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多伦山口的战斗已经结束,占领多伦山口,就等于封死草原从燕山西侧进入大唐的道路,同时向北也截断突厥与契丹的联系。这样墨啜可汗突厥余部只能向漠北逃亡,那就远离大唐边境有两千里外了。
李隆基打算恢复太宗时期的安北都护府,重新设立塞外十八州府,所不同的是这次是筑城,在草原林木水流丰盛地方筑造一方小城,作为州府,草原虽是游牧民族,但是按照牛羊
“拔曳固”部族可汗额吉黎派出勇士颉质略经过十天的行程,终于看见墨赫部见到入番大唐使者郝灵荃。
得知颉质略的来意之后,郝灵荃是心中大喜,此次出使就是让草原一些部落包括目前的墨赫部不要跟随墨啜对抗唐军,如果能够让墨啜的直接领导的部落能够请降,那对自己也是大功一件。
郝灵荃作为大唐使者对眼前的颉质略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欣喜,只是面无表情看着眼前这个黑廋精干的汉子,谈判是双方拉扯,谁能稳住,谁的胜算大一些。
就在两人商讨“拔曳固”部族应该向哪里转移,并且安排部落具体停留在什么地方放牧的时候。
墨啜可汗气急额吉黎对自己权威的无视,决定对“拔曳固”部族进行惩罚,集结自己六千骑兵对额吉黎进行突袭。
对李隆基来说,这种奇葩的操作也是很无语了,墨啜可汗现在不联合各部落一致对外,竟然先对自己的人动起手,难道他是想攘外必先安内!
可那也分大势所在,现在大唐三路稳扎稳打,不搞突袭,一步步对墨啜进行挤压。这墨啜的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也许是自己部落穿越沙漠的补给不足,所以就先抢队友的物资填充自己,不然没有更好的理由。
额吉黎也没有想到墨啜可汗丧心病狂到了这种程度,对“拔曳固”部族高过马鞍的男子全部进行斩杀,对40岁以上妇女也是同样如此,然后赶走所有牛羊和女人,孩子。
侥幸逃走的男子,站在远处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在草原上,失去部落的庇护,这些剩下男子命运基本就确定,要么投靠离自己最近的部落,成为那个部落的奴隶。
要么他们想办法收编周围零散牧民,组成一个新的部落。但是,在没有牛羊帐篷、生活用具情况下,这些人在草原上熬不过十天。
草原上野兽、毒虫、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对失去部落的人都是致命打击,而且落单牧民就是周围部落抢夺的重点。
额吉黎与郝灵荃两人正在为协商好的协议饮酒碰碗之时,只听门外有人进来说道:“郝校尉,外出放牧牧民碰到几位“拔曳固”部族的逃难出来的男子,说是部落被墨啜可汗屠戮了”
额吉黎听闻之后,立即站起身来,立即冲了出去,对于突如其来的噩耗,郝灵荃也是一脸蒙圈,这不一切都刚刚谈好吗?怎么能这样呢?
事情转变太快了,在听到外边传来一声嘶吼的叫声,郝灵荃终于明白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草原上“拔曳固”部族就此消失了。
在经过额吉黎和那些逃出来牧民的悲伤之后,额吉黎突然向郝灵荃提出一个请求,请大唐帮助恢复“拔曳固”部族,作为回报,额吉黎决定带着剩余族人去袭杀墨啜可汗。
郝灵荃对此十分惊讶,大唐这次对草原的政策是消灭一切敢于反抗的部落,对草原七十二部落进行重新划分,划分为十八草原州府,分别隶属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和燕山都护府,漠南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将在(今阿勒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一线),安北都护府在最大淡水湖瀚海(贝加尔湖-乌拉巴托),燕山都护府则在多伦(今天内蒙古赤峰市),漠南都护府是东受降城和中受降城(呼和浩特与包头)。
唐朝依此划分,并且进行划分直属都护府的牧场和贡市,自此草原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
“拔曳固”部族已经没有成年的男子,最好就是全部进入中受降城的领地,受到大唐的保护。
郝灵荃失去一次大功,但是作为长年打仗的边镇校尉来说,千军之内取敌将首级的事情,他是十分感兴趣的。
几人在一起商议,如何能够接近墨啜可汗的营帐。第二天清晨,十几匹快马迎着草原升起的太阳,快速的离开。
长安的大明宫紫宸殿内李隆基收到了李俊和王锐武的奏疏,那些陈条,的确非常有趣。
李世民是一个很伟大的君主,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毕竟能够十八岁开始征战四方,并且二十年即让大唐经济民生得到长远发展,并且让周边各国匍匐诚服,称他为“天可汗”的,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仅此一例。
但是李世民显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这不是什么太大的缺点。
历代的皇帝都不是很擅长财经事务,要是擅长也不至于历代皇帝最后都因国库被奸臣中饱私囊,国家经济发展萎靡,陷入民乱国穷的境地。
好像大宋的皇帝都非常擅长这个,比如赵构就是临安城的粪霸。
什么是粪霸呢?
【德寿书名满市廛,一丁犹是赋三千。不须更问灯笼锦,翼翼宫旗插粪船。——南宋时人周密《齐东野语》】
德寿宫,是赵构禅让给自己养子之后,所居住的宫殿。
粪,是一种紧俏货,赵构在临安城里当粪霸捞钱,粪变成肥料卖到乡野去。
赵构还干了很多致富的事儿,比如致富神话之一的房地产,在南宋的行在临安,大搞房地产。比如致富神话之一的青稻钱,大搞民间放钱。
《生财有道宋高宗》
李俊送来的奏疏上,写到了高宗年间的旧事。
在高宗年间,河东的朔州城、汉朝时原来是淮南一代楚国贵族的移民,形成了一批在朔州的楚国人。
他们在朔州定时举办同乡会,推举一名代表,代表在河东淮南人,回家探亲,本来思念家乡,并无什么不妥。
但是久而久之,这些同乡会,变成了一种固定的组织,俗称思乡约。
思乡之后,这名代表,就会除了携带货物之外,还会携带书信。
商贾很快就把这种民间的信件、货物往来,成立了一个叫鸿雁居的商业的民间机构。
他们和大唐的驿站大同小异,专门负责业务上的联络,更重要的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和资金的汇兑,都由鸿雁居来承担。
比如大唐的盐铁茶糖,就是资金的汇兑的重要凭证。
现在的大唐的盐铁茶糖是边镇急需物资,也是贡市交换重要物资,再补充边方粮草、马匹,调节南北货物的重要手段。
盐铁茶糖是大唐皇家和户部直接隶属官商经营,大运河每天上万船只,现在有一半都是官营千料以上的大船,粮食、盐、铁、茶、糖、是官方主要经营的商品。
官家商人运送粮食到边方,民间商就不可以了吗?
当然可以。
早期他们利用大唐对河套地区的虚弱控制,开发河套的农耕收获粮食,送到朔州边镇贡市,换马匹、牛、羊皮毛等送于长安,换取南方运来丝绸、瓷器等货物。
但是这些朔州商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为何要把粮食送到朔州府呢?
直接将粮食,瓷器,盐,铁,茶,糖,送到草原不好吗?
自此,在整个河东境内,有了多家民间瓷器,盐,铁,茶,糖的工坊,他们制作的商品虽然不是没那么质量上乘,但是面对草原奇缺这些牧民,还是能够换来大批的牛羊马匹和皮毛药材等。掌控草原经济命脉,大发横财。
李旦登基之后,在黄河塞外修建三受降城,并建立一千多个守捉城串联起来的防御体系,让漠南直接掌控在大唐手里。李隆基在去岁又设立草原贡市,施行两税法,边镇设有专门收税的税务总兵
大唐皇帝的奇思妙想,户部在边镇和海贸有着隶属户部一支税务军队,生财有道的税务总兵,就直接带兵去收税去了。