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晋

第232章 血战西都1(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归晋》最新章节。

西平郡隶属凉州,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与湟水流域之间。隶属凉州刺史部,管辖西都、临羌、安夷和后来新置的长宁共四县之地。

西都县(西宁市)位于西平郡最西端靠近赤岭,是青藏高原出入口最重要的一座城池,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

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汉武帝元狩二年,为断匈奴右臂并防止羌人与匈奴勾结,汉朝决定开拓河西,于是遣汉将“霍去病”率军进抵湟水流域,并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从属金城郡,此乃西宁建制之始。

东汉建安年间,汉庭深感金城郡辖区太大,又因需要驻兵威服羌人而分金城郡为金城、西平两郡。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时间里,西宁(西都县)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战乱中。但这一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南路的不断开拓,西宁逐渐发展成为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人口众多,商业繁华。

隋唐时期,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由于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性,两军与吐蕃人在此反复拉锯,几度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河湟之地尸横遍野白骨满山!

顾恺之站在城墙上看着从湟水分出的条条沟渠汇入北郊旷野上的无数良田,听着旁边一名头顶无毛的大舌头游徼为自己讲述西都城的历史。

秋收将近,田地间的农夫比往日更多,但平时从大漠过来的商队却已多日未见。

眨眼间,他奉钟荣之命来西都县任县令已有二十余日,也不知道钟荣倒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派他这个没做过官的南方世家之子来此地当县令,是故意消遣他吗?

撇开这些烦心事,顾恺之在长着些许青苔的城墙上随意的走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钟荣不当人子,在他看来完全就是个城府极深的阴险卑鄙之徒,更何况自己还是他绑架过来的,这个劳什子县令不做也罢。

虽然钟荣派了百人随他来此上任,但身为一县之长,自己要跑这些人恐怕也阻拦不了。

“回江左去吗?”

顾恺之摇了摇头,对钟荣更加鄙视起来。正是因为此子自己才声名扫地,现在回去只会让人耻笑。

“可是去哪里呢?”他有些纠结。

西陲风物与江南迥异,时而茫茫戈壁,时而沙漠绿洲,更有草甸大河焕然一新,这些东西皆能入画。

莫不如取些库中财物去游历西域,画遍大漠风光异域各国?

“可自己作为一县县令,若是逃跑,置这些县卒百姓于何地?”

尽管过来之后,县中事务多是由老县丞照料着,他不过是负责盖印而已,倒也懒得主动过问。

思绪再三,顾恺之决定找个借口去库里拿些财物,顺道再诓骗两个苦哈哈跟自己一起走。

“县令大人……”

“顾县令!”

突然传来的声音将顾恺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才发现正是那位姓冯的老县丞。

这老头跑的气喘吁吁,几撇白花花的胡子在下颌边乍立起来,状如一只老猫。

“莫非是自己的心思被他猜到了?”

顾恺之警惕起来,看着老县丞强装作淡定的模样,问道:“县丞如此急切,是出了何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