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最新章节。
“除非这瓮会自己养寒泉。”小炉匠从窑房里钻了出来,手里捏着一块烧废的陶片,“王工您看这纹路,导灵九线,每根线都是活的。”
他把陶片凑到王工眼前,说:“您用放大镜看,釉面里有气泡,是烧窑时特意留的,像人的毛细血管,能把地底下的凉气往上引。”
王工的脸涨得通红,突然提高了声音:“封建迷信!这纹路分明是符咒,搞不好是想搞歪门邪道!”他转身要去抢陈默怀里的图纸,“把这破图烧了,省得祸害人!”
“王工请留步。”陈默后退半步,护着怀里的牛皮纸包,“这是《靠山屯寒泉瓮技术白皮书》,里面有近三个月的水质对比数据、烧制温度曲线,还有二十三位村民的康复记录。”
陈默翻开第一页,“刘大爷喝了瓮里的水,二十年的老寒腿能下田了;李婶的尿浊症,喝了半个月就好了……”
“个体案例!”王工拍着桌子,“科学只相信大样本双盲试验!”
冷四爷柱着拐杖挤了进来,身后跟着五个老头,每人手里都攥着一个空药瓶。
“王工,我在大兴安岭喝了四十年山泉水,这瓮里的水啥滋味我能尝不出来?”冷四爷拔开药瓶的塞子,递到王工面前:
“您闻闻,我以前喝的药汤子,苦得能呕出胆汁;现在喝瓮里的水,甜丝丝的,跟当年在朝鲜战场喝的山涧水一个味!”
五个老头纷纷点头,刘大爷撩起裤腿:“我这膝盖,以前肿得像发面馒头,现在能打弯了!”
李婶抹着眼角:“我家二小子上个月摔断了腿,用瓮里的水擦伤口,结痂比村医说的快三天……”
王工的金丝眼镜蒙上了白雾,他摘下眼镜擦了又擦,突然指着林英:“我要住一宿!”
“行啊。”林英像是早就在等着这句话,“窑厂后面有间瓮屋,四壁嵌了八口寒泉瓮,您就住那儿。”
当晚,窑厂的油灯一直亮到后半夜。
陈默趴在桌上整理数据,林英蹲在门槛上啃着凉馍,听着瓮屋方向的动静——先是王工的咳嗽声,接着是翻书声,后来就没了声响。
天刚蒙蒙亮,王工就砸开了瓮屋的门,头发乱得像鸟窝,眼镜片上结着薄霜,怀里抱着一个玻璃罐:“林队长!您来看!”
他掀开罐盖,内壁结着细密的冰花,“昨晚室温降了五度,这罐水放了半宿,竟析出了负离子活性团!”
他抓过陈默的钢笔在本子上狂写,“数据跟长白山原始泉眼的对比报告,相似度92.7%!”
王工的声音越来越颤抖,最后干脆坐在台阶上,盯着自己冻得发红的手笑了:“我错了……这技术是真的。”
他掏出钢笔在报告上签字,笔尖划过纸面时,冰坨“咔”地裂开,蓝墨水渗进“重点扶贫项目”几个字里,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
要走的时候,王工把林英拉到没人的地方,摸出一张拓印纸,上面是导灵九线的纹路:“林队长,这纹路……真不是哪个老匠人传下来的?”
他盯着林英的眼睛,“我搞了二十年陶瓷研究,从没见过能‘呼吸’的釉面。它像……像有生命。”
林英望着远处的青山笑了:“王工,靠山屯的山有生命,水有生命,这瓮啊,不过是借了点天地的灵气。”
王工没有再追问,上马车的时候却把拓印纸塞进了内衣口袋。
林英望着马车扬起的尘土,对陈默说:“他这是要追着光跑了。”
陈默翻着县农业站的回信,嘴角往上翘:“小炉匠的陶片寄到了,导灵九线正式录入技术档案,编号K28。”他突然停住了,“英子,你看窑厂后面!”
林英转头一看,只见最里面那口试验瓮裂开了一道细缝。
月光从缝里透进去,照见瓮内壁的纹路正缓缓延伸,像树根扎进泥土,又像血管在生长——这瓮,真的活了。
后半夜,柳氏裹着棉袄在窑厂值班。
山风裹挟着松涛吹过,她突然听见地下传来“咕咚、咕咚”的声响,像有人在敲闷鼓。
她蹲下身,把耳朵贴在青石板上,那声音更清晰了,带着点热气,像是……地底下有泉水在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