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什么!王妃她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有人愿意主动递上这恰到好处的橄榄枝,并且愿意出面奔走,林建邦自然乐见其成。
他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二哥思虑周详,如此甚好!那就有劳二哥替弟弟辛苦奔走一趟了。
若当中需要什么,二哥尽管开口,弟决不能让二哥白白辛苦。”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许多尽在不言中。
林建邦当然知道化解与文尚书这点不快的必要性,也并非没有其他门路。
古代的人为什么重视家族,从根源上说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家族就是一个微型的“福利社会”,承担了养老、抚幼、救济孤寡、帮助病残的功能,个人的生老病死全部依赖于家族。
家族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人做官,意味着整个家族获得政治资源和庇护。
从官场上来说,官场上需要盟友。同宗、同族是最天然、最可靠的同盟关系。相互提携、互通消息、党同伐异是常态。得罪一个人,往往意味着得罪他背后的整个家族网络。
所以,能不掀桌,林建邦还是选择接受别人的好意,同时也会回馈回去。
画舫游船之后,林建邦借着林瑞的名义往户部尚书刘润的府邸递了拜帖,这刘润可是林建世的顶头上司。
同时也是林瑞的同门师兄,约了刘润,一方面可以替番州多争取点“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以他二哥的情商,把握住了,还能再往上走一走。
重量级的人物都维护好了,剩下的就该是那帮“穷鬼俱乐部”里的老同事们了。
跟翰林院那帮清贵却略显清贫的老同事们打交道,就比较轻松,搞学术的人,一般都很“单纯”。
林建邦没有选在奢华的画舫,也没有选在雅致的茶楼,而是选在了成贤街上的魁星酒楼。
一个可以吟诗作对,又可以大饱口福的地方。
这帮编修、检讨们,终日与青灯黄卷、圣贤文章为伴,他们自尊心极强,过于奢华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受了侮辱,显得铜臭逼人,太过简朴又显得不够尊重。
最重要的是,这帮人穷,能让他们吃好喝好,还能尽情抒发出自己的才情,才能真正的让他们“掏心窝子”。
林建邦只着一身料子尚可但毫不扎眼的深色直裰,提前到了酒楼,点好了几样扎实的硬菜和几坛好酒,又特意嘱咐掌柜:“今日来的都是学问大家,席面清爽些,笔墨备好。”
席间,林建邦绝口不提朝局纷争,更不提自己一家五口的光辉荣耀,只忆往昔在翰林院共事时校勘典籍的趣事。
讨论某本古籍的版本优劣,或是某首诗的平仄韵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发酣畅。
微醺的王常怀拍着林建邦的肩膀:“建邦兄!虽则你如今高升,富贵加身,难得还记得这魁星楼的酒,还记得我们这帮穷酸老友啊!”
林建邦笑着给他斟满酒:“王舅兄这是哪里话!高升不敢当,不过是换个地方为朝廷效力。
前几日小女婚宴上,我不胜酒力,怠慢了王舅兄,这几天梦里都惦记着再与王舅兄好好畅聊一番。”
王常怀热泪盈眶,饮尽杯中酒,长叹一声,“没想到再见舍妹,竟是承了建邦兄的邀请。也是我这个做兄长的无能,遭人嫌弃至此,还是建邦兄为人厚道,不忘旧情,肯给我这点体面……”
他话语哽咽,后面几乎说不下去,只是摇头,又将空杯递过来。
林建邦立刻再次为他斟满酒,推心置腹的温和道,“王舅兄此言差矣,十年寒窗一朝入榜,科举一事,本就犹如锦鲤过江,能跃过龙门的,岂是凡俗?
翰林院清贵,是养望之所。然则,王兄若觉着过于清闲,壮志难舒……待我回返番州时,王兄可愿屈就,来做我的臂助?
那边虽比不得京畿繁华,却是实务之地,正需王兄这般有真才实学、又能耐得住性子的人,方能有一番实实在在的作为。”
王常怀闻言,眼睛骤然亮了起来,之前的颓唐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赏识、被重用的激动。
他紧紧握住酒杯,声音都有些发颤:“建邦兄……你、你此话当真?若真如此,愚兄…愚兄必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在一场看似纯粹的文人聚会中,旧日的情谊被重新唤醒并加固。
林建邦也悄然无声地收获了一名得力干将,潮州是自己的发源地,潮阳有一个外来的新晋状元施岳,终究是不太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