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善者要善于把有利的环境给制造出来,有了利益所在,老百姓就自美自安了。你不推他,他也会去。你不吸引他,他也会来。朝廷不烦、不扰、不折腾,老百姓自己会变得富裕起来。
经济发展是繁荣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自己找路,自己创富。这是来自无为而治的繁荣,来自自由的繁荣,来自不干预的繁荣,来自竞争的繁荣。
无为而治,是不是政府面对市场秩序就完全不管了呢?不是这样的。
《管子》主张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调控在两个环节:
第一,他认为政府必须控制住货币这样才能够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第二,他认为粮价必须稳定。
他认为粮食是基本的消费品,必需品,粮食不完全是商品。必需品和商品,在管理上,是有一些差别的。
粮食是必需品,就意味着它的价格不能波动太大,不能时有时无。所以,管子认为,对粮食必须加强国家调控。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朝廷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粮食、储存粮食;当粮食欠收、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朝廷要以低于市价的方式供应粮食。
这样平抑粮价,防止粮价的过大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
管子对市场进行调控的两个核心节点:一个是货币,第二个就是粮食。
这些调控,都是在承认和保护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展开
他搞的不是计划经济,而是由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这也基本上奠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模。
以后几千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按照这个基本模式来展开的。
管子认为:奢侈消费促经济繁荣:因为重视满足百姓的愿望,而且重视市场的平衡,所以,管子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一个跟主流道德很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没有奢侈消费,经济就没办法繁荣。
管子这种通过刺激消费来刺激生产、创造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观点,是非常特殊的。
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他是一个商人,站在商人的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商人做生产,前提是要有消费。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都追求简朴,商业和经济怎么运行得起来?商业发展需要有需求量很大的成长型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管子看到了经济发展要依赖消费的上升。
认为人们欲望的满足、人们对奢侈的追求,带来的高消费能够带来工商业的繁荣,最终带来整个国家的富强。这个观点后来也对凯恩斯影响很大,凯恩斯觉得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国家有效供给的不足,最后带来巨大的失业。
第四点讲以法治国,尊法治国他认为治理大国,不能靠君王的个人意志和自由裁量,要靠稳定的法律。
法律不能是君主意志的表现,而是要遵循天道的法则。
法律是一种发现和运用,而不是一种发明他把法律放到天道秩序的背景中,认为法律必须有客观自然的依据,这样的法律才真正稳定,也才有权威性。
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法律要像天地那样的坚定,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有自己固定的轨道,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像一年四季一样守信,让人可预期。
然故令往而民从之。
这样你下了法令,老百姓就会顺从、服从。也就是说,法律本身就是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是顺应百姓的习惯,顺应百姓的人心。你稳定住这样的法律,以天地作为法律的客观依据,这样的法律才会得到民众的遵从。
《管子》对法律的看法蛮有意思。他既不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也不认为这是一个社会契约。他认为法律就是客观的天道法则在人间的表现。所以,法律很神圣,不能轻易地改变它。
管仲自己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顺着天道去运行,这些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运行;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失去了天道法则,就算是立起来了,最后也不安全,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顺应天道的。那么,天道的本质是什么呢?管子对天道有他自己商人治国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他们在思想上认为每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去努力、去奋斗,这样一种求利的冲动是非常正当的。这种求利的冲动,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所以,他们充分肯定人们求利的冲动。
管子认为天道的法则就在人求利的冲动之中,在人求利的作为之中。的理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人们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往奔波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每个人都担任他们能胜任的工作,竭尽全力,来换取他们想要得到的;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底处流一样,昼夜不止。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难道这不符合道的准则,难道这不是最自然的力量的凭据?
我们可以把管子的思想概括一下,对上要敬畏上天,要遵循天道。同时,他认为人的自然欲望就通往天道,通往上天。所以,要用法律来保护人的欲望的实现。
重商主义,以商兴霸
管仲治国的主要思想:要点就是顺人心,遂人愿。他认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自主即带来繁荣。以法治国。
敬天行道。这些讲的几乎都是内政的治理。商人治国容易走重商主义道路。注重国家经济发展,尊重生产者的积极性,注重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管仲助力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外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外交上,他同样也是重商主义的做法:重利益,算经济账。还曾针对周边诸侯国搞经济战。诸侯会盟谈判,谈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盟约;更多的内容是统一市场,统一各国的关贸税赋,协调当时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央政府削弱了,各诸侯国就会自己去谈判,自己去协调。管仲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通过不断的商业谈判,来化解可能的战争冲突。重商主义会使国家走向经济繁荣,同时对道德伦理的要求相对宽松。
管仲对工商业的态度与商鞅的区别十分显著,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重商主义政治家。管仲尤其重视对困难人群的社会救济,是人类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管子》。
既然是穿越来的,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比较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在没有黄袍加身,掌控朝堂的时候,李隆基清楚的知道,太激进的变革,会像王莽一样,迅速得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