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646章 临汾之战(四)(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刘宋风云》最新章节。

不过还好,井阑毕竟距离较远,宋军将领早就考虑到这些。

双方的交战依旧持续,互有伤亡,但是拓跋谭知道,一旦宋军架设好云梯,宋军的士卒就会向城墙发起进攻。

现在正是攻击宋军的时机。

不过宋军的投石车和床弩不停得攻击城墙,这也给魏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接下来,双方依旧在交战,而且魏军有着城墙之利,相比来说更加安全。

不过宋军拥有数量巨大的器械,这也将城墙的优势给抵消了很多。

宋军刚刚架设好壕桥,宋军立刻越过护城河,向着城墙前进。

魏军士卒立刻道:“宋军接近城墙。”

魏军将领立刻下令道:“滚木、擂石准备。”

接着,魏军开始向城墙下抛了大量擂石,滚木则是拴在铁链上,可以反复利用。

宋军还没有开始攻城,就遭到了魏军的奋力反抗。

至少,云梯车不会轻易的架设起来。

城上的魏军依旧遭受着宋军投石车攻击,巨石和轰天雷交替而来,给魏军造成很大的困扰。

城下的拓跋谭眉头紧皱,听着城墙上的声音,他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面对的是刘义隆亲自率领的大军。

宋军很精锐,哪怕没有刘义隆亲自统领,依旧战力强悍,但是有了刘义隆,宋军除了强悍,还有一丝疯狂。

宋军好不容易将云梯车架设好,井阑和攻城锤立刻进入战斗状态,随后,宋军阵中鼓声大作。

宋军士卒立刻向城墙发起冲锋。

魏军早就等候这一刻,只要宋军士卒冲锋,宋军投石车和床弩就会停止进攻。

接着,城下的宋军弩兵对着城墙发起了进攻。

连绵不断的箭雨将魏军打的措手不及。

随着宋军士卒开始攀登城墙,宋军弩兵也停止了进攻,这下魏军士卒压力骤减,然而,接下来的考验更加严峻。

宋军士卒最前方是一些匈奴和羌人。

他们极为疯狂,虽然平时他们和汉人士卒一样,不过一旦进入战斗,这些人就进入了疯狂状态。

接着,他们第一批登上的云梯,开始向城墙上攀登。

这些宋军士卒虽然穿着皮甲,手持盾牌,但是依旧十分迅速。

匈奴人,现在他们除了长相,已经不再是匈奴人,但是战斗力依旧强悍。

羌人士卒已经登上了城头,手中的武器已经开始向魏军发起进攻。

在他们疯狂的进攻下,魏军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们早就有准备,很多长枪兵立刻发起攻击。

有盾牌兵配合,魏军很快稳住了局势,

宋军士卒很难在城头站住脚。

三面城墙都在进行和残酷的攻城战,不过只有南门这里最激烈,西门和北门的宋军攻势要弱了一些,但是,魏军的损失却要比宋军大一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南疆少年走天下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一个南疆小寨中的平凡少年陶小满,从没见过南疆外四大国的繁华世界,极其崇拜葬在南疆的程国远征大将军李草,梦想有一天能去到四大国开开眼界,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草一样伟大的将军。他神秘的爷爷从他会走路时就将毕生武学传授于他,他的命运也在这一招一式中注定与众不同。斩夜,破军刀法伴随着他成长,他的爷爷知道,终有一天他会踏上去四大国的路....他将带着南疆才有的蛮荒气息,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他将经历美好,
点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