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唐帝国

第329章 余泽百世(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军阵列队走完之后,站在朱雀门下的军卒们大声齐喝,离开了朱雀门外。

朱祁钰走下了朱雀门,向着太庙而去。

借着李渊登基的日子,搞天庆节,那总得跟李渊报备一声才是。

就是不知道李渊他老人家高兴不高兴。

他走进了太庙之中,上了注香。

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想来想去,太祖太宗皇帝,不会反对自己南征北战才是。

李隆基想起了四年前年死去太平公主,也不知道他在下面被打成了什么样。

李隆基等待一炷香燃尽,走出了太庙,站在了春风之中。

李济和王志坚并列而行,身后是四个人,端着红布盖着的盘子,一步步的走到了太庙的月台之下。

李济正了正衣冠,三拜五叩,朗盛说道:“伏以皇天开泰运,付大宝于元良,圣帝御明时,奠群生于乾元。”

“声教洋溢乎天下,仁恩普洽于寰区,夷夏清宁,神人欢庆。”

“钦惟皇帝陛下,聪明睿知,成功俪美于唐虞。文武圣神,茂德丕隆于汤武。”

李隆基看着李济,这一连串的马屁,从黄天开泰运开始,一直到高宗时期,再到现在。

李隆基是反对进谗言的,这一点李济最是清楚不过了。

不知道是什么底气,让他如此明目张胆的进献。

御史台的御史们已经蠢蠢欲动了,他们似乎找到了这个整日里把诚无德挂在嘴边,抽他们嘴巴的礼部尚书的弱点。

李杰看着跃跃欲试的御史,就是一阵叹息,没事天天找六部尚书的麻烦干什么,是觉得自己这不到五年份的执政经验,是李济这四十年份的经年老吏的对手?

手下真的太蠢,李杰真的心累。

这御史台的中丞,不当也罢。

哪天侍郎阙员了,定要去补一下,跟着这帮家伙在一起,迟早得阴沟里翻船。

李济继续伏地高声说道:“孟诜出自医家,生逢圣世,夙承教养孟之门庭。重沐熏陶,复究轩岐之事业。过蒙拔擢,深愧凡庸。”

“网罗南北之奇良,搜辑古今之秘要,著成奇书献阙。”

这段话很长,是李济说孟诜的人,家里世代行医,也一直没有放弃研究这医道。

孟诜(shēn),汝州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人。精通医学,进士及第,授尚药奉御,累迁中书舍人。失言得罪武后,贬为台州司马,入为礼部侍郎、相王侍读,出任同州刺史。

神龙初年,年老致仕,隐居于伊阳山,炼制方药。

青年时好医药、养生之术,与名医孙思邈过从甚密。孟诜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在家居住期间,常去伊阳山里经常采集草药,按方炮制以采集草药,济事救人。

年老归乡,他年纪虽大,但力如壮年。有人问他是怎样保养身体的,他说:“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人们听了十分信服。

孟诜进士及第。垂拱(公元685~688年)初年,担任凤阁舍人。

“呈上来吧。”朱祁钰摇头,酝酿了这么长的时间,若是不满意,怎么着也得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朱祁钰拿过了那两本奇书,《食疗本草》《必效方》。

作为穿越者李隆基知道,孟诜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三卷,其中《补养方》三卷,经张鼎增补,改名《食疗本草》三卷,现存敦煌莫高窟发现之古抄本残卷及近人辑佚本。

又撰有《必效方》三卷,今佚,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

一个是发明代茶饮。从文字记载看,最早的发明代茶饮出自孟诜的《食疗本草》,其中载有专治“热毒下痢”“腰痛难转”的饮方。

另一个是发明黄疸试纸。孟诜的另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医药专著《必效方》,提出了用麻布配药水对黄疸性肝炎诊治进行测检的方法,被赞为最早的pH试纸。

《补养方》是孟诜致仕后,为了在平民中推广治病和养生知识,将前人的医学专著中食治部分的药方抽出,并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编著了《补养方》3卷,先在家乡传抄使用。

孟诜去世后,僧医张鼎于开元年间将《补养方》补订改名为《食疗本草》。孟氏原书收载本草138种,张氏补入89条,合为227条,记载了许多唐初本草书中未载的食用药物。书中按物类为序排列,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载禁忌,鉴别异同,附载单方。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脏器疗法的思想。

这本书,作为礼部尚书的李济呈上来,并没有贪功为己,只是表明自己的举荐,书生由孟诜编撰,僧医张鼎补录,最后成书,今献给陛下。

他看了许久,才深吸了口气问道:“李尚书,这是要抢王院判的位子吗?”

“好,很好!”李隆基用了的吐了口浊气说道:“高力士,赐孟诜“孟氏歧黄,余泽百世”功德牌匾,召张鼎入太医院,赐五品著作郎,朝请大夫,一等功勋牌,

李明公举荐有功,赐一等功勋牌,金紫光禄大夫,把书拿下去,雕版印刷之后,先送天下大唐惠民药局。”

“极好!”

侍从端来了盘子,上面有一等功勋牌,二等功勋牌、三等功勋牌,三种牌子,由于不知道李济要做什么样功德,李隆基就让准备三个功勋牌。

李隆基拿起了一等金制功勋牌,挂在了李济的胸前,满是感慨的说道:“辛苦李尚书了。”

李济俯首说道:“为陛下排忧解难,乃臣子本分,不辛苦。”

李济岁数大了,但是看着那金光闪闪的奇功牌,乐不可支,脸上完全压抑不住笑容。

时人时常讥讽他李济,说他媚上,说他无德,现在好了,他这个无德之人都有了一等功勋牌,那没有功勋牌还要骂他的人,又该怎么算呢?

李济站直了身子,看着月台之下众多御史,志得意满!

上次李济如此志得意满还是上次!

要推到他高宗朝进士及第的时候了,那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是这官场上二十八年沉沉浮浮,李济自问,其实总是在人云亦云,没做什么贡献。

现在不会了,他有一等功勋牌傍身了。

众多御史如丧考妣,面如土灰,这个无德的家伙,到底做了什么事,让陛下放一等功勋牌?

那可是一等功勋牌!整个文官朝堂里,只有姚崇有那么一块一等功勋牌!

而且姚崇马上就是武勋,不是文官了!

李济看到那班御史的模样,更是笑开了花,这帮家伙,整天就知道咋咋呼呼,不想着什么叫做惓惓以生灵为念,为天下苍生谋福。

王志坚并未上月台,这本奇书乃是李济发现的,他只是重新审核一遍,张鼎愿意把他们的名字写到上面,他们已经很是感激了。

李隆基又拿了一等功勋牌,示意王志坚上前来,他将头功牌挂着了他们的身上,满脸笑容的拍了拍陆子才的肩膀说道:“很好,辛苦王院判了,张鼎那枚,会快马送同州府。”

“很好!”

简易方八卷,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病症的一些处理方法,十分通俗易懂。

“这书又要有人置喙说什么旁门左道了。”李隆基拿着第一卷爱不释手。

李隆基能活到九十多岁,八十有六而不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李济俯首说道:“食补之道句句都是离不开论语,他们如何置喙旁门左道乎?”

“比如《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臣以此延伸谈论日常起居,生活秉性。”

“比如《论语·乡党》曰: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臣以此展开,讨论吃饭吃什么,他们又如何反驳呢?”

“臣开头就写了,子曰: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以此展开谈论如何预防疾病,他们如何喋喋不休呢?”

李济始终秉持的理念是:礼法岂是不便之物?那自然是因时而变。

李济是十分擅长变通的。

他要写疾病预防手册,然后用孔夫子打头阵堵一帮仕林的嘴,然后用岐黄之术,行生民之功。

朱祁钰拿着进表稿想了许久说道:“孟诜“把仁爱贯穿于品行:天知、地知、君知、吾知、他知;把仁德付诸于行动:山知、川知、云知、江知、海知”。

赞道:“弘道无人问,良心有天知”。

李济认真的思考了许久,俯首说道:“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食疗更重要一些。万事,防患于未然。”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关于请不要逼我做神仙:张天意外“掉”到了古代。士兵和将军高喊道:“上仙神威!”皇帝和大臣贵族堵在家门,苦苦哀求:“上仙慈悲!请怜悯我等,求赐下仙法,求长生啊!”富商提着重金上门:“某不孕不育,求帮我生儿子……”秀才:“求仙师收我为徒,带我上天。”张天很无奈:“我解释过很多次了,我真的不是神仙。哎哎哎,过分啦!抱大腿都抱到大腿根了…………”
笔磨磨
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
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
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杨俊穿书成大夏反派纨绔,重兵世子,权势无双。奈何开局父亲假死,自己的未婚妻公主居然提出要嫁两人,侍二夫?熟知剧情的杨俊丝毫不慌。惹不起,躲得起!等父王归来,我要你们百倍奉还!殊不知,公主能听得见他的心声。结果公主听到心声后,却开始反向逼婚。公主:你小子都是装的?那我倒要嫁给你了。直到全书的女主都能听到自己心声,杨俊表示很无奈。杨俊:刚走个公主,男主又送过来个古风小美人
不吃番茄
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
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
关于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突然穿越到了古代,身边有个漂亮老婆。可小娇妻竟然怕他这个酗酒嗜赌的烂人!那不行!怎么能让自己女人受罪!先从深山打猎开始,把老婆和全家养活!
肝火旺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四合院,新手上路,才疏学浅,请多多关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盐十斤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关于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林峰意外穿越至史无前例的大乾朝,是该吟诗作赋,沉醉风花雪月?还是整军经武,逐鹿天下?然而,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上。
破旧的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