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第148章 大军围困元氏县(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从小兵崛起》最新章节。

王原虽说没带多少人,但还是有一千精锐,因为袁绍的小心思,想给刘应秀一下肌肉,所以是下了血本派遣一队本家的精锐前来。

王原觉得,这就够了,只要有这一千精锐带领,再加上现有的郡兵,完全能够守住等到鞠义前来了。

..........

“子龙,怎么样?”

刘攀看到赵云回转,便问道。

“主公,城上有袁绍的人,恐不能轻易献降!”赵云迟疑的说道。

“主公,给我两千人,我立马把它攻下来!”

乐进听此,这还忍得住?

乐进这人打仗就是玩儿命,别看他个子小小的,但是像这种攻坚战可不会比赵云差了。

“稍安勿躁!文谦!”

刘攀知道,自己的兵士可很金贵,损失不起,这攻城战能不打最好还是不打。

“奉孝,你怎么看?”

“主公,我意暂缓攻城!”

“城内如果有袁绍的人,想必已经是诚心要和我等抗战到底了,攻城乃下策!”郭嘉说完便陷入思考,刘攀等人也不去打扰他。

“主公,后退扎营吧!”突然,郭嘉眼睛一亮,刘攀知道他肯定是想起了什么。

“全军后退十里扎营,”刘攀完全是相信郭嘉的看法的,完全跟自己不谋而合,攻城完全就是下策拿命填的。

乐进一听,垂头丧气的,自己主公哪儿都好,就是太过爱惜士兵性命了,这种情况,让他乐进指挥,不到一天时间必定打下元氏县。

要知道,这次他可是准备充足起来的,带着他亲自练出来勇于先登的精锐,个个如他一样不怕死。

“文谦,勿急,军师给尔等机会斩将夺旗的!”

撤退的时候刘攀前乐进闷闷不乐,便安慰道。

“主公!无碍,文谦随时准备着!”

听到自己主公这样说,乐进也是立马又是信心百倍了,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定能立功。

“哈哈哈.....看到没?镇北军也不过如此,遇到袁公还是怕了!尔等不必惧怕,想来镇北军不敢轻易攻城!”

看到远去的镇北军,王原得意的大笑。

而下方的元氏县郡兵见此,也是狐疑。

难道说镇北军真没有传说那样百战百胜?而是也有害怕的人?

不得不说,这王原还是有一套的,这一操作,完全把本该毫无军心的人都变得开始提振起士气来了。

.............

还未到天色渐暗,离元氏县不足二十里河边便建起一座十万人大营。

此时中军大帐中,所有校尉之上的人俨然全部在此。

“主公!我们下面怎么打算?”

要说自己这所有将军中最稳的还是属李典为最,他知道军师后面肯定还有别的打算。

“李将军,白日元氏县城内并无多少守军,而看到我十余万的大军,为何他们还不献城纳降?”

也不等众人回答,郭嘉便继续说道:“因为他们显然是有所倚仗,而倚仗从哪里来?”

“显然是有援军!”

“要是我军久攻不下,后方只需数万人就能冲垮我方军阵,所以我和主公才说退军扎营的话!”

郭嘉自顾自娓娓道来,这下乐进浑身冷汗,还好自家主公稳健,差点铸下大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