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最新章节。
御书房内,气氛异常凝重。狙击步枪被放在桌案中央,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枪管上,泛着冷冽的光,仿佛一头蛰伏的猛兽,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丝压抑。
圣上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瞄准镜上,语气带着几分复杂:“李正华,你说这枪能在八百步外精准杀人?若是训练出一批能用这枪的士兵,岂不是能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李正华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这狙击步枪的使用门槛极高,非寻常士兵所能驾驭。首先得有极好的视力,八百步外能看清靶心;其次要能忍受长时间潜伏,风吹日晒纹丝不动;最重要的是,射击时需心如止水,哪怕有一丝慌乱,子弹就会偏离目标。臣估算过,十万人中,未必能选出一个合格的使用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这把枪的核心部件,比如瞄准镜的水晶镜片、无缝枪管的锻造工艺,也是因为数百次尝试中侥幸完成的。水晶镜片需要特殊的打磨手法,稍有不慎就会碎裂;枪管的冷锻工艺,需要精准控制火候和力度,差一分就会影响射程和精度。短期内很难彻底掌握这些技术,所以这枪,暂时无法量产,整个军器监,也只造出这一把。”
圣上沉默着,手指依旧敲击着桌案,发出 “笃笃” 的声响,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
他不知道李正华说的是不是实话,但在他看出来此等神器也并非能够简单的去批量制造的......可越是如此,他心里的担忧就越重 —— 一个人掌握着足以威胁帝王安危的技术,哪怕此人现在看似忠心,未来也难免让人心生忌惮。
王爷看出了圣上的心思,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李正华素来本分,之前献军饷、改良火器,皆是为了朝廷。此次研制出狙击步枪,第一时间就献给陛下,足见其忠心。而且他已说过,此枪无法量产,且使用者难寻,陛下不必太过担忧。”
圣上抬眼看向王爷,又看向李正华,语气带着几分深意:“朕自然信得过李正华。只是这武器太过凶险,若是落入歹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李正华,这把狙击步枪,就交由朕保管吧,放在内务府的密室中,非朕旨意,任何人不得动用。”
李正华心中一松,连忙躬身:“臣遵旨!此枪本就是为陛下、为大宋研制,自然该由陛下处置。” 他知道,将枪交给圣上,既是表忠心,也是消除对方猜忌的最好方式。
圣上点点头,脸上的凝重稍缓,却又想起一事,眉头再次皱起:“这狙击步枪,若是继续改良,射程能达到多少?”
李正华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圣上最担心的还是这个。
他如实回答:“理论上,若是能找到更好的材料,比如更坚韧的钢材、更透亮的水晶,射程或许能达到一千五百步,甚至更远。但那需要极高的成本,且技术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臣短期内,怕是难以做到。”
他刻意弱化了系统的作用,只说是 “材料和技术” 的限制 —— 他不敢让圣上知道,这枪的核心技术来自 “系统”,否则只会引来更多猜忌,甚至可能被视为 “妖人”。
圣上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此事暂且作罢。李正华,你继续研发火器,但往后凡有新物件,必须第一时间禀报朕,不得擅自留存。军器监的工匠,朕会派人严加看管,任何人不得泄露火器的制作工艺。”
“臣遵旨!” 李正华和王爷齐声应道。
离开皇宫时,天色已近黄昏。王爷看着李正华,叹了口气:“正华,你这次研制的狙击步枪,虽是大功,却也让陛下对你多了几分忌惮。往后行事,需更加谨慎,莫要再随便拿出这般‘惊世骇俗’的物件,免得引火烧身。”
李正华点点头,心里满是无奈:“王爷放心,臣明白。此次也是被辽主的暗杀逼急了,想尽快研制出压制辽国的利器,却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他知道,自己现在就像站在刀尖上,一边是辽国的疯狂觊觎,一边是本国皇帝的猜忌,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功绩证明自己的忠心,同时通过日化品的 “软渗透”,慢慢削弱辽国,让宋朝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绝对优势。
回到静云府,李正华发现府外多了几个陌生的面孔,看似是路人,目光却时不时瞟向府门。
他心里清楚,这是圣上派来监视他的暗卫。他没有点破,只是像往常一样,进府后就闭门不出,第二天一早,便带着李正文,前往军器监旁的临时日化作坊。
二十天后......
“大哥,咱们真的要提前交付辽国的订单?” 李正文一边清点原料,一边疑惑地问,“耶律洪要求一个月内交货,咱们现在才用了二十天,不用这么急吧?”
李正华一边检查瓷瓶的狼纹雕刻,一边说道:“必须提前交货。现在陛下对我多有猜忌,咱们尽快把辽国的订单完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正文恍然大悟:“大哥!我这就去安排工匠们加班,争取五天内完成所有订单!”
接下来的五天,日化作坊里灯火通明。李正华亲自把关,从膏体的熬制到灌装,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检查,确保没有一丝差错。他知道,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他向陛下表忠心、向辽国示 “软” 的手段。
而此时的皇宫内,圣上正看着暗卫送来的密报 —— “李正华每日往返于静云府和日化作坊,专注于辽国订单,暂未再涉足军器监的火器研发”。他放下密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
“李德孝,” 圣上对旁边的太监总管说,“再加派些暗卫,盯着李正华的一举一动,包括他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甚至吃了什么饭,都要一一禀报。另外,军器监的工匠,每人身边都安排一个眼线,防止他们泄露技术。”
李德孝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他知道,圣上对李正华,已是 “用之疑之”—— 既需要他的技术压制辽国,又怕他拥技自重,威胁到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