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252章 首次交锋(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最新章节。

混海龙号看到三艘盖伦船,居然没有调头逃跑,反而义无反顾地迎战,让荷兰人非常吃惊。

在荷兰人看来,起码要五艘戎克船(西洋人对中国船的统称),才能与一艘盖伦船正儿八经地硬拼。

现在对方竟然妄想以一敌三,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双方战舰相向而行,迅速接近,很快距离就缩短到两海里左右。

在这个距离下,双方已能用肉眼看清对方的人影,大战一触即发。

荷兰舰队的总指挥官是雅科布·考乌,原来是巴达维亚裁判所的副所长。

年初,巴达维亚接到大湾城指挥官揆一的求救后,曾为是否派舰队去救援,有过一番激烈争论。

考乌是主战强硬派之一,主张集合一切力量前往大湾救援。

对日贸易利润巨大,不能轻易放弃,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海上霸主的地位更不容挑衅。

他认为在先进的盖伦船面前,中国的戎克船不堪一击,只要指挥得当,没有战败的可能。

后来有人私底下告诉他,进攻大湾的郑成功是大明海盗王郑芝龙的儿子,不是那么好惹的。

三十年前,郑芝龙曾在料罗湾海战击败荷兰-刘香联合舰队,击毁和掳获荷兰船三艘,一举奠定海盗王的地位。

考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打海战特别喜欢用火攻战术,密密麻麻的纵火小船趁乱抵近,用铁钩将两船固定,再用引火物将两船一起烧毁。

对此,他的评价是中国人和英国人、法国人一样无耻,海军不行,就用这种毫无荣誉感的自杀式战术。

他嘴上说不害怕,支援大湾的呼声却小了很多。

郑柞翻了几倍佣金后,他又主动请缨前来安南当舰队指挥官,迎战中国皇帝。

按他的说法,这正是契合中国的一句老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考乌第一次领船出海,就看到落单的大明军舰,心中直呼好运气。

附近没有密密麻麻的中国小船,对方用纵火战术的可能性不存在,岂不是有赢无输?

就在他胜券在握的时候,忽然看到对方船上燃起滚滚浓烟,就好像着了火一样。

同时,敌舰丝毫没有改变航向的意思,而是升满了帆,对着自己座舰直勾勾地冲来。

“上帝啊,他们只有一艘船也要纵火吗?还是要焚船自毁?”

考乌脸色有些难看,虽然明知不可能,却忍不住有些担心。

他看过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纵火船一般都是排水量百吨以下,甚至五十吨以下的微型船。

无论成不成功,纵火船肯定是要烧毁的,用大船成本太高,非常不划算。

考乌根据尺寸估计,眼前这艘戎克船排水量大约四百多吨,应该不会是纵火船。

稍微平复心情后,他指着混海龙号揶揄道:“也许我们俘获他们的船后,还要浪费点力气去救火。”

“船长大人,这是他们的求救信号,叫狼烟。”

“哼,跟突厥人学来的奇怪招数,在上帝的虔诚信徒面前,毫无用处。”

考乌嘴上说着蔑视的话,却下令舰队偏开角度,和敌舰保持安全距离。

“在他的援兵抵达前,用舰炮把这艘船轰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南疆少年走天下
南疆少年走天下
一个南疆小寨中的平凡少年陶小满,从没见过南疆外四大国的繁华世界,极其崇拜葬在南疆的程国远征大将军李草,梦想有一天能去到四大国开开眼界,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草一样伟大的将军。他神秘的爷爷从他会走路时就将毕生武学传授于他,他的命运也在这一招一式中注定与众不同。斩夜,破军刀法伴随着他成长,他的爷爷知道,终有一天他会踏上去四大国的路....他将带着南疆才有的蛮荒气息,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他将经历美好,
点桐一生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