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有了马惠的资金支持作为坚实后盾,明德堂扩建计划的引擎被迅速点燃。首要任务,便是将隔壁那家意向转让的文具店顺利拿下。
桂翠主动扛起了谈判的重任。她先是做足了功课,摸清了周边类似商铺近期的租赁和转让行情,又通过街道邻居旁敲侧击地了解到,
文具店老板之所以转让,是因为儿子在省城定居,老两口准备过去带孙子,确实着急出手,但同时也想多捞一笔转让费。
第一次正式谈判,是在文具店里进行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纸张和墨水味,货架上零零星星剩下些本子笔尺等存货,显得颇为萧条。
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姓吴,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
“桂医生啊,不是我不给面子,你们明德堂是做好事的,我们都知道。”吴老板搓着手,一副为难的样子,
“但我这店,地段多好啊!紧挨着你们诊所,人流量有保障。当初我装修也花了不少钱,这些货架、柜台都是好的…”
他滔滔不绝地夸了一通,最后报出一个数:“转让费这个数,租金嘛,年付的话,每月这个数。”他伸出的手指比桂翠预估的最高心理价位还高出了一大截。
桂翠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拿出周边商铺的租赁合同复印件(她托朋友搞到的)和手机计算器:“吴老板,您看,这是隔壁街同样面积铺子的租金,只有您报价的七成。
您这装修也好几年了,按折旧算实在不值这个转让费。我们确实是诚心要,想着邻居好办事,但您这价格…确实有点偏离市场了。”
她语气温和,但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噎得吴老板一时说不出话。
“再说,您这店空着也是空着,一天租不出去就损失一天的钱。我们接手,马上就能付钱,您也能早点去省城享天伦之乐,是不是?”桂翠又适时地打出了感情牌和现实牌。
吴老板语气软了一些,但依旧咬死了一个高于桂翠预期,但似乎可以再谈的价格。
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
接下来的几天,成了拉锯战。桂翠几乎每天都要去“磨”一次,软硬兼施,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动之以情。张景和黄彪也轮流上阵。
黄彪主打一个“老邻居”情怀牌,外加一点点“你们这店除了我们学医的谁还要”的恐吓;张景则从长远合作的角度,承诺未来明德堂发展好了,周边的商铺都能带动起来。
吴老板的态度有所松动,但总是在最后关头又犹豫起来,似乎总幻想能有出价更高的“冤大头”出现。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另一条街上新开的一家少儿编程培训机构,也在打听周边铺面,似乎有扩张的意向!
这个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吴老板耳朵里,他立刻又端了起来,原本快要谈妥的价格再次上调。
“妈的!这老吴头,真是坐地起价!”黄彪气得吹胡子瞪眼,“那个什么编程班,跟咱们八竿子打不着,跑来凑什么热闹!”
桂翠也急得上火,嘴角起了个泡。时间不等人,每拖延一天,扩建计划就推迟一天,而且夜长梦多。
张景眉头紧锁,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押在吴老板这一家上。”
他果断决定,“桂翠,你继续和他保持沟通,但别把他当成唯一选项了。王森,你人面广,再多打听打听附近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空置铺面,稍微远一点点也行,只要格局合适,价格公道。”
王森领命而去,发动了他的那些推拿客户、街坊朋友关系网。
然而,寻找新址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合适的铺面本就稀少,要么面积太小,要么格局奇葩(比如没有上下水,根本无法改造成诊室或治疗室),
要么租金高得离谱,要么房东一听是开诊所,担心煎药有味、病人吵闹而直接拒绝。
几天奔波下来,几乎一无所获。唯一的希望,似乎还是在那位反复无常的吴老板身上。
而吴老板,似乎也吃准了明德堂的急切心理,态度越发傲慢起来。
这天下午,桂翠又一次从文具店回来,脸上带着疲惫和沮丧。“他还是不肯松口,甚至暗示,如果编程班那边给价合适,他可能就租给他们了…”
一股无力的焦躁感笼罩在明德堂核心团队的心头。明明有了资金,规划也做好了,却卡在了这最基础的第一步——找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