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永乐十三年秋,昆明城的晨雾还没散透,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就像惊雷般碾过青石板路。
街道两旁的商户刚卸下门板,就见一队身着藏青新式军装的骑兵疾驰而过,猩红披风在风里翻卷,腰间燧发枪的金属部件泛着冷光。骑兵簇拥着一辆鎏金饰纹的钦差马车,直奔城东那座红墙高耸的黔国公府 —— 沐家在云南经营两百多年的根基之地。
府门外,早已悄然布防的新军士兵肩并肩站成排,手中燧发枪斜指地面,刺刀在晨光里晃得人睁不开眼。守门的沐家亲兵刚想上前阻拦,就被新军小校冷喝一声:“钦差奉旨见黔国公,谁敢拦?”
亲兵们看着对方腰间的令牌,又瞥了眼周围隐隐合围的新军,攥着刀的手慢慢松了下来 —— 他们能感觉到,今天的昆明城,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压迫感。
此时的沐晟,正坐在书房里摩挲着一枚玉印。这枚印是沐家世代相传的镇府之宝,刻着 “云南总兵官” 的字样,见证了沐家从洪武年间就镇守西南的荣光。可桌案上那封昨夜收到的密信,还在灼烧着他的指尖 —— 信里只说了一句:“明日有钦差至,宜谨守礼。”
“公爷,钦差到了。” 管家匆匆进来禀报,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沐晟深吸一口气,起身整理好官服,刚走到前厅,就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钦差捧着明黄圣旨,面无表情地站在正中。
“黔国公沐晟接旨!”
沐晟撩袍跪地,身后的沐家子弟和亲信将领也纷纷跪倒,偌大的前厅里,只剩下钦差冰冷的宣读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黔国公沐晟镇守云南有功,着即日启程入京,任咨议院副院长,辅佐太子理政。云南总兵一职,暂由徐振彪将军署理。钦此。”
“臣…… 领旨谢恩。” 沐晟的声音有些发涩,手指在地上的青砖上掐出了印子。
咨议院副院长?听起来是升了官,可谁都知道,这是把他从云南这块沐家经营了几代的地盘上彻底挪开!没有了云南的兵权和人脉,到了京城的咨议院,不过是个有职无权的虚衔。
他刚站起身,钦差又上前一步,递过一个封得严实的锦盒:“沐公爷,陛下还有一道密旨,需您亲启。”
沐晟接过锦盒,指尖触到盒面的龙纹,只觉得一阵冰凉。回到书房,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密信,朱棣那熟悉的、力透纸背的笔迹跃然纸上:
“沐晟吾侄:自你父沐英随朕起兵,沐家世代忠良,朕始终记挂在心。云南之事,非为私怨,实乃国策使然。今大明欲行新政,四海之地皆需一体归一,断不可有‘一方诸侯’之局。你镇守云南二十载,境内土司虽顺,然卫所官兵多与地方盘根错节,久则易生异心。
咨议院乃国之重器,朕召你入京,非为削权,实为倚重 —— 新政需老成谋国之人镇场,你熟悉西南风土,正好为太子分忧。至于沐家,朕已吩咐户部,保留你家在云南的田庄收益与盐业公司股份,子孙衣食无忧。切不可念及地方之私,误了家国大义。
朕知你心中有憾,然君臣相知,当明大势。若你愿赴京,沐家荣光可保;若你迟疑,恐伤了两家百年情分。慎之,慎之。”
信末的朱印鲜红刺眼,沐晟盯着 “恐伤了两家百年情分” 这句话,苦笑出声。这哪里是劝,分明是最后的警告!朱棣把话说到这份上,他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可还没等他消化完密旨的内容,管家就慌慌张张跑进来,脸色惨白:“公爷!不好了!外面…… 外面传,朝廷要把云南所有卫所的军队都调往内地改编,连家眷都要一起迁走!”
“什么?” 沐晟猛地一拍桌案,茶盏摔在地上碎成了片,“这不可能!云南卫所的官兵,大多是洪武年间随沐家来的军户后代,早就成了本地子弟,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背井离乡?”
话音刚落,前厅就传来脚步声,钦差带着两个新军将领走了进来,正是暂代云南总兵的徐振彪。
“沐公爷,” 徐振彪行了个军礼,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卫所移防之事,陛下已交由末将全权处置,不劳公爷费心。末将今日来,是想请公爷约束府中亲信,莫要干涉军务。”
沐晟看着徐振彪身上那套崭新的新军制服,又瞥了眼他腰间别着的短铳,突然明白过来 —— 朱棣父子早就布好了局!调他入京是第一步,用新军控制卫所是第二步,这两步环环相扣,根本不给沐家任何反应的时间。
第二天清晨,昆明校场上的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黑压压的卫所官兵站满了校场,他们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袍,手里握着的还是祖辈传下来的腰刀和弓箭。而点将台上,徐振彪穿着笔挺的新军军装,身后站着一排手持燧发枪的新军军官,两相对比,像是两个时代的人。
“奉旨:云南各卫所官兵,即日开拔移驻湖广。” 徐振彪的声音透过扩音铜筒,传遍整个校场,“愿随军者,家眷同行,每人发安家银二十两,沿途官府供应粮草;不愿者,就地遣散,发给路费五两,可回乡置办田产。限三日内答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音刚落,校场里就炸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