自己死于非命,燕国被齐国攻破,国君的大位被子之夺走,天下人都把他视为笑柄。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就是不懂得任用和驾驭臣子的方法。

【一】

有一位宾客游说韩宣王,(宾客走后)宣王(回味他的言论)满心欢喜,赞叹不已。宣王身边的臣子见到宣王如此喜欢宾客的言论,便抢先拿这件事去告诉那位宾客,以此作为对他的恩惠。

【二】

韩昭侯派人骑马到下面的县里巡视。派出的人回来复命,昭侯问道:“你都看到些什么呀?”那人说:“没看到什么。”昭侯说:“虽然这样,看到了什么?”使者说:“南门外有小黄牛在大路左边吃庄稼苗。”昭侯对被派出的人说:“不准把我问你的话泄露出去。”于是下令说:“当禾苗生长的时候,严禁牛马进入别人的田里,本有法令,可官员们不把这当回事,结果牛马有很多跑到别人的田中。赶快把牛马进入农田的数目调查统计好报上来,要是找不到,我将加重你们的罪过。”于是都城外东、西、北三个方向的调查结果都呈报上来了。昭侯说:“还有没查到的。”于是官员们又去仔细寻查,这才发现了南门外的小黄牛。官员们都觉得昭侯能明察秋毫,所以都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对待自己的职责,不敢为非作歹。

【三】

韩昭侯让人把自己不穿的破套裤收藏起来,他身边的随从说:“君主也太不仁厚了,穿破了的套裤不拿来赏赐给身边的人,却要收藏起来。”昭侯说:“这不是你能明白的道理。我听说,英明的君主连皱一下眉头、笑一笑都不会轻易表露出来,皱眉有皱眉的目的,笑有笑的目的。如今那条破套裤,何止是皱一下眉、笑一笑那样的事呢?套裤跟皱一下眉、笑一笑的作用相差太大了,我一定要等有功的人(才把它赏出去),所以把它收藏起来,而没有给人。”

【四】

秦昭襄王生病,百姓们每一里都凑钱买牛祭神,各家都为昭襄王祈祷。公孙述出宫看到这种情形,入宫向昭襄王表示庆贺,说:“百姓竟然每个乡里都买了牛替大王祭神祈祷。”昭襄王派人去调查,果然有这种事情。昭襄王说:“罚他们每人出两套战甲。没有命令就擅自为我祈祷,这是爱戴我。他们爱戴我,我也将改变法令,心里和他们相互爱怜依顺,这样法令就无法确立。法令无法确立,是国家混乱灭亡的做法。不如罚他们每人两套战甲,重新跟他们搞好国家的治理。”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

小吏的理解:从已经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可以发现没有表现出来的情况。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南疆少年走天下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一个南疆小寨中的平凡少年陶小满,从没见过南疆外四大国的繁华世界,极其崇拜葬在南疆的程国远征大将军李草,梦想有一天能去到四大国开开眼界,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草一样伟大的将军。他神秘的爷爷从他会走路时就将毕生武学传授于他,他的命运也在这一招一式中注定与众不同。斩夜,破军刀法伴随着他成长,他的爷爷知道,终有一天他会踏上去四大国的路....他将带着南疆才有的蛮荒气息,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他将经历美好,
点桐一生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