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方中用了炮附子、干姜、白术、党参温阳健脾;苍术、厚朴、陈皮燥湿行气;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炮附子先煎一小时,去其麻味存其温阳之性。三剂。”张景将处方递给孙女士,仔细交代了煎服方法和饮食禁忌(忌生冷油腻)。
孙女士将信将疑地走了。秦波看着那张处方,尤其是“炮附子”和“干姜”这两味大辛大热的药,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怀疑显而易见。
三天后,孙女士复诊。
她一进门,脸上的愁容就消散了大半,甚至带上了一丝笑意!
“张医生!神了!真是神了!”她还没坐下就激动地说,“吃了您开的药,第一天晚上就感觉肚子里面暖和了,没那么胀了!三剂药吃完,现在胀痛好了一大半!能吃点东西了,虽然还不敢多吃,但不像以前一吃就堵!大便也成形了些!”
她兴奋地描述着变化,与之前判若两人。
张景再次为她诊脉:脉象虽仍偏细,但沉象减轻,弦意已去,变得和缓了一些。舌苔也较前变薄,腻苔稍化。
“效不更方,守方再进五剂,巩固疗效。”张景微笑道。
孙女士千恩万谢地走了。
诊室里一片寂静。所有学员,包括秦波,都亲眼见证了这“效如桴鼓”的变化。
张景没有看秦波,而是对着所有学员总结道:“这个病例再次告诉我们,辨证一定要抓住根本。患者一派寒湿之象,阳气虚衰是关键。
用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如同春日暖阳融化积雪,脾胃得以温煦,运化功能自然恢复,湿浊得以化散,气机随之通畅。这才是治本之道。”
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理论固然重要,但临床是千变万化的。死守条文,不见真人,很容易南辕北辙。中医的魂,在辨证,在活法,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说完,他便开始接诊下一位病人,仿佛刚才只是进行了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教学。
学员们沉浸在刚才的病例中,低声讨论着,眼神里充满了对张景的敬佩。
秦波站在原地,愣了很久。他怔怔地看着张景从容看诊的背影,又回想刚才那位患者欣喜的表情和实实在在的疗效,再对比自己之前那套“肝气犯胃”的理论分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那种建立在书本上的优越感和自信,在这一刻,被一个活生生的病例击得粉碎。
他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理论,在真正的临床高手面前,是多么的苍白和可笑。张景不是不会理论,而是早已超越了理论的束缚,达到了圆融活用的境界。
下午的跟诊结束后,学员们陆续离开。秦波磨蹭到最后,等所有人都走了,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正在整理病历的张景面前。
他的脸上没有了以往的倨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着羞愧、敬佩和渴望的神情。
“张老师…”他开口,声音有些干涩,“我…我为之前的态度向您道歉。我…我太自以为是了,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他低下头,语气诚恳:“您说得对,中医的魂在辨证,在活法。我…我想真正学好临床,请您…请您以后严格要求我!”
张景看着他,脸上并没有露出胜利者的表情,只是平静地点点头:“认识到不足,就是进步的开始。临床之路漫长,共勉吧。”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一种新的师徒关系,在这一刻悄然确立。
那个傲慢的“刺头”,终于被实实在在的疗效折服,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准备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明德堂的第二期孵化计划,扫除了内部最大的一个障碍,终于可以更加顺畅地扬帆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